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讨论中医临床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思路

2015-02-09朱言峰

医药与保健 2015年10期
关键词:舌苔证型中药

朱言峰

讨论中医临床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思路

朱言峰

通过对中医临床治疗糖尿病的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中医临床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思路。研究总结中医预防治疗糖尿病的辨证论治的规律,探寻行之有效的对治疗糖尿病有效的方法,来提高中医临床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中医临床;糖尿病;思路;方法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缺乏使胰岛素作用障碍使三大物质和水、电解质等的代谢紊乱。我国是人口大国,有十三亿人口之多,短短几十年的时间,糖尿病的高患病率是我国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1]。糖尿病是仅次于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健康杀手,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中医临床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讨论中医临床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思路,现报道如下:

糖尿病在中医上称为消渴症,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消渴的记载;《古今验录》有对消渴的描述:渴而饮水多,小便数,小便至甜,焦枯消瘦,皆是消渴病也;《三消论》中:夫消渴,多变聋、盲、疮、痱之类也。在中医上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应该是本着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的原则的。当一旦患上糖尿病,应该滋阴润燥,避免耗损精气,伤津液精血进而损伤脏腑经络,导致湿热、淤血或者引起并发症。

1 辨证论治

糖尿病在中医临床的诊断过程,出现的症候也是因人而异的,随着病程的延长,症候也是有差异的,病情很复杂,而且糖尿病的整个病理过程都会贯穿燥热、阴虚、血瘀的病机。

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是辨证论治,从整体出发。首先需要分辨疾病的证型,在用药上进行调整,达到阴阳调和,精神乃治的效果,中医临床传统上治疗糖尿病是辩三消的方法。三消即为上中下三消。上消主要表现为多饮症状,患者口干舌燥、尿量多,尿频,食量大易感到饥饿,舌苔黄,脉弦滑或洪数。肺处于上焦,主生津,肺受燥热,水不化津,所以尿频,尿量增多,肺热耗损津液,则口干舌燥而多饮。中消主要表现为多吃易感到饥饿,并食多且消瘦,口干,便秘,尿频,舌苔黄,脉滑。胃处于中焦,胃热炽盛,热则消耗食物,容易感到饥饿,精微外流,不能充养肌肉,导致机体消瘦没有力气,胃津不足就导致口干舌燥、便秘,胃热炽盛则导致舌苔黄、脉滑。下消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小便浑浊,脉沉细数。肾处下焦,肾虚则有阴虚和阴阳两虚之分,肾主水,是封藏之本,真阴亏虚,就会导致水流下行多尿,精微外泄就导致小便浑浊。阴亏火旺就导致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腰膝酸软,舌红少苔。但是传统的三消辩证在现代中医临床治疗糖尿病上已经不能被满足,各地中医临床医生专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完善。

有医书中有记载,三消之病,三教受病,凡治消之法,最先辩虚实。燥热炽盛,五心烦热,口渴多饮,舌红,舌苔黄,脉滑数就属于实证。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糖尿病患者多伴有高血压、肾水肿等情况,这就属于虚实夹杂之证。

消渴症中的热证多表现为口渴多饮,口干舌燥、便干、盗汗,并分为实热和虚热。实热多属于邪热,虚热多属于真阴亏虚,在临床治疗中不能把所有的热证都归属于实热,真阴不足就必会导致机体消瘦。

脏腑辩证是根据脏腑病变的现象来判断本质。肾阴虚表现为口干口渴、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苔白、脉沉细,要注重滋补肾阴。肾阳虚表现为面色苍白,手足冷,小便清,腰膝酸软,舌淡胖,舌苔白,脉沉弱,要注重温肾助阳。脾气虚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倦怠乏力,便溏,舌淡胖,舌苔薄,脉细,要健脾补气同时要注意理气。肺胃燥热主要表现为口舌干燥、少津、大便干燥、舌红、舌苔黄、脉滑数,要清热泻火。

2 糖尿病分期

糖尿病主要分为三期[2],最早是隐匿期,隐匿期的糖尿病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症状不明显,不能准确辩证,只能根据常规的血液检测中血糖指标是否增高,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因此在隐匿期治疗糖尿病只能根据单味中药或者中药复方来降低患者血糖值,目前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药有麦冬、天花粉、葛根、黄芪、五味子等。接着是临床期,临床期的糖尿病患者有了明显的征兆表现,这时可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辩证,判断患者是燥热炽盛、气虚血瘀、阴阳两虚还是肝胆湿热、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或是别的证型。在临床上多使用中药复方来治疗,有《丹溪心法》中记载的消渴方、《万病回春》中的玉泉丸、仲景六味地黄丸、血府逐瘀汤、六味地黄方,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对方子中的中药用量进行增减或是加减单味中药。并发症期的糖尿病患者除了一些明显的症状还伴有大血管、微血管、心、肾、脑、手足、眼睛的损伤,在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中,中医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糖尿病肾病,通过中药治疗可以降低患者血糖、血脂,还可以减轻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硬化、抑制肾小球基质中胶原合成,而且中草药对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增生相关因子TGF-β的基因表达也有调节作用,而起到保护肾功能作用[3]。末梢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一个多发常见的并发症,在中医上称为痹症,临床是多为肢端麻木,感觉减弱或销售,在治疗的基础上应加用具有通络止痛的中药。

3 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若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可能会造成水电解质、脂肪、蛋白质、糖类的代谢紊乱,无法合成肌糖原和肝糖原[4]。不管什么证型的糖尿病的共同特征都是患者长期的高血糖,糖尿病的发病病因是繁复的、诱因较多,对于发病的病因和机制也没有明确的结论,西医治疗糖尿病在降血糖、降血脂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中医临床治疗糖尿病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在降低血糖、血脂、保护各个脏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作用有着很好的疗效。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应该以预防为主,即使患上糖尿病也要积极治疗,并且积极防范糖尿病并发症,避免在治疗糖尿病时对其他器官造成伤害,中医药具有多靶点作用和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5]。中医在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特点,笔者总结了一些糖尿病的证型特点及糖尿病分期特点,所以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应该是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的,使患者能够减小疾病带来的痛苦。

[1]中国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S].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

[2]吕仁和,肖永华,刘韬波.分期论治糖尿病[J].药品评价,2008,5(1).

[3]吕仁和,赵进喜,王世东.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1,33(3).

[4]李树平,陈洪涛.中药治疗在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7(6):196-197.

[5]周强,全小林,刘桂芳等.糖尿病肾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概况[J].中医药信息,2011,7(l):822-823.

作者单位:132500吉林省蛟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R443.8

B

猜你喜欢

舌苔证型中药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宝宝需要清洁舌苔吗
“中药零食”怎么吃
刷牙别忘清理舌苔
舌苔厚腻 原来是湿气太重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