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糍粑节”的枪声
——上杭龙井村

2015-02-06龙岩市老区办

红土地 2015年6期
关键词:上杭民团游击队员

龙岩市老区办

“糍粑节”的枪声
——上杭龙井村

龙岩市老区办

龙井村是闽西上杭县庐丰畲族乡的一个偏僻自然村,是该乡仅有的三个革命基点村之一。目前,该村已属无人村,少数幸存的村民已搬迁到本乡铁峰村居住。

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龙井村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定信念,英勇顽强,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殊死的斗争。“糍粑节”枪声反映了他们艰苦卓绝的一种斗争精神。

1936年农历十月十三日,是龙井周边村落特有的传统节日,俗称“糍粑节”。当天,家家户户都要以“打糍粑”迎神打醮,祈求平安,欢度佳节。此时,龙井村民忘不了呆在深山吃苦受累担险的游击队员,盛情邀请他们来村共度节日。村民邱昌科入山请来罗兰洲、杨仰林、兰荣喜等9名游击队员到村里做客。为了防范不测,村里安排了3个村民在主要路口值守,约定:有人进山,以民间音乐“十月怀胎”调作为信号;发现敌情,则以“老虎来了”叫喊。沿途设置了相隔一定距离的险情传递的二三级哨卡。

中午时分,游击队员们刚吃上过节饭菜,就被远处的枪声和近处的叫喊声震惊。原来驻守邻乡稔田的民团不知从哪里得到“游击队下山过节”的消息,便纠集10多人前来龙井村“围剿”,企图抓捕游击队员领赏。正在山上站岗放哨的邱昌坤发现众多敌人后,使足全身力气大喊“老虎来了,老虎来了”。因担心二三级哨卡听不到喊声,影响游击队员撤离转移,便立即向空中放铳。邱昌科一听到暗号和铳声,知道有敌人进村,就紧急安排掩护罗兰洲等游击队员往后山转移,自己留在最后作掩护。看到游击队员已经走远,邱昌科才返回家中。

民团入村后,挨家挨户进行搜查,谷堆、粮垛、柴草统统过刀验证。在没有发现游击队员的踪迹后,就将村民分为几组,背靠背进行审问,想从中找出破绽,目的是追查出谁是游击队的“接头户”。此时,尽管邱昌科的“接头户”身份未暴露,但因怕连累众乡亲,便果断站了出来,承认自己就是游击队“接头户”,是自己邀请游击队员到家做客过节,与别人无关。

前来“围剿”的民团团总搜遍了邱昌科的房子,并没有发现可疑情况,因而又叫嚣“不止一个接头户”。当他看到饭桌上还散发热气的大盘“糍粑”时,经仔细对比其他村民的过节情景,断定邱昌科的“通游击队”事实,当即令众匪将其五花大绑。民团团总要其说出游击队员的去处,邱昌科守口如瓶,只说“不知道”。民团一阵棍棒毒打,邱昌科忍着伤痛,始终不肯说出真相。民团无奈,只好将邱昌科押往上杭蓝溪的民团处。一路上,邱昌科因脚受重伤,走路踉跄,行进速度慢,又遭民团的叫骂和拳打脚踢,受尽了非人的折磨。在蓝溪民团处再审时,敌人一边花言巧语进行引诱,承诺只要找到一个游击队员,就可放其回家,还给1000银元奖励。见邱昌科一直保持沉默,两天后,敌人暴跳如雷、气急败坏,用带有铁钉的木板猛击邱昌科,木板打断了好几块,邱昌科也几次晕死过去。苏醒后,他睁大眼睛,盯住民团们,就是不说话。最后,邱昌科被活活打死,牺牲时年仅21岁。

“听党的话,跟共产党走”,龙井人用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用一腔热血和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龙井村也因此成为光照日月、永载史册的“英烈山村”、“红色山村”。

猜你喜欢

上杭民团游击队员
永武高速上杭段视频系统高清改造方案探讨
诗意中华 溢彩杭川 2018《中华诗词》上杭紫金·金秋笔会启事
2018《中华诗词》上杭紫金·金秋笔会在福建上杭举行
图解美国海军RA-5C“民团团员”舰载侦查攻击机
宛西自治中“官”与“匪”
——试述别廷芳的内乡民团建设
上杭 上杭县创新财政投入机制促进贫困村如期脱贫
白发满头终不悔 愿化甘霖润“蓓蕾”——老游击队员钟梅英用爱温暖新生代
突发横财
常识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