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2015-01-31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9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土家族湘西

刘 慧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湖南 湘西自治州 416000)

关于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刘 慧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湖南 湘西自治州 416000)

湘西有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正在加快。因此,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做好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文化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但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正在加快。因此,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做好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湘西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了丰富的非遗资源。根据普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0大类3200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个,省级保护名录50个,州保护名录199个,县级保护名录641个;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8人,省级传承人44人,州级传承人130人,县级传承人429人;拥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2个,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19所。

二、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在保护文化多样性背景下,尤其是自2004年我国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公约》以来,湘西州就积极开展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立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组织机构

州委、州政府成立了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领导小组,成立了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聘任数十名专家组建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各县市均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机构、专家委员会、民保中心,各级确保有专门经费、专门人员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二)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先后出台《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里耶古城保护条例》、《关于做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湘西综合试点工作的意见》、《湘西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湘西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等。这些法规、政策的制定出台,在工作规划、经费投入、人才培养、资料保存等方面作了规定,构成了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种保护形式。

(三)加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和教育

经常举办民族节庆活动,以活动的开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组织专家学者加大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搜集整理,先后出版了《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湘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在全州开展土家语和汉语、苗语和汉语双语双文教学活动,开展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活动。

(四)建立了各类博物馆、保护带、研究基地

先后建立了州民族博物馆、凤凰县山江苗族文化博物馆、永顺县王村土家族博物馆等博物馆;建立了土家织锦之乡、跳香之乡、摆手舞之乡、打溜子之乡、鼓乡之乡等重点文化保护乡(镇);建立了以龙山、永顺为中心的土家族民族文化保护中心区,以花垣、凤凰为中心的苗族文化保护中心区。各类博物馆、保护带、研究基地的建立,有力地保护了湘西民族文化遗产。

三、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语言濒危,民族传统技艺面临失传

随着汉民族经济文化影响的日趋扩大,汉语言已在湘西州成为通用的语言,而土家语和苗语却日益成为濒危语言。土家族、苗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78%,但能讲本民族语言的人已不足30%,许多需要依靠土家语、苗语口传心授方式加以传承的土家族苗族民间文化遗产正在飞速消失。如土家族梯玛祭祀仪式、梯玛神歌、摆手歌、毛古斯舞中的对白、哭嫁歌等都是用土家语说唱,苗族古老话、苗族民歌同样全是用苗语说唱。一些传统手工技艺面临失传,如湘西蓝印花布、土家族织锦技艺、苗族花带技艺等民间技艺,一些民间音乐、舞蹈、戏曲面临失传

(二)受环境影响,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形势不容乐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就是传承人的保护。就目前来看,一是大部分传承人生活在农村,生活困难。传承人一方面要继续从事所学的技艺的传承和弘扬,另一方面还要维持生计养家糊口的问题,国家虽有补助,但补助偏低,开展传承工作有心无力;二是传承人面临断代的危险。不少传承人年事渐高,后继乏人,存在“人亡技息”的危险。加之受当今打工潮的影响,年轻人甚至是中年人90%外出打工,农村成了空心村,大规模的外出打工造成了民族民间文化无人可传的局面。

(三)随意开发滥用,民族民间文化遭到破坏或变异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民族民间文化作为旅游资源被融入到旅游业中,但是很多地方曲解民族民间文化,滥用民族民间文化,使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环境、受众、功用、表现形式,甚至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失去了原有文化的本质特征。在一些旅游表演项目中,会看到对湘西放盅、湘西赶尸、湘西落洞进行过异化的表演,所看到茅古斯表演只是旅游过程一个项目,更多是为了迎合游客需求,从着装及表演形式都过于舞台化、商业化了。

(四)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但大多分布在农村,对它们的全面普查建档,需要一定的经费,这其中还有很多项目濒临失传,需尽快调查挖掘,进行传承保护,普查专项经费困难制约了普查工作的深入、全面、系统、细致、规范的开展。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开发等工作同样需要大量经费的支持,湘西州财政又十分吃紧,经费方面十分困难,这成为制约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工作的最大问题。

四、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

(一)加大对土家族、苗族语言保护的力度

各级政府应重视少数民族语种建设,在中央民族大学等民族院校恢复被取消的湘西苗族语言专业,在吉首大学设立土家族语言专业,在湘西州中小学扎实推进土家语和汉语、苗语和汉语双语双文教学;建立民族语言数据库,对湘西州濒危的土家族语言进行保护;尽快收集濒危民族语言的有声资料,对它们进行保存和深入研究。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纳入中小学乡土教材,将民歌、民乐纳入中小学音乐课,将民间手工技艺、剪纸、年画纳入美术课,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真正做到从娃娃抓起,使学校教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利用各种平台,推介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培养、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

(二)加大对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的保护力度

一是着力改善传承人生活环境,提高补助标准,使传承人生活有保障,以实现代表性传承人主动而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的自觉性。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吸引中青年一代传承人自觉自愿地投身到传承活动中,对有市场、有收益的技艺传承还可在小额贷款资助、经营场地、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扶持。三是注重对下一代传承人的精心筛选和培养,有计划地对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国家级和省级传承人的动态管理和递补制度。

(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遵照“本真性”

所谓“本真性”就是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的、本来的、真实的历史原物,保护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文化信息。针对湘西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出现的一些非本真性甚至是“伪民俗”的东西 ,在保护和传承土家族、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坚持“本真性”原则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四)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投入

州、县市党委、政府应抓住国家和省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强省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上级加大对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投入,并逐年增加本级财政的经费预算。同时,由政府发起,通过各种方式多渠道吸收民间的资金,积极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予以资助,可以发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彩票募集资金和鼓励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基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持。

[1]贺学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江西社会科学,2005,(2).

[2]张旭.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艺术出版社会,2007,(5).

[3]彭振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湖南民族学院学报,2006,(24).

J812.4

A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土家族湘西
“校团”协同背景下推进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高职音乐教育发展与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研究
新时期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策略探究
土家族情歌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三峡地区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分析
———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土家族房屋花窗文化内涵及其艺术美——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