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ICU院内感染原因及控制措施分析

2015-02-09李秀波曾艳红

医药与保健 2015年10期
关键词:感染率医务人员病房

李秀波 曾艳红

综合ICU院内感染原因及控制措施分析

李秀波 曾艳红

目的 寻找我院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率;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ICU的562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结果 562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人数为85例,占总人数的15.1%;结论 我院ICU院内感染因素较多,制定并严格执行各种预防措施是降低院内感染率的关键。

ICU院内感染;原因;控制措施

我院ICU为内外科病人(CCU及儿科病人除外)混合使用,病种多,病情复杂,增加了院内感染率。如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率是我院ICU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在医院的支持与管理下,ICU院内感染呈现下降的趋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ICU共收治562例患者,ICU治疗平均天数为12.6±5.2天。其中男321例,女241例,年龄最大92岁,最小8岁,平均年龄52.3±6.8岁。外科患者349例,内科病人213例。

1.2 方法 查阅ICU住院病人的住院病历,参照《实用医院感染管理手册》中对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对所有病人从入住ICU第一天开始进行院内感染情况分析。

2 结果

562例病人中发生院内感染病人数85例,占总住院人数的15.1%,85例院内感染病人中男53例,女32例,年龄最大92岁,最小9岁,平均年龄56.8±4.9岁。

3 讨论

ICU是治疗和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是院内各科室中院内感染的高发地。找到感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是减少ICU院内感染的关键。

3.1 感染原因分析

3.1.1 患者因素 ICU全部为危重病人,病人本身病情较重、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部分病人是在专科治疗后病情加重转入ICU,在转入ICU前已经大量应用抗生素,使病人正常菌群失调,甚至已经出现院内感染,增加了控制难度[1]。

3.1.2 各种有创操作及监测、治疗仪器的使用 ICU内病人病情危重,多需要有创性操作及治疗,如气管切开、手术切口及术后留置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等,破坏了病人的自身免疫系统,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3.3 医务人员及探视人员因素 ICU病房与院内多科室协作,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的其他科室医务人员较多,医务人员对于消毒隔离措施执行不合格也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造成菌群失调、耐药菌增加也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2]。

3.4 环境因素 因为条件所限,ICU无法做到完全隔离每个病人,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率。此外,探视人员管理不严格,部分探视人员本身已出现感染症状,在探视时也增加了ICU病人的感染机会。

3.2 控制措施

作者单位:114100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恩良医院

3.2.1 患者因素方面 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和隔离是预防院内感染的关键。口腔、会阴、手术切口等等一切可能滋生细菌的地方都要按时清洁、换药。及时清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积极治疗合并症、并发症。

3.2.2 医疗用品方面 严格执行无菌制度,所有接触病人的器械及日常用品必须严格控制细菌数,保证一患一套检查护理用具。大型医疗设备如呼吸机、麻醉机、雾化器等要定期消毒,能更换的管道要每个病人一套,预防交叉感染。

3.2.3 医务人员方面 提高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掌握正确洗手方法,在接触每个病人前后都要正确洗手,切断传播途径。据报道[3],经正确六步洗手方法后,手指平均细菌降幅率达92.2%。医护人员在进行各项医疗护理操作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减少各种留置管的放置时间,降低有创检查治疗的频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建立健全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仔细观察病人排泄物,分泌物及引流物,及时留取标本的送检,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避免盲目、长期用药,预防细菌二重感染。加强耐药菌监测,早期发现,及时处置[4]。

3.2.4 环境因素方面 保持空气流通,每天通风换气2~3次,空调滤网要定期清洁消毒。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每天用多功能动态消毒机消毒病房,每月对病房空气进行采样送空气培养监测[5]。按病种分开安置病人,床位间隔合理,特殊感染者单间安置。

3.2.5 探视人员方面 我们ICU制定了严格的探视制度,每日下午3∶00~3∶30为家属探视患者时间,并有护士监督,对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感染症状的家属,尽量劝说不要进入ICU探视病人。同时门口放置免洗消毒液,每位家属配置一次性鞋套及隔离衣,家属更衣穿鞋套后才能进入ICU。

3.2.6 其他: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学习,增强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

[1]赵法荣.ICU病房感染因素分析与控制对策.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5(10):139-140.

[2]方希敏,钱江潮,周海霞,等.2007年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1):1339-1341.

[3]蔡友锦,池喜华,严凌燕,等.ICU院内感染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1,10(7):48.

[4]谭玲玲,雷莉萍,雷欢梅.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影响分析[J].新医学学刊,2008,5(5):813-814.

[5]赵艳.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J].中国伤残医学,2007,15(2):53-54.

R472.1

B

猜你喜欢

感染率医务人员病房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换病房
病房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让基层医务人员重拾改革信心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