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管子治齐解读总体国家安全观

2015-02-07王建兴

管子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齐桓公安全观齐国

王建兴!

(山东理工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淄博25509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科学把握党情、国情,提出实施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观点、新举措。并首次用71字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强调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之路[1]。

2500多年前的管子,在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的过程中,也提出过一系列富国强兵的主张。今天我们结合管子研究来理解新国家安全观,会有一些深刻的感受。

一、时代背景不同,治国理政的目标不同

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弱,诸侯割据称霸,天下纷争不断。身为齐相的管仲,一心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因此他通过成就齐桓公的霸业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而其一系列主张就是通过国君来实现的。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时代课题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100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提出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列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之中,首次提出的国家治理的概念,是一个纵观全局的更高层面的国家发展目标和价值追求。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我们党又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这可以看作是国家治理在操作层面的一次深化。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一心想把国家治理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社会中,让中国的发展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顺利实现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可以说,在治国理政的目标上,管子是为了使齐国称霸诸侯,通过辅佐齐桓公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而共产党人站在了时代前沿,所要实现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分析当时的世界形势时,明确提出了“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让我们几代人扭住时代主题不放松,一心一意谋发展。进入新世纪,几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冷战”结束后,也在探索一种反映当代世界趋势并适合自己需求的安全观,在世纪之形成的“新安全观”,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侧重反映了对外安全和国际安全,而没有涉及国内安全问题。按照国际关系学院刘跃进教授的观点,这种更像是一种“国际安全观”,而非完整意义上的国家安全观[2]。党的十八大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弃对华颠覆的梦想和行动。随着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提高,许多国家视我们为威胁,不断制造摩擦和事端,不乐见中华民族的强大和复兴;国内民族分裂势力、台独势力、藏独疆独势力、宗教极端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相继制造了许多暴恐事件,国际国内安全形势高度紧张。之前我们不曾重视的国内安全成为影响我们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为,当前影响我国安全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内涵和外延也更丰富,时空领域也更宽广。国际国内局势的发展使更多人认识到国家自身安全,内部稳定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从行文上充分强调对内安全,这是基于长期以来对国内国际局势的判断。现在,我们对内建设平安中国;对外建设和谐世界[1]。我们要象过去对待外部安全一样重视国内安全。

齐桓公在即位之初,争强好胜,爱动武打仗,经常不听管子的劝告,在几次兴兵作战中屡屡失败,管子认为“其智多诲,姑少胥其自及也”,“齐国之社稷未定,公未始于人而始于兵,外不亲于诸侯,内不亲于民”,必然导致“内政不修,外举事不济”(《管子·大匡》,以下凡引此书只注篇名)。齐桓公屡尝败绩后终于认识到管子建议的正确性,特别是与鲁国会盟失败后,他“归而修于政”,重视起国内的发展。

管子相齐的很长一段时期,他都非常重视国内的稳定和发展,“定民之居,成民之事,以为民纪,谨用其六秉”(《中匡》),使民安居乐业;“相地而衰其政,则民不移矣”“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国语·齐语》)。他还举贤任能,帮助齐国改革旧制,稳定齐国内政,大力发展齐国的经济。继而管子又提出“亲四邻”“合诸侯”“尊周室”“攘夷狄”等方略,逐步令齐国称霸于诸侯。

三、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任何安全观,也一定是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这个核心。习近平强调,重视国民安全要夯实群众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也是对过去只重视国土安全,不重视国民安全的辨证否定后的升华。近年来,我们重视防灾救灾,治理江河湖海,重视矿产安全,交通安全,目的就是围绕体现“人”的核心利益,珍视人的生命权利,生存权益。

管子是最早提出“人本思想”和“民本思想”的先哲,他在与齐桓公的论政中,提出了“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四顺观点(《牧民》)。“齐国百姓,公之本也。”(《霸形》)“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霸言》)他指出,要得民心,应当先从爱惜百姓做起。管子提出爱民的“兴德六策”,即“匡其急”“振其穷”“后其生”“输之以财”“遗之以利”和“宽其政”。国君能够爱惜百姓,百姓就自然愿意为国家出力,“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治国》)。管子是真正重视国民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地位的人。

四、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来自敌对势力的颠覆和威胁一刻也没有消失。他们也一改过去那种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践踏你家园的赤裸裸地侵略方式,而是改由输送价值观,腐蚀你的思想观念等方式来“和平演变”,因此我们面临来自非传统意义上的安全威胁较以往更甚。因此习近平提出要构建全新的国家安全体系,包括国土安全、军事安全,也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安全,还特别强调了科技、信息、生态、资源、核安全等十几个领域。总体国家安全观在观念上的整体性,最大限度与我国安全现实保持了一致[2]。

管子也非常重视齐国除军政安全之外的“非传统安全”。管子的《轻重》就是体现他经济思想的主要论述,管子也被公认为是货币战、粮食战、贸易战的鼻祖[3]。齐桓公与管子在讨论轻重之数时,“请问用兵奈何?”管子对曰:“五战而至于兵”即“战衡,战准,战流,战权,战势,此所谓五战而至于兵者也”(《轻重甲》)。管子的经济战思想主要包括在平衡供需关系、操纵物价、商品流通过程、运用政治手段和利用经济优势上。针对当时莱、莒两国对柴草业与农业都非常重视,齐桓公问计于管子,管子说:“莱、莒之山生柴,君其率白徒之卒,铸庄山之金以为币,重莱之柴贾”。就是通过铸造更多的本国钱币去购买他们的柴草,以此来提高两国柴薪的价格。结果莱国国君得知此事后,认为柴是莱国的特产,可以用柴来换取齐币,于是导致莱国放弃农业而专事产柴。管子则撤回铸币的士兵改为种地。过了两年,齐国停止从两国购柴。莱、莒的粮价高涨,而此时的齐国粮柴充足,物价便宜,于是莱、莒两国的百姓7/10投降到齐国。28个月后,莱、莒两国的国君也都请降了。管子巧妙地运用经济价格战,不战而屈人之兵,这种不流血的战争,比武力手段更为高明。

五、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国,安全问题却越来越突出了,因此,非常有必要把安全问题与发展问题联系起来,而且需要把安全与发展置于同等地位。习近平指出,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现在是补上经年国防建设欠账的时候了。另一方面,我们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不是穷兵黩武,而是为了保卫国家改革开放来之不易的成果。

管子相当重视富国强兵的步骤和阶段。在相齐之初,他力劝桓公发展农业,并且“叁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小匡》)发展农业,提高粮食产量,稳定粮价,吸引老百姓定居乐农。管子又提出“修旧法,择其善者,举而严用之;慈于民,予无财,宽政役,敬百姓,则国富而民安矣。”(同上)待国内“仓廪实”,管子才开始“正卒伍,修甲兵”,他建议寓军于政,寓兵于民,实行军政合一,加强军械储备,提高士兵作战能力,练兵与务农两不误。他还提出“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五乡一师”的军事编制之法,严加训练和管理,“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同上),从而保障了齐国的军备和征战能力。

六、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中国自古就注重“和”,建国后我们一直强调加强南南合作,开展南北对话、东西对话,与所有国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平等互利的国际关系,努力实现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及国际共同安全时,提出要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把本国安全与他国安全、地区安全、全球安全紧密联系到了一起,打造命运共同体[2]。

管子在治齐的过程中,首先倡导齐桓公尊周室、亲邻国。他认为“边境安,则邻国亲;邻国亲,则举当矣”(《枢言》)。管子亲邻国的政策是:“审吾疆场,反其侵地,正其封界;毋受其货财,而美为皮弊,以极聘覜于诸侯,以安四邻,则四邻之国亲我矣。”(《小匡》)于是齐国与四邻相亲,无后顾之忧了。

在尊重周天子地位的同时,齐国还伐淫乱、制戎狄、救邢救卫,实行“召远修近”的外交政策,“服近而强远”(《霸形》)“使远者来而近者亲”(《形势解》)。齐桓公二十五年,狄人出兵侵扰邢国,管子向桓公建议发兵救邢,于是桓公派兵打退了狄,救了邢国。桓公二十六年,狄人伐卫,卫败,桓公派兵助卫戌守鲁地,后又营造楚丘城封给卫国,还给其牛马牲畜以资助他们。邢迁如归,卫封忘亡,齐国的这些举动,不仅邢、卫感激戴天,同时博得了“天下诸侯称仁”的美誉(《大匡》)。齐桓公听从管子的建议,通过一系列得当的举措,使齐国威望大增,宾服了诸侯各国。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我们必须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新道路。今天我们学习总体安全观的深刻内涵,可以从中看出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借鉴。《管子》无疑可以作为值得我们多次深读的经典之一。

[1]习近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OL].新 华 网.(2014-04-1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4/15/c_1110253910.ht m.

[2]刘跃进.大安全时代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国家安全重要讲话中的哲学思想[N].北京日报,2014-5-19(17).

[3]王世豪.浅谈管子轻重之术对我国贸易战的启示[J].中国商贸,2014,(12).

猜你喜欢

齐桓公安全观齐国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老马识途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齐国强 作品
齐桓公遇委蛇
齐桓公大败山戎
齐桓公:交际中的人格魅力
略论古齐国的治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