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西狭颂·五瑞图》艺术特色

2015-02-09宋涛蔡副全

雕塑 2014年5期
关键词:画像石艺术特色

宋涛+蔡副全

内容摘要:《五瑞图》画像位于甘肃成县西狭中段,为《西狭颂》摩崖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阴线刻凿“黄龙”“白鹿”“木连理”“嘉禾”“甘露降”及“承露人”图像和对应题榜。《五瑞图》是东汉祥瑞文化的典型代表,但无论分布地域还是艺术风格都有别于汉代画像石。其构图巧妙,线条简劲,画法飞动,造型准确,令人叹为观止。

关键词:西狭颂;五瑞图;摩崖画像;画像石;艺术特色

Abstract:The Five Auspicious Patterns located in Xixia middle section, Cheng county, Gansu, and it is the significant parts which belongs to cliff inscriptions called Ode to Xixia. Artists used the shade lines to carve some images and inscriptions like “yellow dragon”“white deer”“wooden knot”“ golden harvest”“the dropping dew”“the man who is accepting the dew”. The Five Auspicious Patterns is the typical case of the auspicious culture in East Han period, however, the regional features and artistic styles of it are different from another stone reliefs in Han Dynasty. It owns refined composition, simplified and powerful lines, vivid and accurate forms, and they manifest the excellent visual effects.

Keywords:Ode To Xixia, The Five Auspicious Patterns, Cliff Inscriptions, Stone Reliefs, Artistic Features

一、概述

《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正名《惠安西表》,又称《李翕碑》《李翕颂》,俗称《黄龙碑》。摩崖刻石,东汉灵帝建宁四年(171年)6月13日镌刻于甘肃成县鱼窍峡中段青龙头南壁。《西狭颂》摩崖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图1),即篆额、正文、题名和《五瑞图》。《五瑞图》摩崖画像,位于正文前拐角处,纵210cm, 横110cm,阴线刻凿“黄龙” “白鹿” “木连理” “嘉禾” “甘露降”及“承露人”图像6幅和对应的题榜6处15字。1

二、《五瑞图》与汉代祥瑞文化

祥瑞也称“符瑞”,汉代祥瑞文化源于“谶纬之学”和“天人感应说”。而汉代祥瑞思想的盛行又与董仲舒“宗儒”关系极大。董仲舒提出了“王者承天意以从事”的“天人感应说”,他认为“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汉书》卷七七《刘辅传》讲:“臣闻天之所与必先赐以符瑞,天之所违必先降以灾变,此神明之征应,自然之占验也。”2由于祥瑞文化有利于封建统治,所以朝廷舆论导向持褒扬态度。甚至在官方修纂的史书中,专门列出祥瑞的卷目。《汉书》、《后汉书》虽未专列门类,但在“本纪”与“志”中也多次提及。东汉元和之后,朝廷诏书明示,凤凰、黄龙等祥瑞出现亭部,不仅要减免租赋,还要给地方官员及所见者加爵授赐。《后汉书》卷三《章帝纪》云:“(元和二年)九月壬辰诏:凤凰、黄龙所见亭部,无出二年租赋。加赐男子二级;先见者帛二十匹,近者三匹,太守三十匹,令、长十五匹,丞、尉半之。”3

李发林先生曾对汉画像所见“图谶”祥瑞作过统计,其种类多达36种。4甘肃陇南成县的《五瑞图》摩崖画像,从地域上看,偏离于汉画像石主要分布区之外;从形式上看,则表现为摩崖线刻,这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三、《五瑞图》艺术特色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云:“图画之妙,爰自秦汉,可得而记。降于魏晋,代不乏贤。”5宋代曾巩《元丰题跋》谓:“近世士大夫喜藏画,自晋已来名能画者,其笔迹有存于尺帛幅纸,盖莫知其真伪,往往皆传而贵之。而汉画则未有能得之者,及得此图(《五瑞图》)所画龙、鹿、承露人、嘉禾、连理之木,然后汉画始见于人。又皆出于石刻,可知其非伪也。”6清杨守敬《评碑记》称:“《五瑞图》黄龙、白鹿、嘉禾、甘露、木连理,画法飞动,尤殊观也。”7晚清学者叶昌炽在《缘督庐日记》写道:“陇上汉刻皆在流沙以西,关内惟成县天井关有《李翕西狭颂》。”并赋七律称《五瑞图》为五梁祠画先声:“鸾翔鹤翥下苍冥,析里桥头古勒铭。笙磬音同周雅颂,衣冠制出汉丹青。八分自得天然妙,五瑞相传地效灵。黄龙白鹿木连理,五梁祠画有先型。”8

《五瑞图》摩崖画像采用汉画像石常见的散点式构图和分层式构图。五瑞分居两层,黄龙、白鹿居上,二者穿插呼应,动静结合,错落有致。木连理、嘉禾、甘露降(承露人)一列在下,四者高低起伏,疏密有度。《五瑞图》构图遵循了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动与静、疏与密等美学原则,其布局合理,变化自然,主题突出,给人以疏朗、明晰、舒适之感。

黄龙,居左上方,约占画像三分之一,呈“S”形,蛇头豹身,身布鳞纹, 昂首舞爪,作腾跃状。在黄龙后足部另刻“C”形云纹(一说为“小龙像”),线条简约,依稀可辨。黄龙上方榜题刻“黄龙”二字。在河南、山东及四川等地出土的汉画像石或画像砖,也多有龙的形象,如应龙、黄龙、青龙等,这些龙的形象因受材质的面积的限制,其外形多作适合形处理,体态为“S”形盘曲状,或在四周饰以云纹、飞鸟等(图2)。

白鹿,立于黄龙右侧,体态丰健, 扬首前视,神态安详。鹿角上方空处书“白鹿”二字。《五瑞图》之白鹿,形象生动而写实,运笔柔中带刚,虚实相生,转折自然,是一幅精妙绝伦的汉代“白描”。这与汉画像石中注重剪影式对比与程式化飞奔的鹿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图3)。

木连理,位于《五瑞图》左下方,并排画树木二株,枝干虬曲而上,较低处,两树二枝相向而生,合为一体,正所谓“连理枝”,图左题榜:“木连理”。木连理外形朴素,枝干曲升自如,随遇而安,不经意中树冠形成一个圆形。汉画石中的木连理则追求夸张效果与装饰性(图4)。

《五瑞图》右下是“甘露降”,绘一树形,树枝向上,似有露珠在滴下。树下刻画一人,姿态虔诚,低头伸臂托物接露,此便是承露人。承露人采用简笔画法,笔短意长,寥寥几笔,承露人的虔诚、憨厚之态跃然壁上。人物比例准确,情态自如,线条谙熟简劲,置之画像石中则别具风格(图5)。

嘉禾,居于“木连理”与“承露人”之间,一禾九穗,分垂两侧,果实累累,富有弹性。汉画像石中的嘉禾,“神”性十足,或与仙姑合体,或是按部盘曲。相比之下,前者率真野逸,后者富贵安祥(图6)。

汉画像石考古发掘材料证明,相当一部分汉画像石墓,或者墓门画像石在完成雕刻后,还要施色,使之成为彩绘画像石。例如,陕西神木大保当11号汉画像石墓右门柱画有楼阁、人物、天神、龙凤等。其中楼上一人长袍施绿色;应龙以红、墨彩相间绘鳞甲。彩绘画像石的技法大约沿用汉代壁画之工艺,以毛笔为主要绘画工具,使用朱、绿、黄、橙、紫等矿物质颜料,在绘制技巧上继承了战国以来单线平涂手法。画像石彩绘打破了画像石的单调与凝滞,使画像获得了构思、构图的理想效果。可惜这部分画像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现已无法看到当初的风采。《五瑞图》完成刻勒后是否设色,今不得而知,但仅从五瑞图的名称已经能感受到五彩纷呈了。

四、余论

《五瑞图》作为《西狭颂》摩崖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具有“插图”性质;就《五瑞图》本身而言,其图左题记及题榜则具备了题款特征。9总之,《五瑞图》与《西狭颂》是珠联璧合、图文并茂的汉代石刻艺术精品。由于摩崖隐处陇南,而古代《西狭颂》拓本又往往遗拓画像,故《五瑞图》鲜为人知。其精湛的镌绘技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必将受到更多汉画研究者和美术学者的重视。

(宋涛 蔡副全 陇南师专美术系)

参考文献

1 蔡副全.《西狭颂》摩崖现状考[J].文博,2009(4):41.

2 班固.汉书(卷七七)[M].中华书局,1964:3,251.

3 范晔.后汉书(卷三)[M].中华书局,1973:153.

4 李发林.汉画像中的祥瑞画[J].南都学刊,

1987(1):69-76

5 潘运告.唐五代画论[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146.

6 石刻史料新编(第一辑第24册)[M].台湾新文丰

出版公司,1982:18,014

7 杨守敬.评碑评帖记[M].文物出版社,32.1990年版

8 叶昌炽.缘督庐日记[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4901.

9 蔡副全.《西狭颂》之“五瑞图”是中国画最早

的题款吗——与王卉同志商榷[J]. 甘肃高师学报,

2005(4):75-78

猜你喜欢

画像石艺术特色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徐州汉画像石历史文化研究探微
汉风新韵
基于女性主义批评视域看《啼笑姻缘》的艺术特色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鸾翔凤聚谒先贤
汉代画像石艺术在现代动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