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5例顽固性感染性荨麻疹患儿治疗体会

2015-02-09王敏丽王丽萍

医药与保健 2015年10期
关键词:组胺荨麻疹顽固性

张 霞 王敏丽 王丽萍

25例顽固性感染性荨麻疹患儿治疗体会

张 霞 王敏丽 王丽萍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顽固性荨麻疹与感染的关系,及其病因、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顽固性感染性荨麻疹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皮肤瘙痒25例(100%),发热13例(52%),咽充血及扁桃腺肿大18例(72%),血常规中WBC、中性粒细胞及CRP、ESR升高22例(88%);总疗程5-14天,临床治愈率100%。结论 对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的急性顽固性荨麻疹患儿,应考虑感染因素,积极行血常规及CRP、ESR等检查,同时抗感染并辅以抗组胺药物和(或)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儿童;荨麻疹;感染

儿童感染性荨麻疹是由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在儿科及皮肤科很常见,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特征是在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前,荨麻疹顽固不消退[1-3]。现将笔者诊治的25例顽固性感染性荨麻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笔者接诊的25例顽固性感染性荨麻疹住院患儿,经我院皮肤科和儿科合作诊治确诊,男女比例为1.5:1;年龄为0.1-13岁,平均5.25±2.62岁;发病季节:春季11例,夏季1例,秋季3例,冬季10例。病程5-14d。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儿急性起病,否认发疹前使用药物及食用海鲜及蛋奶类等高敏食物,既往无类似发病史,荨麻疹顽固不退或消退后24h内反复加重,全身反复泛发,皮疹形态不一,呈风团样、丘疹样、粟粒样或混合型,少数伴出血或紫癜,部位不固定。症状为:皮肤瘙痒25例,发热13例,咽充血21例,扁桃腺肿大18例,咽痛15例,咳嗽、咳黄痰5例,心悸、胸闷3例,肺部啰音2例,皮肤感染1例,腹痛、腹泻1例。

1.3 实验室检查 25例患儿均行血常规、血涂片、CRP、ESR、血培养及尿粪常规等常规检查,有咳嗽、咳痰及呼吸音改变者行胸片检查,胸闷、心悸患儿行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等检查。

1.4 治疗 入院前及当天均给予抗组胺药物治疗,必要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待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血涂片及CRP、ESR、血培养、胸片等提示细菌或病毒等感染后加用抗感染药物,同时继续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炎、抗组胺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糖皮质激素采用小剂量,症状缓解后逐渐停药。

2 结果

25例患儿动态检查全部存在感染,血常规中WBC、中性粒细胞及CRP、ESR升高22例(88%),提示以细菌感染居多;17例血涂片发现感染中毒颗粒(68%);淋巴细胞数升高3例(12%),其中柯萨奇病毒阳性2例,支原体感染1例(4%);2例血培养阳性为大肠埃希菌1例,肠球菌1例;1例皮肤脓疱液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5例胸片示肺部炎症样改变;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3例,心肌酶示CK-MB增高3例。25例患儿全部治愈,总病程5-14d,临床治愈率为:5d(52%),7d(84%),14d(100%)。各年龄段及男女之间的临床有效率无差异,均为100%,所有患儿治疗过程中,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出院随访,全部患儿1个月内无复发。

3 讨论

儿童急性荨麻疹原因很多,可为过敏或感染等因素引起,但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儿童急性荨麻疹中过敏因素仅占少数,大部分与病毒、细菌、支原体等感染有关,尤其是细菌感染最常见,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特别是在冬春季节,常伴发热、咽充血和扁桃体肿大,与本研究结果一致[2-4]。25例顽固性荨麻疹患儿,结合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炎症指标大多明显增高,单纯抗炎、抗过敏治疗无效,表现为皮疹顽固不消退,经联合抗感染治疗后全部治愈。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总结得出感染性荨麻疹具有如下特点:1.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前,荨麻疹很难彻底治愈,服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或(和)糖皮质激素,虽可暂时控制,但很易复发,且红斑、荨麻疹不能完全消退,中央消退后遗留环状或不规则的淡(或)暗红色的边缘;加用敏感的抗生素后,病情可迅速得到控制并治愈。2.多数患儿炎症指标升高,表现为白细胞总数、中性百分比、CRP、ESR等升高,经抗感染治疗后,炎症指标下降,病愈时,炎症指标正常。3.少部分患儿病愈后,白细胞总数仍偏高,中性百分比恢复正常,这种情况多与应用激素有关,停用激素后会逐渐降至正常范围。4.部分患儿淋巴细胞比率增高,但中性粒细胞比CRP等炎症指标无明显增高,多是由病毒或支原体等其它病原体感染引起,应进行抗病毒及抗支原体等治疗。5.除皮疹外常伴发呼吸、消化及心血管等多系统、多脏器受累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腹痛、腹泻、心悸等,应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此结果与国内外众多感染性荨麻疹研究结果一致[5]。感染性荨麻疹一旦诊断,应及时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以防新抗原形成致使皮疹顽固不退及感染扩散引起其它系统并发症。在治疗中,若出现血常规等已经恢复正常,但仍有皮疹出现,此时可能细菌只是被抑制,或细菌产生的抗原还存在,还应继续治疗至足疗程。

总之,对于急性顽固性荨麻疹患儿,在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在排除药物性等荨麻疹的同时尽早应考虑感染因素,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如扁桃体有无肿大)及实验室检查,及时足疗程抗感染治疗,同时可辅以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争取早期解除患儿痛苦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最好治疗效果。

[1]龚灵,欧阳莹.儿童感染性急性荨麻疹127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38(4):438-441.

作者单位:462300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儿科

[2]吴伟庆,史可俊.儿童感染性急性荨麻疹60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5(2A):137-138.

[3]王来放.儿童感染性急性荨麻疹11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9):26-27.

[4]康乐霞.儿童细菌感染性荨麻疹的治疗及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2013,11(6):71-72.

[5]郑雪莲,唐勇,曾慧智.感染性荨麻疹87例临床分析和对策[J].皮肤病与性病,2013,35(3):161-162.

R275

B

猜你喜欢

组胺荨麻疹顽固性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评价3种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
托伐普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效果观察
介入断流术在顽固性鼻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
慢性荨麻疹抗组胺药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