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枇杷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2015-02-09苏加乐潘为高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齐墩枇杷叶三萜

苏加乐,潘为高,罗 彭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枇杷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苏加乐,潘为高,罗 彭*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枇杷叶、花、核均可入药。目前众多学者分别对枇杷各植株部位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枇杷叶、花、核均含有皂苷类、三萜酸类、挥发油类及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对枇杷叶、花、核的化学成分研究情况、枇杷叶化学成分影响因素及提取工艺等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以供研究者学习及查阅。

枇杷;化学成分;研究综述

枇杷在医疗保健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已有植物化学工作者对枇杷的主要功能成分进行了相关研究。枇杷叶、花、果实、种子中含有的多种重要化学成分,决定了枇杷的药用价值。目前,主要分离出皂苷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和黄酮类等成分。

1 枇杷化学成分

1.1 枇杷叶化学成分

目前,已从枇杷叶中分离出皂苷类、三萜酸类、挥发油类、黄酮类等成分。

1.1.1 皂苷类化合物 洪燕萍等[1]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法直接测定枇杷叶皂苷含量,实验结果表明:香草醛-高氯酸法直接测定枇杷叶中皂苷含量适于样品中糖杂质含量较低的样品,而系数倍率法适于测定样品中糖杂质含量较高的样品。

1.1.2 三萜类化合物 吕寒等[2]采用硅胶柱、ODS柱、制备薄层、制备液相等方法分离枇杷叶中化学成分,运用化学及有机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从枇杷叶中分离得到 9种三萜类化合物,通过鉴定分别确定为白桦脂酸甲酯、齐墩果酸、乌苏酸、2α-羟基齐墩果酸甲酯、科罗索酸甲酯、2α-羟基齐墩果酸、科罗索酸、委陵菜酸、蔷薇酸等。化合物白桦脂酸甲酯、齐墩果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及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鞠建华等[3]进行中药枇杷叶的化学和药效学研究,利用溶剂提取、萃取、柱色谱和化学衍生化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IR,MS,1H-NMR,13C-NMR)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该研究从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得到6种三萜酸类化合物,即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2α-羟基齐墩果酸(maslinic acid)、乌苏酸(ursolic acid)、2α-羟基乌苏酸(2α-hydrox yursolic acid)、坡模酸(pomo licacid)和蔷薇酸(euscaphic acid),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坡模酸。

李迩娜等[4]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枇杷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从枇杷叶中分离得到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2α羟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2α-羟基齐墩果酸(maslinicacid)等14种化合物。

鞠建华等[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枇杷叶中熊果酸的含量,并建立了中药枇杷叶中抗炎镇咳有效成分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韩小龙等[6]运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枇杷叶中熊果酸,试验结果表明,枇杷叶中熊果酸含量较高。

1.1.3 黄酮类化合物 陈剑等[7]取干燥枇杷叶,粉碎,用75%工业乙醇回流提取,减压浓缩得浸膏。浸膏用适量体积蒸馏水混悬,依次采用石油醚、醋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得到极性不同的3个部分。各部分反复用硅胶柱层析、RP-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ex LH-20柱层析处理,得到10种化合物,其中3种经结构鉴定为黄酮类成分(山柰酚、金丝桃苷、枇杷甲素),枇杷甲素(5-羟基-4’-甲氧基-O-7-β-O-D-吡喃葡萄糖基-(6→1)-α-L-吡喃鼠李黄酮苷)为首次在枇杷叶中发现。

吕寒等[8]用高效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法(HPLC-MSN)从枇杷叶中检测并鉴定出3种黄酮类物质,其中 1 种为黄酮苷类成分。该研究表明,HPLC-MSN法可迅速鉴定黄酮类化合物。

1.1.4 挥发油成分 台琪瑞等[9]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从枇杷叶中提取挥发油,对分离物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鉴定,采用归一法确定其相对百分含量,共鉴定出77种成分,占总离子流图峰面积的73.15%,其中主要成分为: A-红没药醇(1.93%)、十六酸 (13.79%)、 (E)-橙花叔醇(10.95%)、亚麻醇( 5.45% )、(+)-香芹酮(2.56%)、榄香素(2.4%)、2-己酰呋喃(2.23%)、二氢猕猴桃内酯(2.37%)、金合欢醇(1.82%)、醋酸法呢基酯(3.09%)。

王义潮等[10]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运用 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其中已鉴定组分共 47种,占流出组分总量的86.33%,含量较高的组分包括:β-倍半水芹烯(4.14%)、环己酮(5.25%)顺-3 -己烯-1-醇(5.30%)、异桉叶油(5.0 7%)、香叶烯 D(5.35%)、10,10 -二甲基-2,6二(亚甲基)-双环[7.2.0]十一烷 (7.95%)、水杨酸甲酯(11.72%)等。

1.2 去毛枇杷叶及其绒毛化学成分分析

俞长芳等[11]研究去毛枇杷叶及其绒毛,结果表明去毛枇杷叶及其绒毛所含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且绒毛中不含其他致咳或产生副作用的特异化学成分,但叶中所含皂苷明显高于绒毛中含量。

1.3 枇杷花化学成分

1.3.1 挥发性成分 宋艳丽等[12]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技术抽取枇杷花挥发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保留指数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使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相对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从枇杷花的花蕾和花中鉴定出10种和13种化合物,各占总峰面积的98.63%和97.18%,结果表明枇杷花花蕾和花的主要成分相同,均为苯甲醛,为枇杷花的赋香成分。

张丽华等[13]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富集枇杷花的香气成分,并结合GC-MS法对香气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共分离出64个色谱峰,其中确定化合物49种,峰面积占总挥发性成分峰面积的93.34%,相对含量最高成分为苯乙醇(8.84%),其次为苯甲醛(7.00%)、大茴香醛(6.84%)、乙酸(5.41%)、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4.36%)、辛酸(4.21%)等成分。

1.3.2 总黄酮、三萜皂苷成分 成丽等[14]通过化学方法从枇杷花中提取分离得到4种三萜皂甙元类成分,并通过波谱分析手段(IR,MS,1HNM R,13CNMR)确定化学结构分别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2α,3α,19α-三羟基熊果-5,12-二烯-28-酸、2β,3β,23α-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

李琪等[15]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枇杷花中总黄酮、齐墩果酸、熊果酸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不同产地、不同年份枇杷花总黄酮和三萜化合物的含量差异,以确定其含量较高的产地及年际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同一产地不同年份样品中总黄酮和三萜化合物含量变化较小;根据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齐墩果酸与纬度、经度等具有一定相关性,而其他成分的相关性不大。

1.4 枇杷核化学成分

翁爱彬等[16]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枇杷核中苦杏仁苷、绿原酸、阿魏酸、山奈酚、槲皮素和熊果酸等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研究表明:枇杷核中6种物质可完全分离,采用大体积样品堆积的富集方法,富集电压为-20kV,富集时间为3min,绿原酸、阿魏酸、山奈酚、槲皮素和熊果酸等具有较好的富集效果。

林国荣等[17]通过提取枇杷核淀粉,对枇杷核淀粉的颗粒形貌、晶体结构、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溶解度和膨胀度等特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枇杷核淀粉颗粒大小为5.2~13.9μm,平均粒径为9.3μm,具有典型的偏光十字。

2 枇杷叶化学成分提取方法研究

主要包括枇杷叶中三萜类、总黄酮及多糖等成分的提取。

2.1 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枇杷叶多糖工艺研究

王志高等[18]经单因素和正交组合实验,研究超声-微波协同作用提取多糖最佳工艺,当料水比为1∶15、提取温度为85℃、提取时间90min时,提取效果较好。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相较于微波提取法、水提醇沉法,具有提取率高、提取时间短等特点,是一种枇杷叶多糖提取优选的新型方法。

2.2 超声波提取枇杷叶总黄酮及鉴别

黄锁义等[19]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枇杷叶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并对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0.909 0mg/mL,回收率为 100.9%,纯度和产率均较高。研究表明,该方法为枇杷叶黄酮类物质的有效提取工艺。

2.3 超声波与回流技术对枇杷叶中乌索酸提取效果

李开泉等[20]研究超声波和回流提取方法对乌索酸的提取效果:采用相同原料、相同介质,分别采用超声波和回流两种方式进行提取,经滤过、定容、离心和微孔滤膜过滤后测定,用外标法计算质量分数;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效率为热回流法的2.63 倍。

2.4 枇杷叶齐墩果酸超声波辅助提取效果

李开泉[21]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枇杷叶有效成分齐墩果酸,并用HPLC法测定提取液中齐墩果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超声波可作为枇杷叶齐墩果酸提取的有效辅助手段,而传统乙醇回流提取效果不理想,提取率仅为50%,且提取次数多,提取效率亦无明显提高,加酸水解也不能提高收率。

2.5 枇杷叶中熊果酸的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李跃中等[22]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其有效成分熊果酸的最佳提取及精制工艺条件,使用90%乙醇进行超声提取2次,每次提取20min,将提取物采用石油醚除杂3次,可除去脂溶性杂质,每次加入量为沉淀的 15~20倍。采用活性炭脱色,活性炭用量为3g/100mL,70℃下脱色30min;脱色后采用薄层分离,展开剂为氯仿∶丙酮(V/V)= 4∶1,收集得到熊果酸样品,经HPLC 测定纯度达到95.8%。

2.6 正交试验法优选枇杷叶中科罗索酸提取工艺

陈龙胜等[23]以科罗索酸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枇杷叶中4种三萜酸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80%乙醇,温度80℃,回流提取2次,提取3h,科罗索酸得率为0.984%。

3 枇杷活性成分影响因素研究

3.1 不同干燥方法对枇杷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在实际加工中,枇杷叶需进行干燥处理,有学者针对不同干燥方法对枇杷叶中功能性成分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纵伟等[24]分别采用冷冻干燥、真空干燥、热风干燥和自然干燥等方法对枇杷样品进行干燥处理,测定枇杷叶中总黄酮含量(采用比色法)及枇杷叶中熊果酸含量(采用RP-HPLC法),分析经不同干燥方法处理样品的羟基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对枇杷叶中总黄酮含量影响较小,且不会破坏其抗氧化作用,4种干燥方法对枇杷叶中熊果酸的影响不显著。

3.2 不同采收季节枇杷叶药材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

韩秀奇等[25]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不同采收季节枇杷叶中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研究发现枇杷叶中槲皮素与山柰酚的含量随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槲皮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大致与总黄酮含量相同,其中以4月份采收样品最高;山柰酚的含量总体波动较小,其中5月份含量最高,3月份含量最低。不同季节采收的枇杷叶中总黄酮类成分及槲皮素、山柰酚的含量变化有一定规律。

3.3 不同产地枇杷叶中化学成分含量比较

吕寒等[26]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枇杷叶中齐墩果酸、熊果酸、科罗索酸、山楂酸等成分含量。不同产地的枇杷叶山楂含量变化为0.244%~0.571%,齐墩果酸含量为0.146%~0.192%,科罗索酸含量为0.352%~0.808%,熊果酸含量为0.548%~0.834%。研究指出,不同产地枇杷叶中各种三萜酸类成分的含量有显著差异。

3.4 不同提取方法对枇杷化学成分的影响

贤景春[27]采用超声提取法对枇杷核中黄酮类物质进行提取,通过正交试验对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进行全面优化,研究乙醇的浓度、提取的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超声提取最佳工艺条件。

3.5 炮制方法对枇杷化学成分的影响

鲁湘鄂等[28]通过水蒸汽蒸馏法分别从枇杷叶生品和炮制品中提取挥发油,并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质量分数,采用GC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的含量变化较大。该研究为枇杷叶饮片的质量评价及炮制品的规范化提供了依据。

4 展望

枇杷在食品、中医药开发、植物有效成分研究和种植业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枇杷的临床应用价值较大,随着对枇杷化学成分研究的不断深入,使用将会更科学、更广泛。

[1] 洪燕萍,邱丰艳,林标声,等.两种枇杷叶片皂苷含量测定和比较研究[J].龙岩学院学报,2010(5):89-91.

[2] 吕寒,陈剑,李维林,张涵庆.枇杷叶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2008,31(9):34-35.

[3] 鞠建华, 周亮, 林耕,等.枇杷叶中三萜酸类成分及其抗炎、镇咳活性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3, 38(10):36-37.

[4] 李迩娜, 周国栋, 孔令义.枇杷叶的化学成分[J].中国天然药物,2009,7(3):14-16.

[5] 鞠建华, 周亮,郑瑞霞,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枇杷叶中熊果酸的含量[J]. 中国药学杂志,2003,38(9):19-21.

[6] 韩小龙, 陈开勋.薄层扫描法测定枇杷叶中熊果酸[J].中草药,2005,36(7):131-132.

[7] 陈剑,李维林,吴菊兰,等.枇杷叶的化学成分研究(I)[J].中草药,2006,37(11):1632-1634.

[8] 吕寒,李维林,裴咏萍,等.枇杷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 HPLC-MSN分析[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22(6):56-58.

[9] 台琪瑞,徐熹,郭伟琳.枇杷叶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3):206-208.

[10] 王义潮,巩江,高昂,等.枇杷叶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 2637- 2638.

[11] 俞长芳,张文侠.去毛枇杷叶及其绒毛之化学分析[J].天津医药杂志,1965,7(3):243-244.

[12] 宋艳丽,于慧斌,姬志强,等.枇杷花挥发性成分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8(2):104-106.

[13] 张丽华,杨生婷,徐怀德,等.枇杷花香气成分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研究[J].食品科技,2008,33(3):108-110.

[14] 成丽,刘燕,陈凌亚,等.枇杷花三萜皂苷成分的研究[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2(2):283-285.

[15] 李琪,杨必坤,张晓喻,等.枇杷花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J].广西植物,2009,29(5):698-702.

[16] 翁爱彬,郑荔莉.大体积富集—胶束毛细管电色谱法测定枇杷核中的有效成分[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24) :2129-2130.

[17] 林国荣,陈剑锋,郭养浩.枇杷核淀粉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J]. 莆田学院学报,2006,13(5):70-73.

[18] 王志高,鄢贵龙, 武华宜,等.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枇杷叶多糖的工艺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08(8):207-209.

[19] 黄锁义,李卫彬,阳文辉,等. 超声波提取枇杷叶总黄酮及其鉴别[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3):629-630.

[20] 李开泉,周兰姜,张影华.超声波与回流技术对枇杷叶中乌索酸的提取效果[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24(2):239-241

[21] 李开泉.枇杷叶齐墩果酸的超声波辅助提取效果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7 (4):37-39.

[22] 李跃中, 纵伟, 董海丽.枇杷叶中熊果酸的提取、分离工艺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8(3):471-474.

[23] 陈龙胜, 蔡群兴,陈涛,等.正交试验法优选枇杷叶中科罗索酸提取工艺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6,26(3):110-112.

[24] 纵伟,彭雪萍,赵光远.不同干燥方法对枇杷叶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食品科技,2006,31(7):128-130.

[25] 韩秀奇,曾颂,李书渊.不同采收季节枇杷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考察[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0,26(6):576-578.

[26] 吕寒,习超鹏,陈剑,等.不同产地枇杷叶中三萜酸类成分的含量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2):3170-3171.

[27] 贤景春.枇杷核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3):82-83,89.

[28] 鲁湘鄂,刘艳清.枇杷叶饮片炮制前后挥发油的GC-MS分析[J].中药材,2008(11):1625-1626.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4-11-24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2013YB125);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资助项目(桂教人[2014]7号);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桂教科研[2014]6号)

苏加乐(1987-),男,广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草药;潘为高(1977-),男,瑶族,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草药。

罗彭(1982-),女,广西中医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药学。E-mail:luopeng3399@sina.com

R284

A

1673-2197(2015)04-0048-03

10.11954/ytctyy.201504022

猜你喜欢

齐墩枇杷叶三萜
泽泻原三萜、降三萜和倍半萜的分离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西藏白肉灵芝三萜高效液相检测分析及含量测定
枇杷叶生姜粥
枇杷叶生姜粥止咳
枇杷叶生姜粥止咳
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冬瓜豆腐枇杷叶汤治口腔溃疡
齐墩果酸对自然衰老大鼠睾丸DNA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油茶蒲中总三萜提取工艺研究
齐墩果酸与二氢齐墩果酸灌胃及静脉注射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