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中专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探究活动

2015-02-03刘书敏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4年6期
关键词:新课程政治教材

刘书敏

一、对中专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探究活动的认识

中专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理念和重要原则是注重过程性,突出生成性。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探索新知识时的经历与思考和获得新知识时的感悟与体验,为学生人格的整合发展提供空间。教学的过程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给予,更要着力于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致力于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那么,在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把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呢?进行课堂探究活动无疑成为一种较好的形式。在进行课堂探究活动时,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课堂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思考”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观察身边的政治现象,而不拘泥于具体的结果。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不能“一刀切”;要发现学生探究活动中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什么样的课堂探究活动是高效的

1.要和教材重点、难点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结合

课堂探究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而是有明确的目的,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掌握方法、体验成功。课堂探究设置的问题只有和教材重点、难点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结合,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达到课堂探究的目的。

2.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最直接动力。政治课往往理论性较强,比较枯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设置探究问题时应该设置能够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热点,这样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3.难易要适度

课堂探究的问题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问题不能太难,否则学生再努力探究也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会挫伤探究积极性,也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问题也不能太容易,太容易的问题本身就没有探究的必要,也不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样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4.“大”“小”要合适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探究太大的问题,否则不能完成探究活动,达不到探究的效果;课堂探究的问题也不宜太小,太小的话可能会给探究带来一些难度。总之,课堂探究的问题“大”“小”要合适。

5.问题设置要适量

一堂课探究的问题不宜过多,一般情况下二至三个问题比较好。探究的问题太多了,探究就会流于形式,也不可能有深度,失去了探究的意义;学生也会疲于应付,教师累,学生更累,不符合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理念。课堂探究问题应该在“质”和“量”两个方面下工夫,把较高的“质”和适当的“量”统一起来。

三、如何开展创新高效的课堂探究活动

1.教师应该从教书向育人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在中专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太过古板、陈旧,多半是由老师“包办代替”,学生发言的机会非常少,在课堂上,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多角度地观察和思考。而探究学习,教师则应该给学生更多假设的情景与问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给学生锻炼思维能力和思考问题的空间。这需要教师用更多时间来准备背景知识和材料,以便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里走出来,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把注意力集中到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把握知识的本质上。只有这样,形成了逻辑思维方法,学生在政治课学习上才能尝到甜头,才会对政治课发生兴趣,才能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创建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只有在轻松、愉快、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勇于探索,实现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听取学生的建议,尽最大可能地尊重学生意愿,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探究活动要求解放学生,但如果在探究活动中缺乏活动规则,探究活动则容易出现无序、失控,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目标达不到预期效果,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影响正常教学。因此,我们要建立相应的活动规则和纪律,使探究活动在规范、自由和严格中求得平衡。

3.开展综合探究课不能流于形式

教师开展综合探究课时,不可忽视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不能片面追求探究活动的形式。新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在综合探究课实施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度,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把“自主学习”变成“放任自流”。这种教育模式,在表面上摒弃了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实质上违背了新课标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的基本理念,忽略了师生互动。在探究过程中缺乏教师的科学指导,导致学生无法构建知识体系,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4.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灵活取舍

由于教学时间有限,这就要求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具体分析、灵活取舍。系统的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获得知识的载体,既要揭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系列现象,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喜欢并有能力通过对材料进行探究,进而获得知识。所谓系统的材料,就是教师经过精心挑选的典型教学材料的有序组合,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政治教材理论性强、教学难度相对较大的情况下,对学生探究活动的内容做好预案,将探究的具体内容细化,并对开展探究活动的材料进行系统整合和建构,进行必要的灵活取舍。

总之,中专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颠覆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给每一位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广大政治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出化解矛盾的良方,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使其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努力在成就每一位学生的同时提升自我,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责编 周继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政治教材
教材精读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政治法律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