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机械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

2015-02-03郝芳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4年6期
关键词:机械加工理论中职

郝芳

按照中职学校课程目标要求和社会需求,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特点,针对机械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和实践问题,需要重点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职学校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教学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用性、针对性,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第三,教学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就业指导,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应用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探究能力

兴趣是个人追求知识、钻研学问的不竭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针对机械加工技术枯燥难懂而中职学生素质不高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利用学生求知欲,在课前选好富有刺激性、争论性或趣味性的知识点,抛给学生思考解答,使学生进入疑难情境,主动追寻探究方向,激发思维和动手能力,在互相合作、动手操作、探究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加深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提升专业技能素质。

例如,阅读零件图,教师可在课堂上通过仿真教学方式,适当设置教学障碍,建立奖惩机制,学生将在物质和精神激励下积极主动思考,在竞技氛围中,学习和创新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再比如,学习数控知识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一些椭圆、抛物线以及双曲线等难以加工的特型面图片或者模型,然后再向他们介绍数控机床。学生通过对比,能够深刻体会数控加工技术的优势和作用,从而增强对数控知识的了解和把握。同时,教师还可带学生到工厂生产一线参观学习,学生在现场能够亲眼看到数控加工技术的高精度、高效率操作,通过直观的方式感受现代科技的力量,有效激发他们快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二、注重专业实用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机械加工技术课程在一些中职学校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依然严重,直接影响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如果仅凭教师理论讲解,学生未能在实践中操作、在生产现场体验,将很难理解抽象复杂的知识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专业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构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要摒弃高深难懂的内容,避免知识滞后、脱离实际,倾向于实用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教学实践课程要注意符合市场和职业的相关要求。

比如,在讲解机械液压知识时,教师把实训室当成课堂,并抛出一系列液压设备操作等问题,学生便会认真观察生产设备,结合课本知识积极探索,分组讨论分析,最终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不同于理论教学,学生能够参照实物理解书本知识,反过来又可通过理论指导实践,两者相互促进,学生能够更加快速理解知识、破解难点。又例如,学生很难理解一些电机设备的工作原理,组织学生在实训现场观看演示操作,并亲身参与专业训练后,他们就能很快明白这些原理。通过实施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学生将在较短时间内透彻理解理论知识点,提高自身实践操作能力,使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三、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在中职学校机械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要面向市场努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学校要充分加强和企业的合作,聘请优秀的企业技术人才长期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或培训人员,并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不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使学生有贴近社会锻炼提升的机会,能够立足岗位进一步了解掌握实际生产操作流程,提升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在突出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同时,需要进行安全指导,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职业技能,还能逐渐实现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蜕变,同时还能形成劳动纪律意识、管理理念和安全生产习惯,提前进入和适应社会。同时,学校通过安排学生实习,也能从反馈信息中更加清楚了解企业和市场需求的人才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推动机械加工技术教学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培养出大量受社会欢迎的优秀技能人才,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责编 周继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机械加工理论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机械加工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浅谈机械加工误差产生原因及精度控制
“理论”与“实践”
浅谈机械加工误差产生原因及精度控制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盛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