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子·宙合》新证

2015-02-07连劭名

管子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易学管子道家

《管子·宙合》新证

(北京教育学院 中文系,北京 100120)

摘要:《管子·宙合》是一篇极为重要的古代文献,文中多用战国习语,颇不易解。如“成轴”,当指道枢,见于《庄子·齐物论》,又称为“要”,马王堆帛书《易传》有《要》篇。又如“一薄”,当读为“一夫”,古无轻唇音,故薄读为夫,“一夫”见于《孟子》,指独夫民贼。《管子》旧有尹知章注,理解上亦多歧异,例如《管子·宙合》云:“故君出令,正其国而无齐其欲,一其爱而无独与是。”尹注:“正臣,其爱宜一。”黎翔凤《校注》引戴望说,改“正”为“王”,不确。“正臣”之论,见于《管子·形势解》。

关键词:管子;儒家;道家;易学

收稿日期:2014-12-10

作者简介:连劭名,北京人,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从事古典文献整理与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B2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3828(2015)02-0005-10

《管子·宙合》云:

左操五音,右执五味,此言君臣之分也。君出令佚,故立于左,臣任力劳,故立于右。夫五音不同声而能调,此言君之所出令无妄也,而无所不顺,顺而令行政成。五味不同物而能和,此言臣之所任力无妄也,而无所不得,得而力务财多。故君出令,正其国而无齐欲,一其爱而无独与是,王施而无私,则海内来宾矣。臣任力,同其忠而无争其利,不失其事而无有其名,分敬而无妬,则夫妇和勉矣。君失音则风律必流,流则乱败,臣离味则百姓不养,百姓不养则众散亡。君臣各能其分,则国宁矣。故名之曰不德。

“君出令佚,故立于左。”尹知章注:“君但出令,故曰佚。凡右为用事,故左佚而右劳。”今按:《鹖冠子·博选》云:道凡四稽,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四曰命。”陆佃注:“命者,所以令之。”《鹖冠子·博选》又云:“所谓天者物理情者也。所谓地者,常弗去者也。所谓人者,恶死乐生者也。所谓命者,靡不在君者也。”陆佃注:“莫不听之之谓命。”

郭店楚简《尊德义》云:“尊德义,明乎民伦,可以为君。”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云:“道四术,唯人道为可道也。其三术者,道之而已。”君以民为本。人道可道,故有言。言、音义通,故君操五音。

“故君出令,正其国而无齐其欲。一其爱而无独与是。”尹知章注:“正臣,其爱宜一,率土周之,无所独与。则是爱不一,毋独与是也。”黎翔凤《校注》据戴望《管子补注》,改“正”为“王”,断句为:“王臣其爱,宜一率土周之,无所独与,则是爱不一,毋独与是也。”今按:《管子·形势解》云:“为人君而不明君臣之义以正其臣,则臣不知于为臣之理以事其主矣。故曰:君不君,则臣不臣。”《论语·颜渊》云:“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释名·释言语》云:“政,正也,下所取正也。”《周礼·夏官·序官》郑玄注:“政,正也。政所以正不正也。”

“王施而无私,则海内来宾矣。”今按:《左传·宣公十五年》云:“君能制命为义。”《国语·周语》云:“义,文之制也。”《论语·季氏》云:“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国语·晋语》云:“义,广德也。”《释名·释言语》云:“公,广也。”马王堆帛书《经法·道法》云:“公者明,至明者有功。”郭店楚简《六德》云:“子弟大材艺者大官,小材艺者小官,因而施禄焉,使之足以生,足以死,谓之君。以义使人多,义者,君德也。非我血气之亲,畜我如其子弟,故曰:苟济夫人之善也,劳其藏腑之力弗敢惮也,危其死弗敢爱也,谓之臣,以忠事人多。忠者,臣德也。”

“故名之曰不德。”今按:《老子》第三十八章云:“上德不德,是德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管子·宙合》云:

怀德与准钩,多备规轴,减溜大成,是唯时德之节。夫绳扶拨以为正,准坏险以为平,钩入枉而出直,此言圣君贤佐之制举也。博而不失,因以备能而无遗。国犹是国也,民犹是民也,桀纣以乱亡,汤武以治昌,章道以教,明法以期,民之兴善也如化,汤武之功是也。多备规轴者,成轴也。夫成轴之多也,其处大也不究,其入小也不塞,犹迹求履之宪也,夫焉有不适善?适善,备也,仙也,是以无乏,故谕教者取辟焉。天淯阳,无计量,地化生,无法崖。所谓是而无非,非而无事,是非有,必交来。苟信是,以有不可先规之,必有不可识虑之,然将卒而不戒,故圣人博闻多见,畜道以待物,物至而对,形曲均存矣。减,尽也。溜,发也。言偏环毕,莫不备得,故曰:减溜大成。成功之术,必有巨获。周于德,审于时。时德之遇,事之会也,若合符然。故曰:是唯时德之节。

“圣君贤佐之制举也。”尹知章注:“言制以举贤之法用钩也。”今按:绳准钩喻法制。马王堆帛书《经法·道法》云:“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囗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矣。”马王堆帛书《易传·易之义》云:“【曲】句焉柔,正直焉刚。”《论语·颜渊》云:“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博而不失,因以备能而无遗。”尹知章注:“所举既博,则枉直咸尽,故无所失,虽鸡鸣狗盗,无所不取,皆有所长,故能备之。”今按:《吕氏春秋·报更》云:“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博则无所遁矣。”高诱注:“博,广也。”《鹖冠子·博选》云:“君也者,端神明者也。神明者,以仁为本者也。人者,以贤圣为本者也。贤圣者,以博选为本者也。”《礼记·礼运》云:“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多备规轴者,成轴也。”尹知章注:“规者,正圆器。轴者,转规。大小悉须备,故多备。方主严刚,圆主柔和。今用规者,欲施恩引物也。”今按:《史记·五帝本纪》云:“与为多焉。”《索隐》云:“多忧大也。”多备犹言大备。《礼记·礼器》云:“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周易·系辞上》云:“日新之谓盛德。”《孟子·尽心上》云:“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身得万物,故曰大备。《管子·内业》云:“是故此气也,不可止以力,而可安以德,不可呼以声,而可迎以音,敬守勿失,是谓成德,德成而智出,万物果得。”规轴喻道枢。《庄子·齐物论》云:“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论语·为政》云:“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韩非子·扬权》云:“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列女传·母仪》云:“服重仁,行远道,正直而固者,轴也。”

“夫成轴之多也,其处大也不究,其入小也不塞,犹迹求履之宪也。”尹知章注:“究,穷也。大轴用大处,小用小处,因物施宜,故有大小也。”又云:“迹者,履之所出。善者,恩之所生。宪,法也。拟迹而求履法,履法可得,施恩而求善心,善心可生也。”今按:《楚辞·远逰》云:“曰道可受兮,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无滑而魂兮,彼将自然。”《逸周书·度训》云:“天生民而制其度,度小大以正,权轻重以极,明本末以立中,立中以补损,补损以知足。”《礼记·中庸》云:“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论语·学而》云:“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知,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记·仲尼燕居》云:“夫礼,所以制中也。”《白虎通·情性》云:“礼者履也,履道成文也。”

“夫焉有不适善?适善,备也,仙也,是以无乏,故谕教者取辟焉。”尹知章注:“以恩驱善,故无不适也。”又云:“仙,轻顺貌。既皆适善能备,以恩为善者轻顺,人君善既备顺,何所乏哉?则求者无不善也。”又云:“辟,法也。取为规矩也。”今按:《释名·释言语》云:“善,演也,演尽物理也。”《礼记·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仙,当读为迁,《周易·系辞下》云:“易之为书也,不可远,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明于忧患与故。”

“天淯阳,无计量,地化生,无法崖。”尹知章注:“天以阳气育生万物,物生不可计量。地以阴化,无物不化,故乃法以制山崖畔。君之恩,法天地之厚广也。”今按:《礼记·中庸》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周易·序卦》云:“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天地为神袛,《说文》云:“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又云:“袛,地袛提出万物者也。”君恩如天地,《墨子·经上》云:“厚,有所大也。”《周易·系辞上》云:“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

“所谓是而无非,非而无是。”尹知章注:“亦既行恩,又当顺物。当顺而是之,不得有非,当顺而非之,不得有是也。”今按:《庄子·齐物论》云:“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亏,爱之所以成。”《老子》第十八章云:“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是非有,必交来。苟信是,以有不可先规之。”尹知章注:“是非既有,必使二者俱来,得以验之。是既信之有矣,非则不可掩,故先以恩意令息改也。”今按:有是则有非,是非俱来。有可则有不可,故事前当有规划。《淮南子·主术》云:“是故心知规而师付喻焉。”高诱注:“规,谋也。”

“必有不可识虑之,然将卒而不戒。”尹知章注:“不可识,谓其非谋隐伏,意在不测,或苞藏祸心,故必有以防虑之。如其事将终,即必当阴备待之,不可戒告于彼也。”今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百密一疏,事先当有所防患。黎翔凤《校注》云:“卒,假为猝。《司马相如传》:卒然遇逸材之兽。注:暴疾也。”其说是,尹注非。“卒而不戒”,指偶然出现的突发事件。

“故圣人博闻多见,畜道以待物。”尹知章注:“以道待物,物无不容也。”今按:《周易·大畜·象》云:“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今按:《礼记·乐记》云:“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马王堆帛书《黄帝·十大经》云:“万物群至,我无不能应。”

“物至而对,形曲均存矣。”尹知章注:“对,配也。物至矣,以多少之恩,配大小之形。如此,则均平皆在于恩,而无遗失也。”今按:《礼记·中庸》云:“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谓天下至诚为能化。”朱熹《集注》云:“曲,一偏也。形者,积中而发外。”

“减,尽也。溜,发也。言偏环毕,莫不备得。故曰:减溜大成。”尹知章注:“减溜,尽发。君既均施以恩,故物尽发于善,亦既尽善,君教不偏减,顺圜圆之周,无不备得也。”今按:减,读为咸。溜同流。“减溜大成”,指中和。《礼记·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老子》第四十五章云:“大成若缺,其用不弊。”《礼记·中庸》又云:“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成功之术,必有巨获。必周于德,审于时,时德之遇,事之会也,若合符然。故曰:是唯时德之节。”尹知章注:“巨,大也。功,大成大获。”又云:“德既周,时又审,二者遇会,若会符契,则何功而不成也。”今按:《论语·庸也》云:“仁者先难而后获。”皇侃疏:“获,得也。”得与德同,《释名·释言语》云:“德者得也,得事宜也。”故“巨获”即大德。《礼记·学记》云:“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

《管子·宙合》云:

明乃哲,哲乃明,奋乃苓。明哲乃大行,此言擅美。主盛,自奋也。以琅汤凌轹人,人之败也,常自此。是故圣人著之简策,传以告后进曰:奋盛,苓落也。盛而不落者,未之有也。故有道者,不平其称,不满其量,不依其乐,不致其度,爵尊肃士,禄丰则务施,功大而不伐,业明而不矜。

“明乃哲,哲乃明,奋乃苓。”今按:《周易·晋·象》云:“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国语·周语》云:“昭明物则,礼也。”《礼记·大学》云:“《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俊德。皆自明也。”《尚书·洪范》云:“明作晢。”晢同哲,《尚书·皋陶谟》云:“知人则哲。”郭店楚简《尊德义》云:“察者出所以知己,知己所以知人,知人所以知命,知命而后知道,知道而后知行。”

“明哲乃大行,此言擅美。”今按:《管子·法法》云:“故明君知所擅,知所患。国治而民务积,此所谓擅也。动与静,此所患也,是故明君审其所擅,以备其所患。”尹知章注:“擅,专也。君之所专为,在于国家,治民务积聚也。”今按:《周易·系辞上》云:“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中和为美,《周易·坤·文言》云:“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论语·学而》云:“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臣当归美于君,《周易·坤》六二云:“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云:“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王弼注:“知虑光大,故不擅其美。”《释文》云:“擅,专也。”

“主盛,自奋也。”今按:《周易·系辞上》云:“日新之谓盛德。”《礼记·大学》云:“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吕氏春秋·君守》云:“奋能自殃。”高诱注:“奋,强也。”《周易·乾·象》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奋盛,苓落也。”今按:苓同零。《诗经·定之方中》云:“灵雨既零。”毛传:“零,落也。”《楚辞·离骚》云:“惟草木之零落兮。”王逸注:“零落,皆坠也。”《周易·乾》上九云:“亢龙有悔。”《象》云:“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故有道者不平其称,不满其量,不依其乐,不致其度。”尹知章注:“有道者,则汤、武也。所以不平称、满量、依乐、致度者,所以晦其明。”今按:《韩诗外传·卷三》云:“夫天道亏盈而益前,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以衣成则必缺祍,宫成则必缺隅,屋成则必加措,示不成者,天道然也。”

《管子·宙合》云:

贤人之处乱世也,知道之不可行,则沈抑以辟罚,静然以侔免。辟之也,犹夏之就清,冬之就温焉。可以无反于寒暑之灾矣。非为畏死而不忠也。夫强言以为僇,而功泽不加,进伤为人君严之义,退害为人臣者之生,其为不利弥甚。故退身不舍端,修业不息版,以待清明,故微子不与纣之难,而封于宋,以为殷主,先祖不灭,后世不绝。故曰:大贤之德长。

“退身不舍端,修业不息版。以待清明。”尹知章注:“版,牍也。”又云:“贤者虽复退身,终不捨其端操。不息修业亦不息其版籍,所以俟乱世清明,候风云以举翼也。”黎翔凤《校注》引戴望云:“端当读为专,假借字也。《说文》云:专,六寸簿。”又引孙诒让云:“舍与捨通。端即端衣也。《周礼·司服》先郑注:衣有襦裳者为端,乃冕弁、朝服、玄端之通称。不舍端,谓不舍朝服也。”今按:尹注不误。“端操”,指正心之论。《孟子·告子上》云:“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如其乡,惟心之谓与。”《孟子·尽心上》云:“孟子曰: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广雅·释诂四》云:“端,业也。”《周易·乾·文言》云:“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版同板,非指版牍,尹注非。当读为反。《后汉书·李固传》李贤注:“板,反也。”《诗经·板》云:“上帝板板。”毛传:“板板,反也。”《周易·乾·象》云:“终日乾乾,反复也。”《文言》云:“终日乾乾,行事也。”又云:“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反、复同义。《周易·复·彖》云:“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管子·宙合》云:

夫名实质之相怨久矣,是故绝而无交。惠者知其不可两守,乃取一焉,故安而无忧,毒而无怨,此言止忿速,济没法也。怨而无言,言不可不慎也。言不周密,反伤其身。故曰:欲而无谋。言谋不可以泄,谋泄菑极。夫行忿速,遂没法,贼发言,轻谋泄,菑必及于身。故曰:毒而无怨,怨而无言,欲而无谋。

“夫名实之相怨久矣,是故绝而无交。”尹知章注:“有名有实,必为人怨,其来久。所以绝四邻之好,杜宾客之交,恶其名实之闻也。”今按:“名实之相怨”,指名实不符。《老子》第一章云:“名可名,非常名。”《邓析子·无厚》云:“循名责实,君之事也。奉法宣令,臣之职也。下不得自擅,上操其柄而不理者,未之有也。君有三累,臣有四责。何谓三累?惟亲所信,一累。以名取士,二累。近故亲疏,三累。何谓四责?受重赏而无功,一责。居大位而不治,二责。理官而不平,三责。御军阵而奔北,四责。君无三累,臣无四责,可以安国。”名实乱,是非淆。《邓析子·无厚》又云:“异同之不可别,是非之不可定,白黑之不可分,清浊之不可理,久矣。诚听能闻于无声,视能见于无形,计能规于未兆,虑能防于未然,斯无他也,不以耳听,则通于无声矣,不以目视,则照于无形矣,不以心计,则达于无兆矣,不以知虑,则合于未然矣。君者,藏形匿影,群下无私,掩目塞耳,万民恐震……”

“绝而无交”,指静止不动。《吕氏春秋·权勋》云:“嗜酒甘而不绝于口。”高诱注:“绝,止也。”《荀子·哀公》云:“止交不知所定。”杨倞注:“交谓接待于物。”《文苑英华》卷七四八引李华《正交论》云:“上古无交,饱于和气,从化而避,何交之哉?至于善恶分,利害竟而后有交。”《淮南子·繆称》云:“文者,所以接物也。”文质相对,交为文,无交为质。《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云:“子贡以其质告。”卢辩注:“质,由实也。”《文选·大将军宴会诗》云:“遗华反质。”李善注:“质谓淳朴也。”《国语·楚语》云:“忠信之质。”韦昭注:“质,诚也。”《礼记·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静而无交,故无言。《论语·阳货》云:“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惠者知其不可两守,乃取一焉,故安而无忧。”尹知章注:“名实不可两守,故但存其一,怨从此而息,所以安然而无忧也。”今按:《尚书·皋陶谟》云:“安民则惠。”《说文》云:“惠,仁也。”《论语·雍也》云:“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山高为厚,《老子》第三十八章云:“是以大丈夫处其厚而不处其薄,处其实而不处其华,故去彼取此。”

“怨而无言,言不可不慎也。言不周密,反伤其身。”尹知章注:“言怨怒,但可藏之在心,不言之口,以泄其恨,阴怀他计,反被伤身也。”今按:《周易·系辞上》云:“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管子·法法》云:“几而不密,殆。人主不周密,则正言直行之士危。正言直行之士危,则仁主孤而毋内。人主孤而毋内,则人臣党而成群。使人主孤而毋内,人臣党而成群者,此非人臣之罪也,人主之过也。”《管子·枢言》云:“故先王贵当、贵周。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尹知章注:“深密不测则周也。”

《管子·宙合》云:

大揆度仪,若觉卧,若晦明,言渊色以自诘,静默以审虑,依贤可用也。仁良既明,通于可不利害之理,循发蒙也。故曰:若觉卧,若晦明,若敖之在尧也。

“大揆度仪。”尹知章注:“言人君材质虽不惠,但大揆度仪法,有疑则问之贤,若觉而卧悟,若从晦而视明,可以成大也。”今按:《释名·释天》云:“癸,揆也,揆度而生,乃出土也。”《说文》云:“癸,冬时水土平,可揆度也,象水从四方流入地中之形。”《诗经·定之方中》云:“揆之以日,作于楚室。”《左传·文公十八年》云:“揆百事,莫不时序。”《淮南子·兵略》云:“能治五官之事者,不可揆度者也。”

《文选·励志诗》云:“大仪斡运。”李善注:“大仪,太极也,以生天地。谓之大成形之始,谓之大仪。”《楚辞·远逰》云:“朝发轫于太仪。”王逸注:“太仪,天之帝庭,习威仪之处也。”《文选·演连珠》云:“是以仪天步晷而修短可量。”李善注:“仪,犹法象也。”故“大仪”如言“大象”,《周易·系辞上》云:“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老子》第三十五章云:“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河上公注:“执,守也。象,道也。圣人守大道,则天下万民移心归往之也。治身则天降神明,往来于己也。”

“若觉卧,若晦明。”尹知章注:“言人君材质虽不慧,但大揆度仪法,有疑则问之贤,若觉而卧悟,若从晦而视明,可以成大也。”今按: 此指大学之道。《白虎通·辟雍》云:“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未知也。”《说文》云:“学,觉悟也。”《说苑·建本》云:“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者也。”《礼记·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言渊色以自诘也。”尹知章注:“君有所未晤,当渊寂其色,以自穷诘。”今按:尹注非。《左传·文公十八年》云:“齐圣广渊。”杜预注:“渊,深也。”《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云:“渊乎忧而不困者也。”《礼记·中庸》云:“溥博如天,渊泉如渊。”《周易·乾·文言》云:“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止,欲及时也,故无咎。”《周礼·布宪》云:“以诘四方。”郑玄注:“诘,谨也。”《诗经·民劳》云:“以谨无良。”郑玄注:“谨,犹慎也。”《荀子·王霸》云:“各谨所闻。”扬倞注:“谨,谓守行无越思。”《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云:“子产曰: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

“通于可不利害之理。”今按:通、顺义近,《周易·说卦》云:“将以顺性命之理。”《礼记·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不同否,可否利害指吉凶,《周易·系辞上》云:“方与类聚,物与群分,则吉凶生矣。”

“循发蒙也。”尹知章注:“问于仁良,其事既明,见利害之理则通晤, 循而用之,其蒙自发明也。”今按:《周易·蒙》初六云:“发蒙,利用邢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象》云:“利用邢人,以正法也。”

《管子·宙合》云:

毋访于佞。言毋用佞人也,用佞人则私多行。毋蓄于谄。言毋听谄,听谄则欺上。毋育于凶。言毋使暴,使暴则伤民。毋监于谗。听谗则失士。夫,行私、欺上、伤民、失士,此四者用,所以害君义失正也。夫为君上者既失其义正,而倚以为名誉,为臣者不忠而邪,以趋爵禄,乱俗数世,以偷安怀乐,虽广其威,可须也。故曰:不正广其荒。是以古之人阻其路,塞其遂,守而物修。故著之简策,传以告后世人曰:其为怨也深,是以威尽焉。

“用佞人则私多行。”黎翔凤《校注》引陶鸿庆云:“私多行当作行私,与下文欺上、伤民、失士一律。”又云:“翔凤案:《吕氏春秋·谨听》云:听者自多而不得。注:自贤也。听佞人之言,得意忘形,自以为贤,故曰‘私多行’。不误。”今按:二说皆误。“用佞人则私多行。”言如任用佞人则私意妄行,专谋一己之利。《左传·隐公元年》云:“多行不义,必自毙。”《史记·屈原列传》云:“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所以害君义失正也。”今按:《说苑·建本》云:“君道义,臣道忠。”郭店楚简《六德》云:“子弟大材艺者大官,小材艺者小官,因而施禄焉,使之足以生,足以死,谓之君。以义使人多,义者,君德也。”《管子·法法》云:“正也者,所以正定万物之命也。”《周礼·小宰》云:“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四曰廉正。”郑玄注:“正,行无倾邪也。”《尚书·洪范》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论语·子路》云:“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又云:“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偷安怀乐,虽广其威,可须也。故曰:不正,广其荒。”今按:旧解断句有误。郭店楚简《君子》云:“是故亡乎其身而存乎其辞,虽厚其命,民弗从之矣。是故威服刑罚之屡行也,由上之弗身也。昔者君子有言曰:战与刑,人君之坠德也。”《仪礼·士昏礼记》云:“某敢不敬须。”“郑玄注:“须,待也。若苟且偷安,虽严刑苛法,其亡指日可待。”

“是以古之人阻其路,塞其遂,守而物修。”今按:遂读为术。《礼记·月令》云:“审端径术。”郑玄注:“《周礼》作遂。”《说文》云:“术,邑中道也。”《贾子·道术》云:“道者所以接物也,其末者谓之术。”《老子》第五十六章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管子·八观》云:“明君者,闭其门,塞其涂,掩其迹,使民毋内接于淫非之地,是以民之道正行善也,若性然,故罪罚寡而民以治矣。”

《国语·周语》云:“修其簠簋。”韦昭注:“修,备也。”《逸周书·本典》云:“明能见物,高能备物,物备咸至曰帝。”《文子·九守》云:“因天下而为天下之安也,不在于彼而在于我,不在于人而在于身,身得而万物备矣。”

《管子·宙合》云:

不用其区区者,虚也。人而无良焉。故曰虚也。凡坚解而不动,陼隄而不行,其于时必矣,失则废而不济。失植之正而不谬,不可贤也。植而无能,不可善也。所贤美于圣人者,以其与变随化也。渊泉而不尽,微约而流施,是以德之流,润泽均加于万物。故曰:圣人参于天地,鸟飞准绳,此言大人之义也。

今按:《广雅·释训》云:“区区,小也。”《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云:“以区区之宋国。”何休注:“区区,小貌。”《汉书·楚元王传》云:“岂为区区之礼哉。”颜师古《集注》云:“区区,谓小也。”《说文》云:“小,物之微也。”《管子·权修》云:“凡牧民者,欲民之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禁微邪,此厉民之道也。民之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禁微邪,治之本也。”《周易·升·象》云:“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中论·修本》云:“故君子修德始乎笄丱,终乎鲐背,创乎夷原,成乎乔岳。《易》曰: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积小致大之谓也。”《周易·需》九二云:“小有言。”虞翻注:“阴称小。”《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内心为阴。”《礼记·礼器》云:“礼之以少为贵者,以其内心者也。德产之致也精微,观天下之物,无可以称其德者,如此得不以少为贵乎?是故君子慎其独也。”

虚、实相对。《礼记·礼运》云:“此顺之实也。”郑玄注:“实,犹诚也,尽也。”《礼记·中庸》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持之者也。”《孟子·尽心上》云:“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凡坚解而不动,陼隄而不行。”郭沫若《集校》云:“坚解殆犹扞格,亦犹今言尴尬,乃双声联绵字,不必以字面求之,陼隄当为隄陼,即踟蹰也。”今按:坚,当读为紧。《管子·问》云:“戈戟之紧。”尹知章注:“紧,谓其坚强。”《广雅·释诂一》云:“紧,急也。”《周易·杂卦》云:“解,缓也。”缓急,犹言紧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云:“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云:“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其于时必矣,失则废而不济。”马王堆帛书《易传·繆和》云:“古之君子,时福至则进取,时亡则以让,夫福至而能既焉,贲走其时,唯恐失之。故当其时而弗能用也,至于其失之也,虽欲为人用,岂可得也哉?将何无悔之有?受者昌,奔福而弗能蔽者穷,逆福者死。故其在诗也,曰:女弄不蔽衣裳,士弄不蔽车轮。无千岁之国,无百岁之家,无十岁之能。夫福之于人也,既焉不可得而贲也,是以有矣。故易曰:涣贲其阶,悔亡。则囗言于能贲其时,悔之亡也。”

“失植之正而不谬。”今按:《逸周书·周祝》云:“地之生也固有植。”孔晁注:“植,立也。”《周易·恒·象》云:“君子以立不易方。”《周易·系辞下》云:“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人。”《孟子·滕文公下》云:“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谬,读为繆。《庄子·庚桑楚》云:“解心之谬。”《释文》云:“谬,本作繆。”《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云:“繆然玉绥。”颜师古《集注》“繆,绕相纏结也。”《后汉书·张衡传》李贤注:“纠,纏结也。”《荀子·富国》云:“则必有贪利纠挢之名。”杨倞注:“纠,察也。”

“植而不能,不可善也。”今按:《释名·释言语》云:“能,该也,无物不兼该也。”《楚辞·招魂》云:“招具该备。”王逸注:“该,亦备也。”《孟子·尽心上》云:“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所贤美于圣人者,以其与变随化也。”今按:马王堆帛书《易传·二三子问》云:“二三子问曰:易屡称于龙,龙之德何如?孔子曰:龙大矣。龙形迁,假宾于帝,见神圣之德也。”《礼记·大传》云:“有百世不迁之宗。”郑玄注:“迁,犹变易也。”《周易·乾·彖》云:“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周易·系辞下》云:“变通者,趋时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圣人不巧,时变是守。”

“故曰:圣人参于天地,鸟飞准绳,此言大人之义也。”今按:《周易·乾·文言》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气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管子·宙合》又云:

夫鸟之飞也,必还山集谷。不还山则困,不集谷则死。山与谷之处也,不必正直,而还山集谷,曲则曲矣,而名绳焉。以为鸟起于北,意南而至于南,起于南,意北而至于北。苟大意得,不以小缺为伤,故圣人美而著之曰: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万家之都,不可平以难。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帝,常义立之谓贤,故为上者之论其下也,不可以失此术也。

“鸟飞准绳”与“龙德”同。因地制宜,唯变所适。《周易·系辞下》云:“穷神知化,德之盛也。”又云:“《易》之为书也不可远,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不必以先帝,常义立之谓贤。”尹知章注:“守常违变,道必踬也。”今按:旧解断句将帝字属下读,可商。《荀子·富国》云:“百姓贵之如帝。”杨倞注:“帝,天帝也。”《国语·周语》云:“克厌帝心。”韦昭注:“帝,天也。”《周易·乾》用九云:“见群龙无首,吉。”《象》云:“天德不可为首也。”宋衷云:“用九,六位 皆九,故曰见群龙。纯阳则天德也,万物之始,莫能先之,不可为首,先之者凶,隨之者吉,故曰无首吉。”马王堆帛书《称》云:“圣人不为始,不专己,不豫谋,不为得,不辞福,因天之则。”

《管子·宙合》云:

讂充,言心也,心欲忠。末衡,言耳目也。耳目欲端。中正者,治之本也。耳司听,听必顺闻,闻审谓之聪。目司视,视必顺见,见察谓之明。心司虑,虑必顺言,言得谓之知。聪明以知则博,博而不惛,所以易政也。政易民利,利乃劝,劝则告。听不慎不审不聪,不审不聪则繆。视不察不明,不察不明则过。虑不得不知,不得不知则昏。繆过以惛则忧,忧则所以伎苛,伎苛所以险政。险政民害,害乃怨,怨则凶。故曰:讂充末衡,言易政利民也。

“讂充,言心也,心欲忠。”今按:《国语·周语》云:“考中度衷为忠。”韦昭注:“忠,恕也。《左传·桓公六年》云:“上思利民,忠也。”《左传·文公元年》云:“忠,德之正也。”《大戴礼记·曾子大孝》云:“忠者,中此者也。”《礼记·大学》云:“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马王堆帛书《五行》云:“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役也。心曰唯,莫敢不唯,心曰诺,莫敢不诺,心曰进,莫敢不进,心曰浅,莫敢不浅。”《周易·豫》六二云:“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云:“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中、正同义。《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云:“其所谓统三正者,曰:正者正也,统致其气,万物皆应,而正统正,其余皆正。凡岁之要,在正月也。法正之道,正本而末应,正内而外应,动作举错,靡不变化隨从,可谓法正也。”

“聪明以知则博,博则不惛,所以易政也。”尹知章注:“聪也、明也、智也,三者既博,故事无过,举乃得中,可制礼作乐,易先古政。”今按:《尚书·洪范》云:“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又云:“明作晢、聪作谋、睿作圣。”马王堆帛书《五行》云:“聪也者,圣之藏于耳者也。明也者,知之藏于目者也。聪,圣之始也,明,知之始也。故曰:不聪明则不圣知,圣知必聪明,圣始天,知始人,圣为崇,知为广。”

“政易民利,利乃劝,劝则告。”尹知章注:“民既劝勉,故可以礼乐告之。”今按:《释名·释书契》云:“上敕下曰告。告,觉也,使觉悟知己意也。”《周易·姤·象》云:“姤,后以施命诰四方。”《广雅·释诂四》云:“诰,教也。”《礼记·中庸》云:“修道之谓教。”马王堆帛书《经法·君正》云:“一年从其俗,二年用其德,三年而民有得,四年而发号令,五年而以刑正,六年而民畏敬,七年而可以正。”又云:“知地宜,须时而树。节民力以使,则财生。赋敛有度,则民富。民富,则有耻。有耻,则号令成俗而刑伐不犯。号令成俗而刑伐不犯,则守固战胜之道也。”

《管子·宙合》云:

故曰:毋迩其求,而远其忧,高为其居,危颠莫之救也。可浅可深,可沈可浮,可曲可直,可言可默,此言指意要功之谓也。

今按:浅深、沈浮、曲直、言默,皆为事物之两端。《礼记·中庸》云:“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周易·系辞上》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礼记·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论语·学而》云:“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周易》以龙德喻中和。马王堆帛书《易传·二三子问》云:“高尚齐乎星辰日月而不眺,能阳也。下纶则有天下之囗,囗乎深渊,则魚蛟先后之,水流之物莫不随从,陵处,则雷神养之,风雨辟乡,鸟兽弗干。”

“此言指意要功之谓也。”尹知章注:“凡此浅深曲直之事,皆可详之。言之指意,要必得此,然可以成功也。”今按:《吕氏春秋·行论》云:“故布衣行此指于国。”高诱注:“指犹志。”《汉书·河间献王德传》云:“文约指明。”颜师古《集注》云:“指,谓义之所趋,若人以手指物也。”《孟子·告子上》云:“以要人爵。”赵岐注:“要,求也。”所谓“指意要功”者,随心所欲之意,如《礼记·中庸》所云:“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素问·天元纪大论》云:“神用无方谓之圣。”《左传·文公十八年》云:“齐圣广渊。”疏云:“圣者通也,博达众务,庶事尽通也。”

十一

《管子·宙合》云:

夫天地一险一易,若鼓之有楟,擿挡则击。言苟有唱之,必有和之,和之不差,因以尽天地之道。景不为曲物直,响不为恶声美,是以圣人明乎物之性者,必以其类来也。故君子绳绳乎慎其所先。

“夫天地一险一易,若鼓之有楟,擿挡则击。”尹知章注:“险易犹否泰。夫天地否泰,应德而至,犹鼓之含响,应击而鸣者也。”今按:《周易·否·象》云:“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周易·泰·象》云:“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险易本于交,《周易·否·彖》云:“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管子·形势解》云:“君臣亲,上下和,万民辑,故主有令则民行之,上有禁则民不犯。君臣不亲,上下不和,万民不辑,故令则不行,禁则不止。故曰: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言苟有唱之,必有和之,和之不差,因以尽天地之道。”尹知章注:“唱则击也。小则小和,大则大和,故曰:和击而不差,应击为响,象天地应德为否泰也。”今按:《周易·系辞上》云:“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管子·形势解》云:“人主出言,不逆于民心,不悖于理义,其所言足以安天下者也,人唯恐其不复言也。出言而离父子之亲,疏君臣之道,害天下之众,此言之不可复者也,故明主不言也。故曰:言而不可复者,君不言也。人主身行方正,使人有理,遇人有礼,行发于身而为天下法式者,人唯恐其不复行也。身行不正,使人暴虐,遇人不信,行发于身而为天下笑者,此不可复之行,故明主不行也。故曰:行而不可再者,君不行也。”

“景不为曲物直,响不为恶声美。”尹知章注:“物曲则影曲,声恶则响恶,亦况天道福善祸淫隨事而至也。”今按:《周易·坤·文言》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是以圣人明乎物之性者,必以其类来也。”尹知章注:“恶声往则恶响来,犹积善余庆,积恶余殃。”今按:《礼记·中庸》云:“天命之谓性。”人性有好恶,《鹖冠子·博选》云:“所谓人者,恶死乐生者也。”《礼记·大学》云:“《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圣人之好恶与民同,《周易·乾·文言》云:“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庄子·漁父》云:“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荀子·劝学》云:“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故君子绳绳乎慎其所先。”尹知章注:“君子之善恶必报,绳绳戒慎,先天地以类善,天地万物从而应之,则善在先,应在后。”《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云:“子夏曰:春秋之记,臣杀君,子杀父者,以十数矣,皆非一日之积也,有渐以至矣。凡奸者,行久而成积,积成而力多,力多而能杀,故明主早绝之。今田常之为乱,有渐见矣,而君不诛,晏子不使其君禁侵陵之臣,而使其主行惠,故简公受其祸。故子夏曰:善持势者,早绝奸之萌。”

十二

《管子·宙合》云:

宙合有槖天地,天地苴万物。故曰:万物苴万物,故曰:万物之槖。宙合之意,上通于天之上,下泉于地之下,外出于四海之外,合络天地,天地以为以裹,散之至于无间,不可名而山,是大之无外,小之无内,故曰:有槖天地。其义不传,一典品之,不极一薄,然而典品物无治也。

“宙合有槖天地。”尹知章注:“宙合之道,教以先天地行善,故槖天地也。”今按:《淮南子·齐俗》云:“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道在其间,而莫知其所。故其见不远者,不可语大,其智不闳者,不可与论至。”《淮南子·原道》云:“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析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稟授无形。”古今如一,故曰:“宙合”。《管子·形势解》云:“天覆万物而制之,地载万物而养之,四时生长万物而收藏之,古以至今,不更其道,故曰:古今一也。”付奕本《老子》第二十一章云:“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奚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云:“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其义不传。”尹知章注:“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故其义不可妄传也。”今按:《周易·系辞下》云:“易之为书也,不可以远,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楚辞·远逰》云:“曰:道可受兮,不可传,其小无内,其大无垠,无滑而魂兮,彼将自然,一气孔神兮,于中夜存,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庶类以成兮,此德之门。”

“一典品之,不极一薄,然而典品无治也。”尹知章注:“典,常。宙合之道,专一而不能常行,则不有穷。若乃轻薄不能崇重,则此道或几乎息矣。常品之人,不能重理也。”今按:《吕氏春秋·贵直》云:“一若此乎?”高诱注:”一犹皆也。”典、常同义。马王堆帛书《易传·系辞》云:“是故易有大恒,是生两仪,两仪生四马,四马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生六业。”品、遍同义,《礼记·王藻》云:“命之品尝之。”郑玄注:“品,遍也。”马王堆帛书《黄帝·观》云:“黄帝命力黑浸行伏匿,周流四国,以观物无恒善之法则。”

极、止同义。《诗经·南山》云:“曷有极止。”毛传:“极,止也。”一薄,读为一夫,《孟子·梁惠王下》云:“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无治”如言“无私”。治读为台,《尔雅·释诂》云:“台,我也。”《荀子·天论》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十三

《管子·宙合》云:

多内则富,时出则当,而圣人之道,贵富以当。奚谓当?本乎无妄之治,运乎无方之事,应变不失之谓当。变无不至,无有应,当本错,不敢忿,故言而应之曰宙合。

“多内则富。”今按:内,读为纳。《诗经·烝民》云:“出纳王命。”《释文》云:“纳,本作内。”《荀子·致仕》云:“宽裕而多容。”杨倞注:“多容,广纳也。”《周易·坤·象》云:“君子以厚德载物。”《汉书·赵广汉传》颜师古《集注》云:“多,厚也。”《说文》云:“富,备也。一曰厚也。”《庄子·天地》云:“有万不同之谓富。”《周易·家人》六四云:“富家大吉。” 《象》云:“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时出则当。”今按:出、发同义。《礼记·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老子·第八章》云:“动善时。”河上公注:“夏散冬凝,应期而动,不失天时。”《周易·系辞下》云:“《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本乎无妄之治。”今按:《周易·无妄·彖》云:“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象》云:“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无妄之治”即“中和”。《老子》第五十五章云:“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老子》

“运乎无方之事。”今按:“无方之事”指神明。《周易·系辞上》云:“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无有应。”今按:《庄子·庚桑楚》云:“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圣人藏乎是。”

“当本错。”今按:《管子·白心》云:“建当立有,以靖为宗,以时为宝,以政为仪,和则能久。”《礼记·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说苑·建本》云:“易曰:建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故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繆以千里。”

“不敢忿。”今按:《广雅·释诂二》云:“忿,怒也。”《鬼谷子·权》云:“怒者,妄动而不治也。”《淮南子·道应》云:“怒者,逆德也。”《周易·损·象》云:“君子以惩忿窒欲。”

(责任编辑:张杰)

猜你喜欢

易学管子道家
从“卜史易”到“士易学”再到“儒门易”
——先秦易学阐释分期断代刍议*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雕菰楼易学五种》
滚球游戏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
简单易学的口水巾
搞不定的水管子
胡瑗易学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