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病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

2015-02-09宋春莉吕冬梅赵依璇张基昌刘一航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8期
关键词:吉林大学心血管病研究生

宋春莉,刘 斌,吕冬梅,赵依璇,张基昌,刘一航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41)



心血管病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

宋春莉,刘 斌,吕冬梅,赵依璇,张基昌,刘一航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41)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造性、高层次、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以心血管病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为例,着重从临床、科研等方面入手,总结实践经验,对具有吉林大学特色的医学研究生教学体系进行深入探讨。

心血管病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所培养的人才肩负着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具有重要意义。

1 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关键,是国家兴旺发达永远的动力,是现代培养高素质医学研究生的必要因素,在以往的研究生教育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要想培养高水平的医学研究生,必须将培养创新能力贯穿于整个研究生的学习和教育过程中。

1.1 帮助研究生尽快适应教学

在开学之初,导师小组就需要结合医学科学发展史向研究生阐明创新意识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创新,提出新问题、新方法、新观点和创造出新事物。导师要积极指导在读研究生参与课题的申报工作,使研究生都参加国家及省市科研项目标书的撰写。

1.2 增强研究生获取信息及判别信息安全性的能力

通过进行科研设计,我们必须注重增强研究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且增强其使用信息的自觉性和对医学信息的敏感性,在该过程中,要注重从课堂教学(尤其是核心课程教学)、查阅文献、参与科研及社会实践等方面来提高研究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们认识到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研究生对信息安全的保密意识及法律意识。

1.3 强化研究生团队合作精神

团结协作精神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学科分工越来越细,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个人不可能涉及并深入所有学科,这就需要不同研究方向的科研人员积极交流、相互合作。通过课堂上的教学、科学研究和临床管理等各个方面,加强研究生和其他人员(如进修生、本科生和高年资住院医师)之间的分工合作与交流。

1.4 增强研究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积极拓展教学方式,积极与校外优秀的教育机构进行交流,并采取联合培养的方式,以提高研究生的临床科研水平。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继续教育,使研究生接受优秀名师的指导,逐步具备扎实的基础、全面的知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完善的知识结构以及厚积薄发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要调整自我开放的心态,增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自我的能力。

1.5 增加研究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机会

研究生在做科研时要及时关注世界科学研究前沿,学习和借鉴国际上核心课程建设和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成果,与世界著名的心血管病科研机构建立广泛联系,并开展学术和技术交流与合作,聘请海外留学人员、外籍专家参与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工作,选派优秀教师和研究生参与境外研究机构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如2010年国内举办的规模最大的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2011年全国心血管病年会以及2012年东北国际心血管病论坛,研究生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其语言表达、学术交流、组织管理等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1.6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申报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在入学之初,学校积极调查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去向,根据调查结果和参考其他高等院校的医学课程合理设置核心课程,将硕博连读和转博研究生的课题研究设计融入到学科发展的大方向中来,从而促进他们迅速成长。

2 课程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技能

医学是一门创新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兼容的综合科学,这就要求医学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必须还要具备精湛的临床技能,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在现代医学教育模式下,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主要以科研为主,而临床型只是一少部分,这两种培养类型的目标都是培养合格的心血管临床工作者。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特别注重临床和科研结合,对实验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保证其有足够的临床实习工作经历,在收治病人并对其进行诊疗的过程中,导师要仔细观察指导并适当放手让研究生去操作。

2.1 在核心课程中讨论临床疑难病例

在教授过程中,主管责任医生对硕士研究生展开临床病情分析并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然后进行汇报病史小结,通过汇报分析诊断与鉴别诊断,提出科学的治疗方案并做好预后工作,进修生和实习生也要求参加讨论会,然后由上级医生结合实际病情和治疗过程进行初步小结,最后将问题讨论提交到全科进行讨论,如果有必要可进行全院大会诊,并作出综合判断。这种教学活动不仅能锻炼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责任意识和组织能力,同时还能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治疗,最终能提升研究生的职业技巧,发展其语言表达和分析归纳的能力,逐步完善研究生的综合培养体系。

2.2 建立介入心脏病学手术演播室

介入治疗应用数字技术,扩大了医生的视野,借助导管、导丝延长了医生的双手,大量新理论、新观念、新技术不断应用于临床,介入诊疗技术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血管性疾病等主要病种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极大地丰富了心脏病学的诊疗领域,推动了整个学科的发展。我们建立了介入心脏病学手术演播室,使全体研究生了解介入知识,同时根据培养要求,指导临床型硕士生从事一定量的心脏介入工作,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心脏介入专科医师的紧迫需求,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2.3 大力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研究生除了要进行课堂学习和临床实习外,我们还应该大力支持和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使其及时了解国际学术动向和临床治疗指南的进展等,获得最前沿的临床科研信息。同时,我们积极支持研究生参加其他影响力较大的会议,因此,近几年来在不同的国内和国际会议上均有研究生进行大会发言,不少研究生还因此获得了各种荣誉,还有多名研究生获得优秀论文奖。

3 培养研究生的良好医德,以塑造名医大家为己任

临床型研究生是为临床医学培养的高级临床医师,而临床医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观察医学发展历史可知,国内外许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学科学家对医学领域的科学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校园及医院进行医学名家的精神和形象展示,积极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及祖国优良的医德传统。我们坚持认为,教师应该以自身多年积累的优秀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培养有知识、懂科技、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4 注重人才培养,促进研究生教育发展

在学科发展过程中,我院正以核心课程为中心,“汇聚优秀学者、构建优势学科、弘扬优异学术、营造优良学风、培养优秀学生”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以“德高医粹”作为研究生培养目标,质量和数量并重,加快步伐,培养一流心血管专业人才,重点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开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以期为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

[1] 尚可文,李爽.基于系统论视角的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37):251-252.

[2] 孙新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牙学院口腔正畸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2):94-96.

[3] 张昌菊.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免疫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0):4-5,8.

[4] 田学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创新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5] 孙阳,易蔚.心血管病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7,27(3):102-103,126.

[6] 杨颉.对研究生教育的扩招以及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5):40-43.

[7] 农乐颁,魏洁.改革医学伦理学教学模式与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3):79-80.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12-10

吉林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项目(2014ZH25);吉林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2014);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

宋春莉(1972-),女, 在读博士,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冠心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及心血管内科研究生的教学理论与实践。

R-4;G643

A

1673-2197(2015)08-0134-02

10.11954/ytctyy.201508076

猜你喜欢

吉林大学心血管病研究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吉林大学等二医院王金成教授简介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科学研究中心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