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发挥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

2015-02-05杨帆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4年12期
关键词:流行音乐榜样育人

杨帆

“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一天,我正在音乐课上深情地唱着《时间都去哪儿了》,突然一个学生喊到: “老师,请别唱了,我受不了了!”不知什么时候,这个女生已是泣不成声。这时我才注意到,教室里几十双眼睛都闪烁着晶莹的泪花。在课堂上突然发生的这一幕,让我感触颇深。优美的旋律、动情的演唱,加上极富感染力的歌词,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这泪水源于真诚的情感碰撞,是真善美的自然流露。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以乐塑人,寓教于乐”吧。“感情的纯洁是形成高尚道德的基础,而这种感情正是音乐和歌曲培养出来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形象地道出了音乐教育在培养良好道德方面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笔者认为,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特有的德育优势,提高音乐教学的育人效果,是音乐教育的应有之意。

一、严格规范学生课堂行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有序的课堂秩序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必要前提。虽然音乐课上需要活跃的课堂氛围,但我们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寓教于乐”而无视课堂纪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还要从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一言一行都要有一定的规范要求。如理论课上要坐姿端正、积极思考,表演课上要热情参与、积极配合,合唱课上要节奏一致、发扬团队合作精神,等等。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发挥音乐教学特有的育人功效。

二、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音乐教材本身就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梳理其中的德育因素,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挖掘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例如,在欣赏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时,笔者先预设一个问题:“这里面的‘他指什么?”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聆听与欣赏,然后大家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交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创作背景对歌曲的艺术特征进行剖析,并带领大家欣赏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体验创作者热恋祖国、思念故人的炽热情感。如此,我们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很好地渗透了德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

三、让高雅音乐走进课堂

流行音乐曾被认为是“靡靡之音”而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其广泛生存的社会基础。如今,各种音乐形式竞相发展,流行音乐也得到了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笔者认为,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将一些优秀的、健康向上的、适宜学生身心特点的流行音乐作品引入课堂。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抵制低级庸俗流行歌曲的侵蚀,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公共艺术》(音乐篇)教材的基础模块第一单元第一节,就收录了2008年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而第二单元则单独安排了一节(第四节)流行音乐内容,并且把这一单元命名为“通俗歌曲”。本单元选择了《橄榄树》《常回家看看》等几首流行歌曲向学生做了重点介绍。笔者在讲到这一单元时,还自选了一些优秀歌曲,如王铮亮的《时间都去哪了》、筷子兄弟的《父亲》等。这些当下的优秀流行歌曲反映了社会对道德、亲情、文明的再度呼唤和重新审视,也警示大家要珍惜时间、珍爱亲情、乐善好施。这些歌曲同样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四、发挥榜样效应,传递正能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人一旦在心目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并以此去激励自己,这无疑将是他进步的不竭动力。如宋祖英、刘欢、韩红等很多歌坛明星,他们不仅歌唱得好,还热心公益事业,为当代年轻人树立了榜样。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明星身上散发的正能量,去感染、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起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立足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在享受音乐魅力的同时,达到“以乐塑人,寓教于乐”目的。(责编 王鹏飞)endprint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榜样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理解流行音乐的变化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浅谈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