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血肿微创钻孔引流术的护理体会

2015-02-09

医药与保健 2015年10期
关键词:引流术血肿微创

姜 玲

颅内血肿微创钻孔引流术的护理体会

姜 玲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钻孔引流术的护理。方法 根据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CT片三维定位、确定最佳穿刺点,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清除血肿。结果 血肿首次清除率30%~40%,平均为35%;术后1周为70%~100%。置管引流3~11天。术后7天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明显。治愈率42.2%,轻残率28.7%,重残率12.7%,病死率15.4%。结论 该项技术安全、操作简单、创伤小。正确有效地实施各项护理措施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重残率、病死率。

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护理

颅内血肿有外伤性或自发性两大类型,前者多是外伤导致,常见的是硬膜下血肿;后者多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动脉瘤等疾病引起,常见的是基底核、丘脑、脑桥、小脑出血。大部分病人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需要及时手术治疗。颅内血肿微创钻孔引流术是近年来治疗颅内出血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新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不受年龄和重要脏器功能的限制[1],能缩短血肿吸收时间,神经功能缺损可明显改善。我科从2010-2013年采用颅内血肿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92例颅内血肿病人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92例,男67例,女25例。年龄38岁~84岁,CT检查:硬膜下血肿28例;高血压脑出血64例(其中基底核出血36例,丘脑出血12例,脑桥出血7例、小脑出血9例);出血量30~110ml;发病时间6小时~7天。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和生命体征变化;术前准备抽血化验、剃头、备血、抗生素过敏试验,控制血压,禁食、水;术前用药。向病人家属交代病情的严重性及手术的必要性,介绍微创手术的方法、优点,消除家属的心理负担;神志尚清楚的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取得配合。

2.2 术中护理 根据CT扫描定位,确定穿刺点及针的长度,在头皮表面用龙胆紫标记定位。常规消毒后在局部麻醉下,配合医生在颅骨定位处钻孔后,将穿刺针置入血肿腔内进行冲洗引流,末端与无菌引流袋连接[2]。

2.3 术后护理

2.3.1 病情的观察 意识的变化是判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3]。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对比双侧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注意血压、脉搏、呼吸的节律的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如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躁动不安、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不规则、一侧瞳孔散大、意识障碍加重等脑疝的先兆立即报告医师处理。

2.3.2 安全护理 急性期卧床休息2-4周,头部抬高15~30°,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4];对于意识不清、躁动或有精神症状的患者要加设床档使用带约束带,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保持病房环境安全、安静,限制探视;各种治疗操作集中进行,在翻身治疗等操作中,动作应轻柔缓慢,注意不要牵拉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床旁挂防坠床、防导管脱出标识;做好家属的安全宣教。

2.3.3 引流管护理 妥善固定导管,保持引流管通畅。术后24-48小时翻身变换体位时尽量减少头部的摆动幅度;单纯血肿引流时应采用低位引流的方式;脑室内血肿引流时需将引流管的最高点放在离穿刺点高15cm处,可维持一定的引流速度及量,以避免过高则引流不畅,引起颅内压增高,过低则引流过快,会使颅内压过低造成再出血。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观察引流管有无受压、堵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日严格按无菌操作更换引流袋、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若CT检查血肿基本清除,可以夹管24小时,观察颅内压情况、病情平稳后可拔管,钻孔处用碘伏消毒,无菌纱布覆盖,加压包扎。对有脑脊液流出者,要随时观察敷料是否干燥,如湿润后,要立即更换纱布,如发现纱布湿润并呈鲜红色,可能有再出血,应立即通知医师处理[5]。

作者单位:650106云南省交通中心医院

2.3.4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患者长期卧床易发生多种并发症[6],加强吸痰护理、口腔护理、皮肤及会阴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压疮发生;瘫痪的患者要保持肢体功能位置,防止足下垂,协助被动运动关节和按摩患肢,防止关节僵硬、手足挛缩变形及神经麻痹。

2.3.5 心理护理 脑出血病人多有不同程度意识及肢体功能障碍,往往容易引起恐惧、悲哀、孤独、焦虑心理,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情况采取诱导、开导、解压等方式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不良情绪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3.6 健康指导 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尽早康复锻炼,保持肢体功能位,由被动到主动,锻炼的时间由长到短,强度有弱到强,循序渐进。失语者,为患者提供笔纸等交流工具,教患者锻炼发音,鼓励患者说话交流。遵医嘱按时规律服用降压药,维持血压相对稳定,防止因突然减药而出现反跳现象,增加再次出血的危险。尽量避免血压骤然升高的因素,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态平衡,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大便通畅[7]。

3 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钻孔引流术是治疗颅内血肿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新技术,正确有效地实施各项护理措施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重残率、病死率。

[1]胡长林,吕涌涛,李志超,主编.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大学出版社,2003,69.

[2]李丽雯,主编.最新医院神经外科专科护理新技术操作与临床护理流程指导及护理查房实用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ISBN978-7-8596-3019-2.

[3]刘安玲.急性脑出血血肿穿刺引流术后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9):855.

[4]席晓东.颅内血肿的临床护理措施 [J].中外健康文摘,2011,11:0356-02.

[5]刘卫琴,刘雪玲.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6例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6):150-151.

[6]欧红霞.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1,01:22-23.

[7]王丽,张琴,薛梅健康教育在高血压临床护理中的实际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13.

R47

B

猜你喜欢

引流术血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一步法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高龄胆道梗阻的探讨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