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 ”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15-02-03黄艳秀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4年6期
关键词:载体主体情境

黄艳秀

一、中等职业教育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

1.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按照培养目标要求,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则侧重于理论学习,侧重于课堂上知识的讲授,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职业工作实际联系不紧密,学习过程缺乏与实际生活和职业要求之间的相互联系。

2.与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状况不相适应

调查显示,中等职业学校的多数学生入学时基础较差,普遍存在着上课听不懂、学不会的情况。这些学生不适应“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睡觉、说话、玩手机等成了常见现象,坐不住、不愿听使学生在课堂上如坐针毡,痛苦难熬。

二、“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辅导者。此外,现代认知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做中学”理论、行动学习法等,也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三、“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2.“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 ” 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 ”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指导下,课堂教学在创设的情境中,在设计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开展一系列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学生亲身参与的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它打破了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是学习的主导,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其次,这种模式“以活动为载体”,它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系列的教与学的活动,让学习内容融于活动之中,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完成,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这些活动要与学生的职业、生活相联系,要具有互动性。这里的“活动”可以是在教学中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实施的一个完整的活动,也可以是相互联系的几个相对独立的子活动。

3.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课堂教学模式的环节

“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 课堂教学模式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①创设情境:就是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情境尽可能是真实的,如果是创设的模拟情境,也要尽可能逼真。

②设计活动:在创设的情境下,根据当前学习主题,设计出一系列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教与学的活动,活动设计要以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为基础。

③开展活动:在设计任务驱动下,组织开展学生亲身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以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团队行为,需要各成员间的分工与协作、合作与竞争、交流与分享。教学活动中的人际互动包括两个方面:同伴互动与师生互动。

④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及教师的评价。

四、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教学模式的策略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

中职学校的教师都是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对传统教学模式情有独钟。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课堂教学,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使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要对教师开展培训,使教师认识到:做教师仅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行,还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学生不愿学不仅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其实我们的教学也有问题,我们的教学模式不适合这些学生。

2.掌握“以活动为载体”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法

教学设计指依据现代教学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系统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教学要素和环节,在创设的生活或职业情境中,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系列与学习内容相关联的教与学活动。所有活动均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程参与,心手并用,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3.改革教学质量考核和学习评价机制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课堂教学,需要调整教师教学考核的标准,调整考核的内容及侧重点,不能再把课堂上“教师讲”作为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依据,而要把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 的实现效果作为教师教学考核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要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机制进行改革。要注重过程评价,把学生的课堂活动表现、课堂活动完成情况等作为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的依据。过程性评价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中自主的程度、行动的力度、反思的深度等。

“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将来的生活实际、职业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创设真实的情境;强调教师要把生活实际问题、职业工作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设计一个个教学活动;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全程参与,心手并用,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这不仅大大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十分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责编 周继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载体主体情境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何谓“主体间性”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