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内科应用举隅

2015-02-09宋国柱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通草足趾血虚

宋国柱

(建始县长梁乡中心卫生院,湖北 建始 445302)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内科应用举隅

宋国柱

(建始县长梁乡中心卫生院,湖北 建始 445302)

观察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在内科的临床应用。采用基本方临床辨证施治、随症加减治疗4例不同的内科疾病,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在内科临床中应用范围广、疗效明显且安全,无副作用,对多种内科疑难病证治疗有效。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胃痛;痹症;眩晕糖尿病足;颈椎病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来源于《伤寒论》,方药组成:当归9g、芍药9g、通草3g、桂枝9g、细辛1.5g、生姜15g、吴茱萸5g、大枣5枚、炙甘草6g。具体用法:以水400mL,米酒400mL,煮后取300mL,去滓,分2次温服。本方主治厥阴经、脏两寒证,以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兼素有沉寒痼冷的宿疾,伴呕吐腹痛,遇寒易发,呕吐清水,寒疝痛经、少腹冷痛等。方为当归四逆汤与吴茱萸汤(去人参加清酒)合方,用当归四逆汤养血通络、温经散寒;吴茱萸与生姜温中散寒、和胃降逆;加清酒煎助诸药活血以散久寒。共凑养血通络、散寒降逆之功[1]。现代多用于雷诺氏病、冻疮、坐骨神经痛、脉管炎、硬皮病、心功能不全、胃炎、产后腹痛、痛经、闭经、月经后期等属血虚、肝胃寒凝者。笔者临床应用此方治疗内科多种病证,收效甚佳,举例如下。

1 痹症并坏疽(糖尿病足并感染)

颜某,男,69岁,2013年1月初诊。主诉:间断多饮、多尿、消瘦15年,左足趾冷痛6月、溃烂5天。患者15年前确诊为2型糖尿病,院外长期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欠理想。近1年来出现间歇性跛行,未做处理。6月前自觉左足趾冷痛,热敷后可缓解。5天前患者出现左侧第一、第二足趾皮肤颜色紫暗伴明显冷痛感、渗液,日轻夜重,以致难以入寐,有时痛引左膝关节,形体消瘦,手足厥寒,舌苔灰白,脉沉细。入院测空腹血糖11.7mmol/L,餐后2h血糖19.8mmol/L,双下肢血管彩超提示:双下肢动脉内中膜增厚,伴斑块形成。左足趾X线提示:骨质无破坏。入院后西药予以降血糖、扩管、抗凝等对症治疗,投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当归15g、桂枝9g、赤白芍各30g、细辛3g、通草6g、吴茱萸5g、艾叶3g、桃仁9g、红花6g、炙甘草9g、大枣5枚。连服20剂,大得效验,左足趾疼痛渐除,夜间已不觉痛,能够安睡通宵。足趾渗液明显减少,足趾温度渐升,局部皮色稍暗红,无青紫,仍有足趾麻木感。上方加地龙9g、蜈蚣1条活血通窍,续服10剂,麻木减轻。原方继服20剂以巩固疗效,随访至今,健康状况一切如常,未见复发。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血管病变,因血液黏滞度增高,血管硬化、斑块已形成,末端神经损伤,血管闭塞所致。临床表现有间断跛行、双下肢末梢麻木和疼痛,双足更严重。因痛觉及温感减退或消失,在受伤后足部易破溃,加上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差容易形成坏疽,如不积极治疗可因截肢而致残。糖尿病患者大多数年岁已高,手术创伤面大,伤口难愈合,很容易感染和复发,因此,许多患者很容易丧失生活信心,故应及早进行综合治疗,避免截肢发生。中医疗法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治疗方法,不但可以免除患者被截肢的痛苦,且治疗费用较低,负作用小,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按语:本案据其脉证,为血虚寒厥证。患者为老年慢性患者,素体血虚复因寒邪凝滞,气血运行不畅,四肢失于温养致之。以手足厥寒,舌苔灰白,脉沉细为辨证要点。此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直犯少阴经脉,寒伤厥阴,血脉凝滞,营卫失运,真阳、气血不能温养四末所致。“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当汤主之。若其人内久寒者,宜当归国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素问·五脏生成篇》亦指出:“故人卧血归于肝……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治宜养血通经散寒。故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服之能使阴血通而客寒除,待阳气振则手足温,经脉通而脉气复,故收效明显。

2 眩晕(颈椎病)

李某,女,51岁,2012年10月初诊。主诉:头晕、视物旋转伴心烦欲呕3天。呕吐清水,面色苍白,形体偏胖,头部怕冷、畏风,四肢不温,手足尖厥寒,喜蒙被而卧,少气懒言。舌质淡而胖嫩,舌苔白腻,脉沉细无力。入院查颈椎侧斜位片示:颈椎生理曲度消失,各椎体骨质增生。颈椎CT提示:颈椎3-4、5-6椎间盘膨出。TCD提示:双侧椎底动脉痉挛。脉证合参,诊断为肝阳不足、阴寒上逆所致眩晕。入院后予以扩管、护胃等对症治疗。处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当归9g、桂枝9g、白芍15g、细辛1.5g、通草5g、吴茱萸6g、滑石9g、白术9g、陈皮9g、炙甘草6g、大枣5枚。连服5剂,呕吐停止,手足转温,眩晕渐减,亦无怕冷畏风之感,亦无需蒙被而卧。复诊其脉细,自诉头部旋转后仍有轻微眩晕感,夜间能安睡。效不更方,守上方7剂,以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语:此案脉证所现,应为肝阳不足,阴寒上逆,寒凝经脉又挟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所致,故用当归四逆汤以养血散寒通脉,温中降逆止呕,应用数剂,大得效验。

3 胃痛(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张某,男,32岁,2012年3月初诊。主诉:胃脘部疼痛伴呕吐1周,加重1天。脘腹冷痛,嗳气泛酸,呕吐频繁,初为清水涎沫,继则饮食俱出,大便溏,肢凉,面色白光 白,舌淡,苔薄,脉沉。胃镜提示: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西药拟制酸、护胃等对症治疗,中药投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当归9g、桂枝9g、白芍15g、细辛1.5g、通草5g、吴茱萸9g、制半夏9g、白术9g、陈皮9g、生姜12g、炙甘草6g、大枣5枚。2剂呕止,继用本方加白豆蔻9g、佩兰6g,继服7剂,脘痛嗳气锐减,续服药1月以巩固疗效。3月后复查胃镜未见溃疡。

按语:此症本为血虚,标有寒饮,用药养血温中,降逆化饮,标本兼顾,溃疡自愈。

4 痛痹(类风湿关节炎)

闾某,女,53岁,2011年5月初诊。主诉:手、肘疼痛麻木、沉重半月余。自述晨起后手指僵硬、冷痛、活动欠灵活,约活动一小时后即晨僵减轻,而麻木、沉重持续存在,接触冷水后指节疼痛加重。诊得面色乏华,舌苔薄白,脉象细迟,余无异常。证系年老血虚,寒湿侵袭肌肤经脉,阻碍营卫气血运行而致。治以疏散寒湿,温通经脉,养血和血。予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 :当归12g、桂枝9g、酒炒白芍15g、细辛1.5g、通草4.5g、地龙9g、水蛭4.5g、蜈蚣1条、威灵仙10g、炙甘草6g、大枣5枚、生姜6g。服药4剂,疼痛明显好转。继服10剂后疼痛基本消失,麻木、沉重减轻过半,脉象仍现细迟。原方加薏苡仁12g、黄芪9g,服法如上,15日后症状消失,色脉好转。

按语:患者系老年女性,年老血虚,肝阳不足,阳虚血亏,邪气因入,经脉凝涩,血虚受寒,厥阴经寒,经脉凝涩,不通则痛,而发痹证。《诸病源候论》曰:“由血气偏虚,则腠理开,受于风湿,风湿客于身半,在分腠之间,使血气凝涩,不能润养。” 女子又以肝为先天,故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以养血温阳,通利经脉,扶正祛邪,经通血行则愈。

5 讨论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出自于仲景《伤寒论》,取桂枝汤加当归、细辛、通草、吴茱萸而成,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用于治疗血虚寒凝、手足冷痛、脉微欲绝等证。方拟当归为君,佐细辛能达三阴,外温经,内温脏,通草善通关节,内通窍,而外通营;吴茱萸暖肝温胃,散寒开郁,并借酒力以行药势,所以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足厥阴肝经属于肝络于胆,绕外阴,凡属肝经循环部位由阴寒凝结之气滞血瘀而出现的病证,均可拟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减以治之,上述病例用此方而取良效,此之故也。现代研究证明该方具有降低血黏度、扩展小血管、改善末梢循环和抗炎止痛的作用[3]。《伤寒贯珠集》云:“手足厥寒,脉微欲绝者,阳之虚也,宜四逆辈。脉细欲绝者,血虚不能温于四末,并不能荣于脉中也。夫脉为血之府,而阳为阴之先,故欲续其脉,必益其血。欲益其血,必温其经。方用当归、芍药之润以滋之;甘草、大枣之甘以养之;桂枝、细辛之温以行之;而尤藉通草之入经通脉,以续其绝而止其厥。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必加吴茱萸、生姜之辛以散之,而尤藉清酒之濡经浃脉,以散其久忧之寒也。”本方所举案例,虽然病证病名各异,其病位均在肝经,病因病机为寒凝血滞,实属“异病同治”之法。临床当谨守病机、随症加减,切中要害,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 许济群.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85.

[2] 张丰强,郑英.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方精选[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466.

[3] 骆书信,杜洛民.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散剂临床运用举隅[J].河南中医,2002,22(5):25-26.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11-14

宋国柱(1961-),男,湖北省建始县长梁乡中心卫生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疾病。

R249

A

1673-2197(2015)07-0075-02

10.11954/ytctyy.201507034

猜你喜欢

通草足趾血虚
石榴补血糖浆对血虚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猜谜游戏谜底
足趾分解移植修复多手指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通草画:穗版《清明上河图》
血虚≠贫血
血虚≠贫血
“海丝非遗”通草画的传承教育
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后外形的整形
芪归金蝉方治疗慢性荨麻疹血虚风燥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