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定位、特色及发展战略研究

2015-02-02杨海蛟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4年4期
关键词:经济区中原定位

杨海蛟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丹心励耕60载,以服务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主、服务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为辅,确立办学定位,谋划发展战略,改革学院的办学体制机制、调整专业设置与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打造学院的办学特色。

一、办学定位

学院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主体服务面向,确立就业区位、人才培养规格、社会服务的办学定位,实施了农业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六项措施,并通过不断地服务与实践,进行办学定位的动态调整。

1.影响定位的因素

办学定位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依据政府规划主导,把握区域经济建设与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契合点,依托学校办学资源现状,满足求学者素质提升、能力增强的需求,科学确立学校主体服务面向和办学定位。

2.定位依据——中原经济区建设“三需要”

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主体服务面向,做出符合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明晰的、务实的定位,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应满足培养农民职业化全面发展需要、农业产业科技发展需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3.办学定位

一是就业区位定位。坚持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以培养服务新型农业现代化为主、服务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为辅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己任,为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二是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坚持把职业化农民作为主要培养目标,适应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促进土地经营的集中和农业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从而不断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效益。

三是社会服务面向定位。面向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

4.定位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六项措施

——创新体制机制。学院建立了理事会议事制度,形成了多方(中原经济区建设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的运行机制,增强了办学活力。

——调整专业设置与结构。围绕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结合区域一、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不断优化了专业结构和布局。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了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了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搭建了校企互动信息化教学平台,把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学校课堂。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了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聘任了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被聘为兼职教师。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孵化了一批新成果、新技术和新产品。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形成了学院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新机制,开展了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相适应的农业技术与培训服务。

二、办学特色

学校办学特色的打造是国家教育政策的导向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产物,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沉淀和锻造出来自己的办学特色,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1.“农”字化的办学理念

立足农业行业,高举“农”字旗,坚持走教学、生产与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相结合之路,以服务“三农”,培养农业生产一线的高素质高端农业专门人才为宗旨。建校60年来,培养大中专毕业生约10万人,培训各类农业科学技术人员约26万人。学院建有“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中国科学院高新技术河南示范基地”“全国农业科技旅游示范基地”“河南省农业高新科技园”“河南省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

2.品牌化的专业建设

依托中原经济区建设,以新型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为主导,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种、养、加、经、贸、管、机、电等八大专业群。建有园艺技术等7个省级示范专业、畜牧兽医等5个国家骨干专业、种子生产与经营等4个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食品加工技术等2个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

3.基于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规模化经营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紧紧依托中原经济区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6个重大工程、4个农产品优势区、7个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建设为主体及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优势产业群建设为辅,形成了基于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规模化经营过程等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施了“535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人文素质教育、通用职业能力、职业就业能力、素质拓展与创新能力和综合技能实训5类课程平台构建学习领域,围绕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分析检验和食品质量管理3个主要岗位群,培养学生基本素质、职业通用素质、职业基础、职业关键和职业创新5种能力,实现高端技能型食品加工专门人才的目标;园艺技术专业实施了“双循环、四段制”教学模式等。

4.应用型的科技创新

学院长期坚持“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战略,举办高职以来,获得市(厅)级以上教科研成果236项,学院主持了农业部948康贝尔鸭科技攻关项目,参与完成的“玉米单交种郑单958”玉米新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5.零距离的社会服务

学院在投身服务“三农”的实践中,为解决“三农”的人才和技术问题,经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搭建了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三农”专家服务团三个平台;实施农业生产、农业业教学、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推广的结合;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教科研水平和服务“三农”能力的三个方面的提升。

6.人文性和职业性相结合的学校文化

学院60年来的励耕,形成了“崇真尚美、至善至和”的校风,“求真务本、言传身教”的教风,“慎思强技、学以致用”的学风和“明德修能、励志精业”的校训,滋养了服务“三农”的全体师生,形成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农业教育与企业(行业)、职业和实践相融合的农业教育文化。endprint

三、发展战略

1.战略分析

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给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带来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

——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四大优势”。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财政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关于稳农强农的战略原则、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的战略定位、“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三大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的形成等为农业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培养优势、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与服务优势;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区域经济主体的形成为农业高等职业院校提供就业优势;中原经济区强化核心、拓展外延、延及周边的发展布局为农业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

——农业职业学院发展的“三大挑战”。 农业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在专业调整、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技术创新等方面存在着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迅速发展的因素;农业行业本身也存在着效益低下、农业技术发展滞后、农业现代化的节奏迟缓等因素;中原经济区建设基础设施薄弱、发展速度缓慢等因素也使农业职业院校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战略理念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就是根据学生和教师需求制订发展战略,真正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和教师、为了一切学生和教师、为了学生和教师一切”的办学观念,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职业精神教育,在职业教育实践中把促进学生和教师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教育改革的立足点。

3.战略原则

坚持统一、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优先发展的原则。具体地说,就是坚持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统一发展的原则;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统一发展的原则;坚持内部发展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原则;坚持教学优先发展的原则;坚持技能培养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协调发展的原则。

4.战略规划

——区域发展战略。确立区域发展的战略理念,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推进学院办学体制机制、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改革,加快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步伐。

——特色发展战略。农业职业院校应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形成自己的专业品牌,构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合作发展战略。积极实施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与国外学校的合作,与企业政府间的合作,与社会的合作,实现与市场的接轨。

——创新发展战略。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只有实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服务创新,才能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撑,促进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目标的实现。

——服务发展战略。农业职业院校应把对“三农”的服务放在首要的地位,积极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技术和培训服务,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中原经济区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责编 赵 河)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区中原定位
新时代的啊哩哩
绿色农业逐梦中原
校园足球中原行活动掠影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