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腹部术后胃瘫疗效分析

2015-02-09牛领锋

医药与保健 2015年10期
关键词:胃瘫胃管西医

牛领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腹部术后胃瘫疗效分析

牛领锋

目的 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上腹部术后胃瘫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4年12月收住我院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上腹部术后发生胃瘫,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禁食、补液、胃减压等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及针刺疗法,比较分析2组患者相关治疗指标。结果 研究组治愈31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100%(48/48);对照组治愈26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7%(44/48);经比较,2者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胃管留置时间、胃瘫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腹部术后胃瘫具有通腑行气、促进胃肠运动的功效,可有效恢复胃肠正常功能。

胃瘫;上腹部手术;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胃瘫指腹部手术因素所引起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是上腹部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发生率约为3%-4%[2]。胃瘫症状多持续较长时间,一般为数周甚至更长。目前临床对上腹部术后胃瘫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3],常规西医治疗如胃减压、禁食、补液等措施效果并不乐观。为进一步探讨胃瘫的临床治疗方案,笔者对我院部分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疗效较为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6月-2014年12月收住我院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搜集其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为上腹部术后发生胃瘫,其中男性40例,女性52例;年龄36-72岁,平均(53.7±5.2)岁;手术方式:腹膜后肿瘤切除术11例,胃癌根治性切除28例,胆总管切开取石18例,肝叶切除术17例,胆囊切除术22例。发生时间:术后第3-10天,平均(5.7±2.1)天。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措施如下:禁食,留置胃管减压,积极补液,维持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肠外营养支持。促进胃肠动力:多潘立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03),10mg,胃管注入,3次/天;胃复安(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967),10mg,肌肉注射,2 次 /天。

1.2.2 研究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药疗法:①中药汤剂[4]:处方:柴胡 20g,厚朴 15g,桃仁 10g,姜半夏 15g,枳实 15g,丹参 10g,炒莱菔子 15g,白术 25g,大黄 10g(后放)。文火熬汁 300ml,抽尽胃潴留物后,将150ml药液经胃管注入,夹闭2小时,2次/日。②针刺疗法:取5ml注射器,抽取胃复安注射液,于患者双侧足三里、内关穴位进针1-1.5cm,有酸胀感后进行注射,内关穴位注射剂量0.5ml/穴,足三里15ml/穴。对于部分效果不明显者,隔日可重复操作1次。

1.3 观察项目 对2组患者临床效果、胃管留置时间以及胃瘫持续时间进行记录并比较。

1.4 疗效评定 治愈:患者恶心、呕吐、上腹饱胀以及顽固性呃逆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夹毕胃管超过36小时患者无不适主诉;影像学检查显示胃肠蠕动良好。有效:患者恶心、呕吐、上腹饱胀以及顽固性呃逆等临床症状较前明显改善,夹毕胃管超过36小时患者有轻微的腹胀,影像学检查显示胃肠蠕动较弱。无效:临床症状较前无明显改善,夹毕胃管6小时后患者出现明显恶心、呕吐以及腹胀等现象[4]。总有效=治愈+有效。

作者单位:467500河南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治愈31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100%(48/48);胃管留置时间平均为(6.4±2.2)天,胃瘫持续时间平均为(12.4±3.8)天。对照组治愈26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7%(44/48);胃管留置时间平均为(12.7±4.4)天,胃瘫持续时间平均为(24.8±6.2)天。经比较,2者上述指标均有显著差异(X2=4.1739,t=8.8730,11.8140,P<0.05)。

3 讨论

上腹部术后胃瘫是临床常见的围手术期并发症之一,胃瘫一旦发生,由于胃肠道功能紊乱,其症状可持续较长时间,为患者造成较多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导致胃瘫的原因较多。而主要原因为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的运动功能破坏。目前对于胃瘫发生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吻合口水肿、麻醉药物的抑制作用、水电解质失衡、精神因素、输出袢痉挛、术后早期进食不当、应用抑制消化道运动药物以及局部变态反应等因素有关。

胃瘫综合征属中医学“呕吐”、“痞满”范畴,腹部术后,患者可有脉络损伤、脾失健运、正气未复等,同时围手术期情绪紧张导致脾胃升降失司、肝气郁结,可引起中焦受阻、气滞血瘀、木不疏土、中气不足[5],进而造成脾胃受损,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腹胀等现象。治疗应“以通为用”。

笔者对我院部分上腹部术后胃瘫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中药汤剂中大黄、炒莱菔子通腑行气,党参、白术健脾化湿,柴胡、厚朴、半夏、枳实调畅气机、消痞除胀并可理气化湿,桃仁、丹参活血化瘀。而针刺疗法可疏经通络,促进消化道蠕动,辅以西医常规治疗可有效控制和消除胃瘫症状。与单纯西医治疗者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可在较短时间改善或消除临床症状,早期拔除胃管,治疗效果满意。

[1]杨东东,何琨,聂双发.胃十二指肠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2,52(6):63-64.

[2]斯厚刚.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30例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2,19(16):7-8.

[3]王平,李成林,赵燕,等.上腹部术后胃瘫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体会[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1,14(7):528-530.

[4]韩宴斌.中西医结合治疗上腹部术后胃瘫临床效果评价[J].光明中医,2013,28(9):1896-1897.

[5]赵栋梁.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3):312-313.

R656

B

猜你喜欢

胃瘫胃管西医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胃瘫治疗疗效分析
术后胃瘫怎么办?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护理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