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0例输血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2015-02-09丁世兴

医药与保健 2015年10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血管缺血性

丁世兴

80例输血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丁世兴

目的 观察输血通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本组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行常规降颅压、脑细胞保护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上结合输血通治疗,将10ml0.9%浓度的氯化钠250ml输血通注射给予静脉点滴,一天一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行维脑路通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一天一次。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照组的NIHSS、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血通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方面有着良好的疗效。

输血通;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效果

缺血性脑血管在神经科临床中较为常见,且在脑血管疾病占有较高的比例。相关数据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疾病中占有的比例为70%-85%[1]。该病常见的发病对象为中老年人,且有较高的致死率,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正常生活[2]。目前,在该病的治疗方法上并未有特效的治疗方式。而当前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初期溶栓方式,采用抗凝、神经保护等治疗方式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结合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患者采用输血通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分析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那血管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区间为42-75岁,平均年龄为56.5岁。本组80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3]。对本组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入选标准 患者发病时间到入院时间的小于72小时;排除因为疾病的影响而产生肢体后遗症的患者。对患者进行CT诊断,诊断结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无出血倾向、出血性疾病等临床表现的患者;无功能障碍的患者;均经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有过心肌梗死病史且在90天内出现的患者;伴有出血倾向、活动性出血症状的患者;近段时间应用过抗凝剂的患者;有严重心、肺等功能性障碍的患者;意识障碍严重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本组80例患者,均行常规降颅压、脑细胞保护治疗措施。以15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对患者的进行颅脑CT检查、记录患者的血常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时间均在一个疗程。

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上结合输血通治疗,将10ml0.9%浓度的氯化钠250ml输血通注射给予静脉点滴,一天一次。

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行维脑路通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一天一次。

1.5 疗效评定标准 对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阻卒中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计算评分差[4]。对比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评分。制定三个疗效评定标准,依次为显效、有效、无效。若患者的NIHSS评分降低高于90%,病残程度为0,视为显效,若患者的NIHSS评分降低高于60%且低于90%。病残程度为1级,视为有效;若患者的NIHSS评分降低低于60%,视为无效。总有效率包含显效和有效。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结果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的 NIHSS评分结果分别为(24.3±1.7)分(23.6±1.8)分,统计学无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NIHSS评分结果分别为(8.3±0.5)分(16.8±0.5)分。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照组的NIHSS评分结果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一个疗程之后,对照组治疗结果中显效人数为9(22.5%),有效人数为19(47.5%),总有效率为28(70%);观察组治疗结果中显效人数为17(40%),有效人数为21(52.5%),总有效率为38(9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临床中的常见病,多种病因的共同作用也可导致该病的发生,但是该病的主要致病因是学流动动力学的异常[5]。

作者单位:110006辽宁电力中心医院综合内科

疏血通中主要成分是蚯蚓激酶物质,能过与纤维蛋白、血液发生作用,并能够将其分解清除。水蛭素能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酶发生作用,抑制酶的活性,起到抗凝的作用。而一些研究成果也表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临床有效率在94%-97%。本研究中取得的总有效率为95%,可推断,疏血通注射治疗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方面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另外本组研究中,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疏血通注射治疗,凝血功能指标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水蛭素能够抑制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同时还能够清除已合成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能够阻止血小板聚集、纤溶、抗凝、改善血液粘稠度,因而引起FIB、PT、APTT的变化。

本组研究结果也表明,观察组患者在采取疏血通治疗后,并未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能有较高的耐受性,治疗疗效比较明显。疏血通的药物成分主要是从水蛭、地龙等传统动物类中药材提取有效活性成分而制成的,单纯的运用该药物并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中,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以及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通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方面有着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1]黄美媚.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11(5):615-616.

[2]丁忠秋,吕昌良.活血通络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217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12(12):372-373.

[3]朱余友,李淮玉.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学,2011:538-539.

[4]张立新,武红斌.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12:215-216.

[5]赵永富.郭宏.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22-24.

R743

B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脑血管缺血性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