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内科学教学在本科生临床轮转实习中的应用

2015-02-09孔沈燕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基础理论循证实训

孔沈燕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中医内科学教学在本科生临床轮转实习中的应用

孔沈燕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探讨采用多媒体基础理论教学、循证医学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训教学、临床见习等几个方面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方式在本科生临床轮转实习中的应用。同时,分析2008级中医专业学生在本科临床轮转的医学生在采用本校中医内科学教学方式后对临床实习轮转的所起的作用。通过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具有较强的中医临床思维,都能较快适应临床轮转,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也相对较强。因此采用多媒体基础理论教学、循证医学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训教学、临床见习等几个方面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提高临床实践操作能力。

中医内科学; 教学方式;本科生;临床轮转;实习

中医内科学[1]是指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诊治规律,并采用中医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以中医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反映辨证论治的特点,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专业课,也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中医内科学是理论与临床相互衔接的一门桥梁课程,是中医专业本科后期的一门专业课程,不仅能为临床其他各科如儿科、妇科、外科等打下基础,更是本科生临床实习的坚实基础。其对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临床实践技能操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旨在探讨采用多媒体基础理论教学、循证医学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训教学、临床见习等几个方面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方式对我校2008级本科生临床实习轮转的作用。

1 中医内科学教学方式

1.1 多媒体基础理论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方式俨然已经成为高校主要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课堂信息量大,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大量的文字、图片、影像和动画等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笔者在中医内科学教学的前期阶段,主要采取的方式为多媒体基础理论教学方式。基础理论为中医内科学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只经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但要将这些课程串连起来却比较困难。中医内科学是将这几门基础课程联合起来的一门学科,应将基础理论的学习放在本课程的前面阶段,同时配合多媒体技术,可使学生形成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后面的教学做准备。

1.2 循证医学式教学

循证医学教育观念及教育模式[2]是当今医学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明确的临床实际问题,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全面收集证据;严格评价文献质量,找出最佳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后效评价循证实践及其结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应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教学,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模式转变成主动学习模式。学生在检索文献、收集证据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对某个疾病的印象,而且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将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指导临床教学,对学生在轮转实习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案例式教学

赵守真[3]在其《治验回忆录》提到:“医案,乃临床经验之纪实,非借以逞才华尚浮夸也。盖病情变化,隐微曲折,错综复杂,全资医者慎思、明辨、审问之精详,曲体其清,洞悉病服何药而剧,更何药而轻,终以何方而获安全,叙之方案,揆合法度。”从原文中可见医案是临床医生进行辨证论治的记录,能客观反映出医生的中医临床思维。案例式教学区别于纯理论学习的枯燥无味,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案例式教学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医内科学时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疾病的印象,提高学生的中医辨证论治能力,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笔者在案例教学中,所采取的案例以经典性、真实性、过程性、分析性为主要原则,使学生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医内科对理法方药的印象,提高其中医辨证论治能力。

1.4 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是中医内科学教学方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建立理论学习与临床操作的一座桥梁。实训教学是模拟临床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本院的模拟医院进行。笔者主要采用的方法为将学生两两组成一个小组,让学生代替模拟病人的角色,将中医内科学中经典的主诉作为便签,让学生抽取便签进行模拟临床操作。学生运用中医学理论,辨证论治,四诊合参完成临床操作,同时要求学生模拟临床进行大病历的书写。我校还模拟执业医师考试第一站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培训,同时在临床见习前进行岗前培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能力。通过实训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提高临床技能操作能力。

1.5 临床见习

医生为一个特殊的职业,身上肩任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职责,中医药高等院校旨在培养理论及临床操作技能都较为高超的复合型人才,理论必须联系实践,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多临床、多实习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临床操作技能。临床见习为中医内科学教学方式中最贴近临床的教学,通过临床见习,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基本的临床操作。在见习前对每个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同时开展模拟临床技能操作的考试。我校主要在中医内科学课程结束的第二学期进行临床见习,在第二学期开学初前2个月让学生在学校附属医院进行临床轮转见习,选择每个科室的带教老师,让其带领学生进行见习。临床见习为进入临床实习前奠定了坚实基础。

2 结果

通过本校中医内科学教学方式,大部分学生都具有较强的中医临床思维,都能较快地适应临床轮转,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也相对较强。

3 讨论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基础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其内容不仅包括中医基本理论,也包括辨证论治等中医临床技能,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中医理论学科。中医内科学为学生在本科阶段中最核心的一门课程,对于一名中医专业学生,能否将中医内科学的知识点掌握并消化,同时将其恰当地应用到临床中至关重要。在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学和方剂学不再是独立的学科,而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传统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继而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而笔者对我校2008级中医学专业学生主要采取的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方式为多媒体基础理论教学、循证医学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训教学、临床见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以及临床操作技能,学生均能较快地适应临床轮转,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也相对较强。

综上所述,采用多媒体基础理论教学、循证医学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训教学、临床见习等几个方面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提高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值得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中推广运用。

[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

[2] 吴发胜,岳桂华,张爱珍.循证医学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应用中的展望[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74-75.

[3] 林怡,戴铭.中医各家学说课程应用医案教学法的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2):87-88.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4-12-10

孔沈燕(1977-),女,河南中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医史文献各家学说。

R25

A

1673-2197(2015)07-0139-02

10.11954/ytctyy.201507073

猜你喜欢

基础理论循证实训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中医基础理论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理、情、技”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