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管理:高职院校管理的新趋势与新境界

2015-02-01刘凤云

职教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办学师生院校

□刘凤云

文化管理:高职院校管理的新趋势与新境界

□刘凤云

文化管理是一种高效和谐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管理的新趋势,是培育学校办学特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与保障。高职院校实施文化管理应从凝炼与培育师生共同价值观、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构建科学公正的制度文化、营造和谐的组织氛围、强化学校品牌形象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系统推进。

高职院校;文化管理;文化;策略

一、文化管理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20世纪80年代末,知识经济初露端倪,构建于科学管理之上的文化管理(Culturalmanagement)应运而生,成为广受推崇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席卷全球并得到广泛应用。文化管理现已成为高校管理模式改革的新趋势,同时也是许多世界一流大学持续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有学者认为,20世纪是由经验管理进化为科学管理的世纪,21世纪则是由科学管理进化为文化管理的世纪。

(一)文化管理的内涵

文化管理是指以文化为根本管理手段,通过在组织内部培育共同价值观、共同愿景、共同的行为规范、和谐的人际关系、卓越的团队精神,使组织成员在自觉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一种管理模式[1]。

文化管理是最高层次的人本管理,其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视为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和管理的主体,强调人的能动作用,强调团队精神和情感管理。文化管理以价值观培育塑造为核心,通过培育确立一套组织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引导组织成员自觉努力工作,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高职院校的文化管理就是以培育师生共同价值观、凝聚师生发展共识、激发师生内在驱动力、实现学生增值与教师自我实现为最终目的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其实质是借助学校文化对全体师生的教化达成教育管理目标。

(二)文化管理的主要特征

第一,文化管理强调人的观念在管理中的作用。人的行为不但受欲望、物质利益驱动,还受文化背景、道德观与价值观等观念体系影响。如果将组织文化中各种有益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文化要素进行凝炼、整合和规范,形成一种特定的组织文化,进而在组织中广泛宣传和大力推行,就会增强组织成员的道德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主动自觉地按照组织文化所确定的价值标准为人处事,从而不断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文化管理又被许多国外学者称为基于价值观的管理,它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塑造共同价值观为手段的管理模式。

第二,文化管理秉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文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情感,视人为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把发挥人的能动性、促进人的发展作为一切管理活动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推崇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的管理之道,把尊重人、重视人、凝聚人、依靠人、服务人、激励人、发展人和完善人作为组织管理的基本要求。管理氛围“人情化”,工作环境宽松和谐,组织成员以平等沟通关系共同制定组织发展目标,员工的民主权利在组织管理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行使,并通过倡导团队精神有效调动每个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文化管理采取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理性管理是一种刚性管理,注重制度管理,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非理性管理则是一种柔性管理,注重情感管理,强调管理的人性化、个性化和灵活性。两种方式各有合理之处,也都有其缺失之处。文化管理则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形成一种理性与非理性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刚柔并济的新理念、新范式。文化管理并不排斥制度管理,而是把制度管理作为文化管理的一部分,并赋予其人文色彩,既重视科学的方法又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把管理效率更多地诉诸于人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以实现理性与感性在管理中的统一与融合。

文化管理迎合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而引发的管理方式变化的需求,是一种更高效和谐的管理理论。高职院校实施文化管理是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外在环境的必然要求,是高职院校科学管理的新发展、新趋势和新境界。

二、文化管理对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意义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在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发展的重大转折期,高职院校要实现内涵发展,就必须积极培育与突出办学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苦练“内功”和不断创新来实现。

(一)文化管理是培育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是学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持久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办学特征,包括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以及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个性化思路与方式。其中,办学理念特色是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师生所认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不断积淀、营造、优化而成的校园文化。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指源于学校精神和文化、融于学校内质中的,难以被模仿和替代的能力,包括文化力、生产力和影响力[2]。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与文化的很多特性吻合。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独特的价值观和办学理念,是学校“灵魂”和办学“指南针”、发展“催化剂”,引导学校发展战略,其经“内化”所产生的规范力和推动力,是培育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动因和重要基础。学校先进的管理和制度可以被学习和模仿,但先进的文化无法被模仿和复制,尤其是作为文化核心的学校精神更是无法被模仿和复制。它是一种特质,凝聚着学校一脉相承的理想和信念,为广大师生认同,并在他们身上打上深刻的烙印。一所学校如果缺少积极的文化,对内将缺乏凝聚力,对外将缺少影响力和竞争力。文化管理可推动学校文化力的形成,为培育学校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形成竞争优势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教师的劳动是充满创造和个性的智力劳动,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学科专业和学术领域。作为自主性很强的专业群体,他们注重个人声誉、渴望实现自身价值,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觉的民主意识,是具有高度理性和丰富情感的文化人。教书育人的工作,需要教师极高的自觉性才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因为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服务人员,而是具有精神影响力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不仅要有充足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有爱心、责任心和事业心,更要有文化修养和人格魅力。因此,高职院校的管理只靠行政命令、规章制度是不全面的,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师生共同的价值观、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文化管理在科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基础上,增加了人性化管理的情感因素,它尊重教师的人格,重视教师自身的发展,契合了教师的精神需求,激发了教师的内聚动力,并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正能量。

(二)文化管理是培育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文化管理是一种成功的整合性管理。理性管理构建了学校管理体系,确定了管理目标、内容及必要的刚性手段,使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运行。非理性管理通过情感沟通、榜样示范、环境熏陶等使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实现理性管理无法实现的功能。文化管理则使两种管理理念与范式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它从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建构学校的组织文化,不断推进教育理念创新、组织制度创新,促进形成良好的思想、情感和组织凝聚力,师生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大大提高管理绩效。

教育工作是依靠人(教师)培养人(学生)的过程,如何充分激发教师积极性并使其富有创新地开展工作,如何激励学生自主发展、自我完善,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始终是高职院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文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能够真正以教师个人发展和学术进步为目的,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塑造教师独立的学者人格、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精神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和体现崇高的人生价值;能够真正以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专门技能的职业人的同时,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文化管理使每位师生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存在的价值,感受到人文关怀,并使这种关怀成为连接学校、管理者与师生的情感纽带,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营造出一种融洽的人际氛围和精神家园,师生快乐、幸福并创造性地工作、学习,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开发,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以最大限度地满足。

三、高职院校实施文化管理的策略

高职院校实施文化管理是从转变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到共同价值观塑造、组织重构、行为渗透的系统工程[3]。高职院校应强化文化管理意识和文化管理自觉,优化科学管理,有目的、有计划、有策略地系统推进文化管理。

(一)精心凝炼与培育师生共同价值观,明确目标定位

共同价值观是被高职院校师生广泛认同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价值观念和共同愿景,是文化管理的最核心要素,是培育学校向心力和凝聚力、发挥文化管理动力源作用的基石。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提炼和塑造学校共同价值观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办大学理念。坚持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传承现代文明,注重学术风尚和科技创新与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统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二是“服务社会”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树立师生认同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相结合的价值观,将师生切身利益的满足统一于学校共同价值观的实现之中,引导和激励师生积极进取,并将学校的价值观、要求变成自己的学习、工作自觉和良好习惯,在满足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师生的自主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是学校实施文化管理的关键步骤。学校要根据社会和本地区教育发展要求,基于学校历史和现状,整合学校的各种资源,对学校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把学校的整体价值取向渗透到确定的目标中;把办学宗旨、发展理念、育人目标和治校方略转化为师生共识、奋斗方向和共同遵守的行动指南,师生齐心合力,自觉、积极地为实现学校目标和个人价值目标的统一而奋斗。

(二)大力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和融合,培养受市场欢迎的特色人才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紧密与企业和市场联系,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把企业文化融合到学校管理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面,培养受企业和市场欢迎的特色人才。

1.以专业文化建设为抓手。专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的桥梁和纽带,是其主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其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所在。高职院校应把企业文化教育纳入高职教育的整体设计中,努力做到“三个对接”:一是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灵活开设新专业和动态改造老专业,增强专业建设的活力,彰显特色与优势,使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与市场走向、需求同步,真正实现专业与地方产业的良性互动;二是对接职业标准和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将职业标准、职业资格认证内容融入、嵌入到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的设计中,把专业能力要求与国家职业标准及行业人才要求结合起来,让学生毕业时即取得从业资质和入职通行证——职业资格证书,使专业教学与职业需求零距离;三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强化工学结合,实现校内实训环境的企业化,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或让学生去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以“职业人”身份参与企业生产,让学生在真实的职场环境里“做中学”,在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企业文化,形成企业行为规范,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做到“三个对接”就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校企合作,共建专业。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聘请企业高管、技术骨干到学校兼课,让学生去企业,依托企业的场地、生产设备和技术指导,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和实习。学校主动引导学生在校期间逐步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念,树立市场意识、责任意识、效益意识,强化敬业、守纪、合作、诚信等与企业文化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把专业文化建设与职业道德教育、企业精神培养紧密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向企业输送富有文化修养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升企业文化,有效地实现学校与企业文化的相互渗透、对接和融合。

2.以校园特色专题活动和师生企业实践为载体。校园专题活动是行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拓展和延伸。高职院校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积极开展富有专业特色、体现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的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使校园文化凸显职业化、社会化的特色,更好地与企业文化互动与对接,提升和创新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如举办以企业冠名的学生科技活动和专业技能竞赛,密切学校与企业的联系,融入市场意识、科技创新等企业文化内涵;邀请成功企业家进校园,交流创业经验和职场感悟,与学生对话互动,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提升学生的职业修养。

加强师生与企业的接触和实践是促进校企文化交流和提高师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通过到企业调研、挂职、技术服务等方式,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标准,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在企业中的实践(现场教学、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学习和亲身体验企业文化,在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感受企业价值观和经营之道,增强成本效率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等,提高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实现学校文化与企业精神真正对接。

(三)构建科学公正的制度文化,实现管理制度化与人性化的有机统一

制度文化是具有组织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员工行为准则的总和。它集中体现了组织文化的物质层和精神层对成员和组织行为的要求,是以学校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而形成的规则。制度文化是文化管理的基础保证机制,实行文化管理,不仅要建立健全制度,更要保证制度本身的公正合理。

高职院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充分体现师生共同价值观的核心诉求,尊重和保障师生的权益,以服务教学、激励师生成长为宗旨。制度建设要体现平等的文化导向,让师生通过适当的途径参与到制度建设中,使制度更加合理并被师生认同。要转变重事轻人、重硬轻软、重他律轻自律、重控制轻激励、重效率轻价值等观念。例如,在教师管理上,要从侧重教师行为规范向注重教师内在潜能发挥转变,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和专业化发展;在学生管理上,要从强调纪律约束向注重调动学生自强、自律意识转变,提高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在教学管理上,要从关注教学规范向关注教学应有的文化价值转变,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在科研管理上,要从注重硬性指标的完成向激发教师科研的内生动力转变,实现教师自我增值和社会服务的双重功效。

学校要积极探索和推进建立以激励导向为主、惩罚约束为辅的公正的教职工绩效考评体系,真正激发教师群体的内聚动力。要给教师提供学习进修、出国考察、企业挂职锻炼等“充电”机会,为其职业发展搭建平台。要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有机结合,用制度管理的“刚性”规范师生尚未自觉的行为,用文化管理的“柔性”唤起师生自强、自觉、自律的内在醒悟,凸显“文化管人管住魂”的优势作用。

制度管理的关键是执行。规章制度的执行要体现人文关怀,刚柔并济、张驰适度。要建立管理者与师生间的平等关系,提倡“换位思考”、对话协商解决问题。要重视被管理者的内心感受,承认个体诉求多样化,强调相互理解与支持,以情感和共识为基础,以共同价值观为根本,促进师生与学校共同发展。

(四)努力营造平等、相互尊重的组织氛围,创新管理方式

营造平等、相互尊重的组织氛围,是充分发挥文化管理作用的必要条件。高职院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行民主开放式管理,充分调动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 “以师为本”。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人格个性,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关心教师的精神需求和自身的发展提高。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让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创造意识,并使教师对学校的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增强认同感,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潜质,提高工作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和工作效率。二是“以生为本”。尊重学生,采取学生主体的教育、管理、服务模式,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民主对话。赏识学生,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激活学生创造的原动力,关心学生并为其成才和发展服务。如此,形成学校关心教师、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教师、教师支持领导的和谐积极的学校氛围。

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和科研等学术活动,这种特质决定了行政权力必须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工作。学校行政人员要强化管理即服务的意识,保持对学术的敬畏之情,尊重教师,善待学生,尽心尽力为师生服务。要大力加强团队学习与建设,倡导团队管理、合作学习与交流、分享,使师生在团队中取长补短、共同成长,为实现共同愿景而创造性地学习与工作。

采取“外圆内方”管理方式。文化是圆、制度是方,情感是圆、原则是方。“文化是圆”是指通过塑造共同价值观、共同愿景、共同的行为规范,营造团结、进取的氛围等建立起学校文化,提升师生员工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质,实施有效的管理。“制度是方”是指制度的内化,把制度演变为一种自觉的习惯。制度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作为管理软手段的文化,必须建立在管理硬手段——制度建设到位的基础上,文化是制度内化的润滑剂。“情感是圆”是指在管理行为上要注重情感的运用,设身处地为师生着想,满足他们合理的需求,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学和生活条件。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他们创造发展的机会和平台,适时满足师生成功之乐,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促进师生发展和成功。“原则是方”是指加强师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维护教育事业的圣洁,严谨治学,坚守学术道德和教学质量的底线。如此,“外圆内方”,以文化引领学校和师生的发展,间接、隐性、柔性地约束师生的行为,实现师生员工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不治而治”的大学之治。

(五)强化学校品牌形象和校园文化建设,彰显办学特色

品牌形象是学校的无形资产和无价之宝,是建构特色学校文化和形成办学特色的前提、支撑与动力,对内能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师生的荣誉感,对外能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塑造学校品牌形象,需要精心策划、系统实施CIS(形象识别系统)建设战略,把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与发展思路、优良传统与作风、杰出人物与事迹、大学精神与文化等通过校标、校训、校歌、标志性建筑、校园自然环境、办公用品等视觉化和系统化,形成鲜明、强大的学校品牌识别效应,全面彰显学校文化特质和办学特色。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的集中反映,是办学特色的内涵和精髓,是学校文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要立足学校的文化底蕴并不断创新,突出办学特色,通过文化赛事、盛事和社团活动,营造特色文化氛围,以优雅的校园环境、浓厚的学术气氛、和谐的民主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昂扬的精神风貌、优良的学风校风,全面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使文化理念渗透到教师和学生的日常行为中,让广大师生在散发人文气息、高雅情趣的优美校园中受到熏陶、教育和激励,充分发挥文化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文化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创新的切入点和提高管理效能的新的生长点,是高校管理的新理念、新思路、新策略和新境界。高职院校要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的基础上,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发挥优势,积极创新,尽早科学实施文化管理,培育和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1]刘凤云,王书润.文化管理: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0(33):14-17.

[2]李铭辉.基于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高职院校文化管理[J].教育与职业,2012(26):25-27.

[3]朱雪梅,叶小明.文化管理:优质高职院校管理发展的新趋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37-141.

责任编辑韩云鹏

刘凤云(1965-),女,江苏南京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高职院校文化管理研究”(编号:JSJM2010045),主持人:刘凤云。

G717

A

1001-7518(2015)02-0031-05

猜你喜欢

办学师生院校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