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于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探究

2015-02-09张亚忱

医药与保健 2015年10期
关键词:心内科我院剂量

张亚忱

对于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探究

张亚忱

目的 探究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和总结不同药物的使用特点。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是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次数最多的药物,而DDDs最高的是美托洛尔,次之是硝苯地平缓释片和呋塞米。另外,氨氯地平片和氢氯噻嗪片的DUI均高于1,其余都低于1。结论 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可以有效改善心内科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应该深入研究和探究如何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

心内科;抗高血压药物;合理用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高血压发生率不断呈上升趋势,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越来越多。高血压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不仅有发病率高的特点,还容易诱发心、肾及脑器官等并发症,被列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据相关医学文献显示,在我国35-74岁的成年人中,高血压的发病率为27.2%左右,但是,控制血压方面仅仅有8.10%。由于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因此,早期、长期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病死率,因此,给予高血压患者实施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十分必要。本次研究主要探讨我院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效,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50岁的有5例,50-65岁有10例,66-80岁16例,>80岁5例。主要病种有高血压、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以及糖尿病等。

1.2 方法 根据药品说明书和《新编药物学》中推荐的剂量对患者进行治疗,并且和心内科的医生共同商量讨论,共同决定好抗高血压药物的限定日剂量(DDD),计算药物的用药频度(DDS)、药物利用指数(DUI)。

2 结果

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次数最多的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是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次数最多的药物,而DDDs最高的是美托洛尔,次之是硝苯地平缓释片和呋塞米。另外,氨氯地平片和氢氯噻嗪片的DUI均高于1,其余都低于1。

3 讨论

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中被使用最多的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结果和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合。本次研究中,我院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上的品种和方案都与相关标准相似[2]。但是,由于我院的大多数抗高血压药物均为进口药物,而高血压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因此,必须进行长期服药治疗,但是进口药物比较昂贵,因此,临床医生在为患者开药方时要慎重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配制价格低廉、质量良好且疗效明显的同类国产药物。

3.1 指标选择 限定抗高血压药物的日剂量,并且将DDD视为基本的测量单位,比单纯的药品消耗量和金额更合理,并且不受到药品的包装剂量和销售价格的影响。实施限定日剂量的措施,还解决了不同药物一次的用量不同以及一日的用药次数不同而不能进行比较的情况,更真实地反映了药物使用频度情况[3]。用药的频度(DDDs)还能反映不同年度的用药结构和动态,如果某药品的DDDs较大,则意味着用药的强度也比较大。药品的利用指数(DUI),计算方式为DDDs/实际的用药天数,将其视为判断临床用药是否合理的判断标准,如果DUI在1一下,则表示医生用药的日剂量低于DDD,用药基本合理。

3.2 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利用 本次研究主要涉及了五种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药物的种类比较多,不同的药物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而在临床中,选择使用哪一种降压药物,主要取决于该药物的治疗效果如何,以及是否会导致不良反应等[4]。因此,我院医生在选择抗高血压药物时,在选择抗高压药物时不仅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长短、轻重、经济承受能力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并且同时对患者的高血压进行有效的控制,选择适宜的长期治疗药物和方式。从两个方面阐述如何进行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运用:第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来选择药物。给予高血压病情较轻、血压升高不明显的患者进行非药物治疗,如果没有得到明显的疗效,则进行药物治疗,注意药物应该以降压作用明显并且温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为宜,比如利尿剂[5]。对于病情中度的患者要联合使用高血压药物。联合用药时先分析患者的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如果患者为初发患者,或者是轻度患者,那么,通常给予患者使用一种药物进行治疗就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具体用药过程中,千万要注意各个药物的配伍,尤其是不太完善的药物,比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联用时,应该充分预测两种药物联用的效果,不能盲目地进行联用,否则导致患者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在治疗高血压患者的具体工作中,本次研究对药物联用的控制比较严格,并且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身体状况来选择药物,尽量使患者花费较少的价钱实现较好的疗效,尽量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1]刘艳辉,张怀琴,陈圣洁.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12(07):154-155.

[2]余伟标.抗高血压药物在我院临床应用调查分析[J].医药产业资讯.2011,06(24):142-143.

[3]林曙光,陈鲁原.临床常用的一线抗高血压药物特点及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1,14(02):152-153.

[4]孙泽艳.社区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13,04(09):174-175.

[5]刘国璋,郭益诚.临床抗高血压药物利用的调查分析[J].现代医院.2012,14(05):191-192.

作者单位:164700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人民医院内科

R544.1

B

猜你喜欢

心内科我院剂量
·更正·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高剂量型流感疫苗IIV3-HD对老年人防护作用优于标准剂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