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束悗推拿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手法作用探讨

2015-02-10刘鹏张燕齐兆双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18期
关键词:推拿法病机气血

刘鹏,张燕,齐兆双

长春中药大学附属医院脏腑病推拿科,吉林长春 1300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病情进展缓慢,症状以肢端感觉异常为主,可伴痛觉过敏、疼痛,后期可有运动神经受累表现[1]。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群数量巨大,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达9840万,到2035年,糖尿病患病人数将达到1.43亿[2]。南方医科大学李漓[3]等研究发现广东省3359例T2DM合并超重肥胖患者中约有33.1%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可见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人群数量巨大,且因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故西药疗效并不十分满意。笔者应用中医束悗推拿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方法简便,无副作用,治疗后明显减轻了患者的麻木、疼痛症状,并明显促进了末梢神经功能的恢复,现将治疗手法简单分析总结如下。

1 从中医病因病机角度分析

DPN属于中医学“痹证”、“痿证”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为消渴日久,气阴两虚,营卫不调,气血运行不畅,血行瘀滞,痹阻脉络,致使气血不达四末,筋脉失养,麻木不仁,四肢失于温煦,故可见四肢厥冷。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曰:“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病久痛久则入血络”。并提出了著名的“久病入络”及“久痛入络”理论。仝小林[4]认为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瘀由虚致,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位在络,病机虚实夹杂,治疗当标本兼治,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为基本治法。郭宝英[5]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络脉损伤,多因本虚且邪客络脉,络中运行之气郁滞,气行则血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涩滞,致使络虚不荣则麻则痛,久病入络,络脉疲阻,不通则痛。

朱丹溪云:“气虚则麻,血虚则木”,气血两虚,则麻木不仁,总体来说本病是因虚致瘀,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瘀又影响气血的循行,因此治疗上应以益气活血、行气通瘀为总的治疗原则。

束悗推拿法是通过手法按压暂时性阻断动脉血流的一种古老的按摩术。《灵枢·杂病篇》记载有:“痿厥为四末束悗,乃疾解之,日二,不仁者,十日而知,无休。病已止”。 束悗疗法中,“束”是束缚、约束,“悗”是约束、阻滞,先通过手法按压约束气的流动,暂时阻滞气行,待气聚于患处,再进一步加重按压手法使血液通行受阻,待气血充盈于患处后松手,则原有络脉虚瘀之处经气血充盈后再由气带动血而达于四末,以达益气活血、行气通瘀之目的,故能对该病起到治疗作用。《素问·举痛论篇》曰:“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束悗疗法既是疏通之法,也是濡养之法,同时达到了通、补的作用。

2 从西医解剖学角度分析

束悗疗法治疗该病的手法施行部位为腋窝、腹股沟、腘窝,均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走行。如腋窝处有腋静脉和贵要静脉,有腋神经、肌皮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此外还有腋动脉和腋窝外侧群淋巴结。腹股沟处有股动脉、股静脉、大隐静脉、股神经及腹股沟处的浅群淋巴结。腘窝处为腘动脉、腘静脉、胫神经、腓总神经、腘窝淋巴结及股后皮神经终末支、隐神经等。手法作用于施术部位,使该处的血管及淋巴通路被暂时性阻断,使管腔内血流势能增高,等到手下有规律增大的搏动感时迅速松手,使血流继续向前并向远端动、静脉血管网冲击,患者感觉有一股热流由上而下。动脉血流阻断后放通,肢体末端的血氧浓度瞬间增加,可改善神经组织的营养,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淋巴回流短时间人为受阻后再放通,可促进淋巴回流,从而减轻外周循环阻力,有利于改善微循环,减轻肢体麻木、疼痛症状。通过压迫近端神经干,能暂时阻滞疼痛信息的传导,减轻对肌肉组织的刺激,使肌肉组织因神经传导暂时阻滞而得到放松,恢复局部的血流供应,改善肌肉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减轻疼痛。以上诸方面共同作用,最终达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目的。

3 从中医经络理论角度分析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内联脏腑,外络肢节,以通为用,不通则痛、则麻。故治疗DPN时通过经络经穴增加脏腑与外周体表及肢节的联系。十二经脉中,手之三阴三阳经脉循行于上肢内外侧,足之三阴三阳经脉循行于下肢内外侧,而每条经脉又与体内脏腑有固定的络属联系,其经脉之气还结聚散络于经筋,并布散于皮部。这样,体表的筋肉、皮肤等组织与脏腑之间,通过十二经脉内属外连的联系而相互沟通。故《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该方法治疗时选取极泉、委中、冲门三穴。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起始穴,手少阴心经斜出腋下,沿上臂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至末端,经气于少冲穴处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冲门穴属于足太阴脾经穴位,功能理气健脾。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委中穴在腘窝正中,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按委中穴可以祛瘀通络,足太阳膀胱经一分支从项分出下行,经肩钾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特点,选取气血丰富、可操作面积较大、且所属经络均循行于肢体末端的腋窝、腘窝、腹股沟处的极泉、委中、冲门三穴,以理气健脾、行气活血、祛瘀通络。

4 验案举隅

患者于某,男,58岁,2013年5月初诊。主诉确诊2型糖尿病15年,确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年。肌电图检查: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SCV分别为37.23 m/s、38.93 m/s。就诊时症见:身体消瘦,双下肢从足尖至足踝部皮肤呈淡红色,双下肢末端有袜套样感觉减退,双下肢有刺痛,入夜尤甚,跟腱和膝腱反射减弱,舌暗红苔少,有瘀斑,脉细涩。治疗:糖尿病基础治疗同时进行束悗推拿法治疗,1 次/d,同时口服弥可保,0.5 mg,3 次/d,30 d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患者自述双下肢感觉明显恢复,刺痛显著减轻。肌电图检查: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 SCV 分别为 44.73 m/s、45.06 m/s。查体:跟腱反射、膝腱反射正常。

按:该患糖尿病病程较长,脏腑功能减弱,继发DPN,为因虚致瘀,施以束悗推拿法治疗,聚气截血,气至后放通,使血载气、气推血,气血循行至下肢末端以濡养末端,行气补虚通瘀,诸症得减。

5 结语

气不通则麻,血不通则木,DPN为糖尿病日久因虚致瘀,气血不通,四末失于濡养而产生麻木、疼痛。笔者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出发,运用行气补虚通瘀的束悗疗法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疗效,可见束悗疗法是符合其病因病机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且具有操作简单、价廉效验、可复制的优点,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虽然对束悗疗法治疗该病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客观上能够改善损伤的神经,提高神经传导速率,但其作用机理尚未研究清楚,在后续的研究中将着力于手法作用机制的研究,如手法作用的靶点研究、手法对血管内环境改变的研究等等。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1127.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版全球糖尿病地图公布[EB/OL].http://www.chinacdc.cn/mtdx/mxfcrxjbxx/20131l/t20131114_90214.htm,2013-11-14/2014-05-21.

[3]李漓.广东省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的现况调查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4.

[4]仝小林.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1,18(1):10-11.

[5]郭宝英.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选穴机理浅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0):62-63.

猜你喜欢

推拿法病机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四十九)——小儿眼保健推拿法
气血亏虚 日常如何“补”救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中医调理儿童亚健康
代谢综合征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