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能源承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

2015-02-03博士生青岛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06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70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成份消费结构利用效率

■ 李 磊 博士生(1、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青岛 266061 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100070)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创新力量,成为我国北方最发达的经济区,北京和天津作为京津冀都市圈的“双核心”驱动力,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元素,京津冀能源承载力影响着京津冀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制约着京津冀城市群质量提升以及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国内外学者根据不同承载对象在水土资源环境、城市生态环境、城市人口、交通等领域对承载力进行了研究。Park和Burgess(1921)认为承载力是指在某一环境条件下,某种生物个体可存活的最大数量。郑忠海(2009)将能源承载负荷度界定为压力/支撑力,构建了城市能源承载力模型,认为城市能源承载力包括压力层和支撑力层两方面,分析了城市承载负荷度,提出通过建立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来提升城市能源承载力。郭云涛(2007)分析了中国能源资源状况,构建了能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对我国能源承载力水平进行了评价。区域能源承载力是在一定时期内,能提供一定的服务品质、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的条件下,区域内能源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能源负荷需求的能力,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将承载力概念运用到区域能源领域,对京津冀能源承载力进行评价。

京津冀能源现状分析

(一)能源消费量大且能源供应相对不足

近年来,京津冀都市圈的快速发展,能源瓶颈日益突出。2012年京津冀地区以占全国总面积的2.25%,总人口的7.95%,创造了占全国9.95%的GDP。研究表明,北京已经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天津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后半阶段,河北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京津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该地区能源消费逐年增加。京津冀属于能源资源短缺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该区域的能源储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主要通过外部能源调入以及进口来弥补能源的需求缺口。

(二)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京津冀近年来能源消费总量逐年增加,单位GDP能耗逐年降低,能源有效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京津冀单位GDP能耗河北最高,其次是天津,北京最低。京津冀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费不断增加。

(三)能源消费结构有待优化

随着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发达国家和地区能源消费中煤炭所占比例逐渐降低,而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所占比重虽然呈下降趋势,但仍占较大比重,2012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北京低于30%,天津低于50%和河北在70%以上(见图1)。优质能源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不高,如北京、天津、河北天然气消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分别由2006年的8.36%、3.03%、0.61%增加到15.58%、4.82%、1.81%;2012年京津冀原油消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1.41%、26.88%、7.31%。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依然占有较大比重,尤其是津冀地区,以煤炭为主的低质能源消费结构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制约了京津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能源承载力分析

(一)指标选取

基于经济的联系度和区域的完整性,并考虑京津冀区域能源承载力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使用京津冀两市一省的数据,评价京津冀能源承载力。选取GDP增长率、能源利用效率、进口能源依赖性、经济发展指数、城市化水平、人均能源消费量六个指标作为评价京津冀能源承载力指标,各指标值见表1。部分指标解释:能源利用效率用万元GDP能耗反映;经济发展指数用人均GDP反映;进口能源依赖性反映能源消耗的调节补充能力,用油品进口数/消费数反映。

(二)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R型因子分析法比较研究京津冀能源承载力,数学模型为:

(三)结果分析

结果显示京津冀能源承载力各因素可以由两个主成分解释,成份1的贡献率为62.484%,成份2的贡献率为37.516%(见表2)。由主成份分析旋转成份矩阵可以得到能源利用效率、进口能源依赖性、经济发展指数、城市化水平4个指标在成份1上有较高载荷,说明成份1反映了这4个指标的基本信息;GDP增长率、人均能源消费量2个指标在成份2上有较高载荷,说明成份2反映了这2个指标的基本信息(见表3)。

表3 旋转成份矩阵

表4 2012年京津冀能源承载力分值及排名

图1 京津冀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

主成份表达式如下:

F1=0.001*GDP增长率-0.266*能源利用效率-0.247*进口能源依赖性+0.255*经济发展指数+0.265*城市化水平+0.007*人均能源消费量

F2=0.444*GDP增长率+0.033*能源利用效率+0.166*进口能源依赖性+0.136*经济发展指数+0.050*城市化水平+0.444*人均能源消费量

主成份综合模型为:F=(λ1、λ2是特征值)

京津冀能源承载力综合得分如表4所示。

京津冀能源承载力因子分析表明京津冀能源承载力综合排名中,河北最低,2012年的能源承载力评价得分中天津第一,北京第二,河北第三。为避免能源承载力成为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短板,亟待提升京津冀能源承载力,发挥京津双轮驱动效应,服务北京世界城市建设,提升京津冀城市群质量。

京津冀能源承载力提升对策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京津冀三地要根据协同发展的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产业,集约利用能源。北京要立足于世界城市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支持软件、电子信息行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电力、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术改造;天津要以滨海新区发展为契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河北要发展低碳经济,培育新兴产业,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推动自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加大能源产业投入力度,优化能源结构

京津冀要加大能源产业的投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支持企业技术升级,降低能耗,推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

能源供给结构,重点支持太阳能光热及光伏利用、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利用、地热等能源项目发展,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天津、河北要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北京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和风能资源,加大新能源产业投入,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京津冀要形成完善的跨区域协同发展的能源政策,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优质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三)优化能源供给消费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京津冀要制定能源消费的阶梯价格,明确能源供给的交易成本,推动区域节能减排。京津冀三地的煤、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因不能满足能源消费需求,需从外省调入和进口能源弥补缺口,应减少低质能源的调入量,增加高质、低排放能源调入量。京津冀应建立以电为主,煤、气、油为辅,可再生能源为补充的能源供应体系,减少煤炭消费量,增加电、天然气、油品等优质能源,扩大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政府要制定相应政策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优化能源供给消费结构,实现跨区域节能减排的协同。

(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大支持产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和资金力度,重点加强高耗能产业的技术创新,建立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提高高耗能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大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能源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注重完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推动能源技术发展。政府应通过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推广,降低能源消耗;通过加强企业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能耗。

猜你喜欢

成份消费结构利用效率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避免肥料流失 提高利用效率
绩优指数成份变更与一周表现
两市主要成份指数中期成份股调整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for Rotating Machinery Condition Monitoring Using Vibration Signals
体制改革前后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对比分析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欧盟禁止在化妆品成份中使用3-亚苄基樟脑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