APP下载

仲景治痹药对探析

2015-02-12袁晓琳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24期
关键词:辛温仲景痹证

袁晓琳

(南京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仲景治痹药对探析

袁晓琳

(南京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仲景治疗痹证药对运用严谨而不失灵活,有规律可循,值得效法实践及推广应用。就仲景治疗痹证的药对配伍从辛温逐寒、清温相济、散收开合及酸甘化阴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研究方剂的配伍规律,进一步探讨协同增效等问题。

痹证;张仲景;药对

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肢体关节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及活动不利为主要症状的病证,类似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属于慢性难治性疾病。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的《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并在《金匮要略》中首先提出“风湿”与“历节病”病名,为痹证的辨证论治及遣方用药树立了中医史的典范。

药对是历代医药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组方简单,却具备中药配伍的基本特征,经临床应用并被证明行之有效、有一定理论依据和一定组合法度的两味相对固定药物的配对。东汉张仲景虽未直言药对,但对其应用颇有造诣。其可贵之处,在于临证变通,或取其性,或取其用,或性用兼取,自成条理[1]。仲景治疗痹证的经方药味精简,所含药对之运用严谨而不失灵活,有一定规律可循,值得后学效法实践,特此就仲景治疗痹证的药对配伍加以分析,请同道商榷。

1 辛温逐寒之药对

麻黄配伍桂枝:麻黄、桂枝均有辛温发汗,解表散寒作用,但麻黄善走卫分,偏于发表,发汗之力为辛温解表药之冠;桂枝温经通阳,发汗解肌。麻黄与桂枝配伍,既能增强发汗解表作用,又能增强通达经气作用。

药理学实验证明,单独麻黄发汗之力,并不及合用桂枝时的协同发汗作用,麻黄配伍桂枝后,发汗作用大大增强,即桂枝具有协同麻黄发汗的作用,属相须为用[2]。因此,临床应用麻黄汤类方治疗痹证时,要注意配伍如白术等防过汗之药,使患者微微汗出,濡滞之湿邪缓慢流转,以期湿邪、痛楚随汗而解。该药对常用于痹证疼痛剧烈、寒象明显者,如《金匮要略·痉湿暍病》中麻黄加术汤,为临床治疗寒湿在表、湿邪偏胜的痹证常用良方[3]。

麻黄配伍附子:麻黄辛温发汗,既能解表散寒治疗风寒表实证,又能通利关节,治疗肌肉关节疼痛。附子温壮阳气、驱散阴寒,又能治疗阳虚寒凝痹证。麻黄与附子相用,既能增强散寒作用,又能增强通利关节作用,重用附子以温阳散寒,用麻黄重在透邪外散。麻黄配伍附子可用于治疗痹证阳虚寒凝者,代表方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常用于治疗寒湿凝滞兼见阳虚之寒湿痹证[4]。

桂枝配伍附子:桂枝辛温,温经散寒、通利关节、和畅筋脉;附子辛、大热,通行十二经,温壮阳气、散寒止痛。桂枝与附子相用,以通达经气,驱散阴寒,祛风逐湿,走肌表而和调营卫,入关节而温煦津血,善于治疗肌肉关节筋脉疼痛诸证。叶强等[5]研究发现,桂枝、附子配伍后,附子总碱、酯型生物碱含量降低,从而降低附子的毒烈之性。孙雪莲[6]研究发现,桂枝、附子配伍后作用明显优于单味附子或桂枝,有着明显的配伍优势,在抗炎、镇痛、抗自由基损伤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关节疼痛甚者,附子用量大于桂枝。该药对出现的经典方例为《金匮要略》中桂枝附子汤[7]、甘草附子汤,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痛者。

2 清温相济之药对

石膏配伍知母:石膏辛寒既能清泻内热,又能生津止渴。知母甘寒清热除烦,养阴润燥。石膏与知母配伍,既能增强清热泻火作用,又能增强生津养阴作用,其功效既能使火热之邪从内而消散,又可使邪热向外而散发,善于治疗邪热内盛而兼有阴津不足者。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为代表方例,尤其是《金匮要略》中白虎加桂枝汤除可治疗温疟,临床还常用于治疗湿热痹证,主症为关节红肿、疼痛,遇热则甚,伴口干、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等。

麻黄配伍石膏:辛温之麻黄与辛寒之石膏相伍,温泄并行,解表清里。麻黄发汗解表,可使邪热从汗而解;石膏清泄内热,并能生津。两者配伍用于治疗风湿热痹,关节灼热疼痛,如有腹泻较甚者可酌减石膏用量,便溏者可继用,唯需观察其严重程度。具体方剂如越婢汤,《金匮要略·水气病》云:“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而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越婢汤常用于治疗水气病,如肾病所致水肿,但临床应用远不只此,有学者考证其汤名应为越“痹”汤[8],医家临床多用于治疗寒热错杂型痹证[9]。

3 散收开合之药对

当归配伍芍药:当归补血活血,温经通脉;芍药补血敛阴,缓急止痛。当归补血之中有活血,活血则血运行于经脉;芍药补血之中有收敛,收敛则血滋养于经脉,一活一敛,相互为用,以治疗血虚诸证。典型方例为当归四逆汤,临床常用于痹之血虚寒厥证[10],证见关节疼痛、遇寒加重、手足清冷、皮色苍白或青紫、舌质淡苔白、脉细者。

桂枝配伍芍药:桂枝温阳通经、化瘀散结,芍药补血通络、消瘀行血。二药相合,一气一血,一寒一热,一散一收,一动一静,开阖相济[11],两者相互为用并制约,使桂枝辛散而不致伤阴,白芍酸寒而不致留邪,化瘀而不伤血,补血而不助瘀,以治疗经气不畅、瘀血内阻之痹证等。有研究[12]结果显示,桂、芍配伍药剂具有抗炎的作用,提高临床抗炎效果,值得推广应用。《伤寒论》中记载太阳经辨证施治之过程,用桂枝汤中桂枝、芍药调和营卫,疏风解表。如芍药重用,旨在缓急止痛。

麻黄配伍白术:散寒除湿,用于寒湿在表。即所谓麻黄得术,可发汗而不过汗;术得麻黄,行表里之湿,二者相配,既减轻各自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又将各自长处发挥极致,常用于治疗痹证由外感风寒湿之邪且出现腰背及全身各关节疼痛剧烈者。先稍稍发散表邪,令患者全身微微汗出,则寒湿之邪可随汗而解,疼痛可止。常用麻黄、桂枝发散风寒湿之邪,配伍白术等以防过汗伤正,《金匮要略》中记载:“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临床常用于治疗湿停肌表而致身烦痛的证候[13]。

4 酸甘化阴之药对

芍药配伍甘草:白芍酸敛阴柔,补益阴血,滋荣筋脉,缓急止痛。甘草甘缓性平,益气安中,缓急止痛。芍药与甘草均具有缓急止痛作用,芍药偏于补血以缓急,甘草偏于益气以缓急。芍药与甘草相用,酸甘化阴,益气补血,滋养筋脉,消除挛急,可治疗筋脉挛急或疼痛等症。其代表方为芍药甘草汤,主治太阳表虚证误用下法,营阴耗伤,经脉失于濡养,致烦躁,手足挛急。成无己释云:“酸以收之,甘以缓之,故酸甘相合,用补阴血”,指出芍药甘草汤合用的协同作用[14]。有研究[15]发现,二者配伍抗炎止痛效用要优于单独芍药或单独甘草治疗,揭示芍药甘草汤具有镇痛的作用及机制。有实验[16]结果提示,白芍、甘草配伍对中枢和外周神经末梢均有镇痛作用,与NO、PGE2、SOD等均有关。

5 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初步看出,仲景的治痹药对配伍无论是辛温逐寒、清温相济、散收开合,还是酸甘化阴,大多有缓解疼痛的功效,体现了仲景治疗痹证是围绕患者突出的“痛”症为核心展开治疗的。

药对短小精悍,仲景经方精简,甚至有多张方子本身即是两味药组成的药对,加减恰见规矩和功力,经方之精简正与药对之短小相一致。对痹证药对的探讨,有利于在单味中药和经方间搭一座桥梁,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更易于研究方剂的组方规律,探讨配伍的效应和规律,从而进一步解答协同增效、减毒增效等相关问题。在临床的具体应用中,药对亦非一成不变,药与药之间是互相联系、可散可收、可加可减的网状或树状结构,可视众多药对为单个或多个方核,如仲景所言,随证治之。

[1] 唐于平,束晓云,李伟霞,等.药对研究(Ⅰ)——药对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4):4185-4190.

[2] 刘国清, 罗佳波.麻黄汤不同配伍对大鼠发汗作用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5,16(5):318-320.

[3] 李春英,张庆伟.麻黄加术汤治疗寒湿痹96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00(5):12-13.

[4] 任凤琼,宋正琼.浅谈痹症与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6):63,86.

[5] 叶强,石媛慧,彭成,等. 附子配伍桂枝肉桂调控药性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3):65-68.

[6] 孙雪莲,马成.附子与桂枝配伍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4):2124-2127.

[7] 崔永丽,何庆勇.何庆勇运用桂枝附子汤治疗痹证经验[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5,37(2):61-63.

[8] 张苇航.“越婢汤”当为“越痹汤”再证[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27(6):16-18,26.

[9] 张若梅, 汪悦.越婢汤治疗寒热错杂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概况[J].河南中医,2014,34(8):1466-1467.

[10] 周袁申,招煦杰.当归四逆汤治疗痹证的临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83-84.

[11] 唐于平,段金廒.药对现代研究[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65.

[12] 李佰玲.浅析白芍配伍桂枝抗炎的作用[J].光明中医,2012,27(9):1747-1748.

[13] 董延芬,李秋艳.运用经方从表论治痹症临床体会[J].四川中医,2015,33(1):38-39.

[14] 王晓丽,王丽平.张仲景酸甘化阴辛甘化阳治则浅析[J].中医杂志,2009,50(2):185-186.

[15] 隋峰,李兰芳,李珊,等.转化理念指导下的芍药甘草汤抗炎止痛实验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1):188-192.

[16] 凤良元,鄢顺琴,吴愫清,等.芍药甘草汤镇痛作用及机理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2,8(1):23-25.

(责任编辑:李岚春)

Zhong-jing’ s Drug Pair on Treating Bi Syndrom

Yuan Xiaolin

(College of Basic Medicine,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3,China)

The drug pairs of Zhongjing on treating Arthritis is rigorous , flexible and regular.It worth practicing clinically and generalizing.We analyzed the drug pairs from warming cold,clearing and warming,spreading and collecting and producing yin by sour and sweet herb for exploring its concerted application to answer the synergism question.

Bi Syndrom;Zhang Zhong-jing;Drug Pair

2015-10-17

欧盟第七框架玛丽居里行动国际研究人员交流计划(FP7/2007-2013/ PIRSES-GA -2013-612589:CHETCH(中国和欧洲医疗保健业发展合作研究计划));南京中医药大学青年自然科学基金(13XZR05)

袁晓琳(1978-),女,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医经方的理法方药、中医药治疗痒痛的作用评价及机制。E-mail:yuanxiaolin@njucm.edu.cn

R255.6

A

1673-2197(2015)24-0047-02

10.11954/ytctyy.201524019

猜你喜欢

辛温仲景痹证
祛邪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证92例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仲景五脏温法探析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
加强仲景医药文化建设 打造仲景国际医药品牌
齐文升辛温法治疗痤疮的思路与方法
陈昆山治疗痹证验案
辛温走皮法治疗痤疮
辛温药在血瘀证治疗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