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论文升格策略

2015-01-31明学圣

中学语文 2015年36期
关键词:常识作文

明学圣

议论文升格策略

明学圣

如何使一篇平庸的议论文升格为较优秀作文?笔者以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修改和反思能带来有益的帮助。

一、立旨三境界

面对一道作文题或作文材料,第一要务是在整体观照的前提下,通过抓关键句或关键词来确定全文的主旨。立旨有三境界:准确、深刻、独特。请看下面三个以“常识”为话题的精彩片段。

1.准确

常识也是科技的基础。科学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产生于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实践与探索。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常识中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从叶子会割伤手的常识中发明出锯子。离开常识而空谈高科技,就像盖楼房不起地基,是靠不住的。

2.深刻

小时候,妈妈说,脏东西是不能吃的。可是,炸鸡里的苏丹红是怎么回事?牛奶里怎么会有三聚氰胺?连鸡蛋都有人工合成的?蔬菜瓜果上的农药,注了水的猪肉,这些不都是我们吃下去的脏东西吗?难道,那些黑心的生产商连什么该吃,什么不能吃的常识都没有?非也,利益当前,这些常识就直接忽略了吧。

3.独特

常识时时助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有时,我们也需要跳出常识这道框,推陈以出新。中世纪的欧洲,信教的人们尊崇“地心说”,谓之常识,可哥白尼跳出这道框,提出了“日心说”,为日后牛顿“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提供了基石。跳出这道框,善于利用常识却不被其所桎梏,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却又不是如脱缰野马的空想。跳出这道框,推陈以出新,革故以鼎新,画出你生命的圆!

片段一中,“苹果落地”“叶子割手”是最普通的常识,而“万有引力”“锯子”这些发明正是由这些常识而来,于是“常识也是科技的基础”这一立论就显得准确鲜明。片段二中,“脏东西不能吃”是连小孩都懂的常识,而那些“精明”的商人们却为什么不懂呢?作者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是谓深刻。片段三中,一反“尊崇常识”的人云亦云,提出“跳出这道框,善于利用常识却不被其所桎梏”,见众人之所未见,独抒己见,令人耳目一新。

二、开篇五方法

1.引述材料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从鸡窝孵出来的鹰,没有五彩斑斓的羽毛,不会用泥灰为自己洗澡,也不会三喙两嘴就从土里掏出一只小虫来。矮小的鸡窝总是碰它的头,而鸡们总是笑它笨。失望之极,它便跑到悬崖处,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当它纵身跃下的时候,本能地展开翅膀,飞上了云天。这才发现,自己原本是一只鹰,鸡窝和虫子不属于它。

让灵魂高飞

鹰,曾因自己无法象鸡一样而终日郁郁,当他纵身跃下无底的深渊,便发现惊天的秘密。那双被鸡嘲笑的毫无光泽的羽翼竟然轻而易举地承受了它生命的重量。那一瞬间,点燃了他搏击天空的热血,唤醒了它生命最深处那原始的、狂野的、高飞的灵魂,实现了生命的涅槃。

“引述材料法”是材料作文最常用的方法。这篇作文的开头,作者没有重复材料,而是重点概述鹰的惊天发现,其中以“高飞的灵魂”暗扣议论中心。

2.叙事引例法

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悠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只是一个招牌,却可以让这一家平凡的餐馆从一干“某氏餐馆”、“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

用叙事引例法开头可以增加可读性。作者以赶考路上偶然瞥见的一家餐馆名“风沙渡”作引,作者在将它与其它餐馆名的对比中概叹其具有 “超越平庸的力量”,扣题巧妙。

3.引用名句法

司汤达说:活过,爱过,写过,以文字的力量来见证爱与希望的长存是幸福的。我多想穿越荏苒时光,轻触那满载爱与希望的文字中斑驳的古老建筑,换取那一段段诗意无比的幸福见证……

学生应该熟背了课本内外不少的名言名句,熟记这些名句,可以用它们来增添我们作文的文采,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气息。

4.设疑引思法

当昔日同窗好友变成如今的杀人犯,连捅同学数十刀时,当昔日上下铺的好兄弟变成投毒的凶手时,当我们讽刺地互谢“不杀之恩”时,当校园这块社会上最后的净土染上如墨的鲜血时,我们不禁要想,究竟是什么让最纯真的笑容变成了这样?

文章以一组排比句开篇,给读者的视觉感官以极大的刺激,正当我们激愤难抑时,作者又以一句“是什么让最纯真的笑容变成了这样?”把我们拉入理性反思的轨道,同时也自然地引起下文。

5.以退为进法

也许,每一个热爱读书的人都梦想拥有一座蒙田的塔楼,里面布满书籍而别无他物,唯己一人在一片混杂着淡淡油墨的氤氲里轻快畅游,同所有从书本中缓步走出的亡灵彻夜交谈,直至沉醉。

然而,蒙田的塔楼从来都不是一切。

尽管书籍是莎翁眼中名副其实的 “全世界的营养品”,是高尔基心里“亲近生活”的重要通径,但完全地依赖书本终究是单薄的,它承载不了现实的庞大身躯,无法让终日溺于书籍世界的所谓读书人触及真实世界的温热心跳。

以退为进法特别适合像2014年江苏省关于 “青春朽与不朽”这类充满思辨色彩和思维张力的作文材料。

三、结构三样式

1.并列式

成功三重奏

要想成功,就得如老切割师所言,具备三点:经验技术、无畏的勇气与抛开杂念。

一重奏,广泛涉猎,潜心钻研,习得丰富的知识与技巧。

二重奏,敢为敢拼,毅然前行,拥有一颗勇敢的心。

三重奏,抛开杂念,让自己得一份纯粹前行的动力。

可见,习得知识,拥有勇气,抛开杂念,正如一部恢弘交响乐的三个乐章,层层切合。只有同时具备着三个要素时,才可奏响那通往成功的颂歌。

运用并列式结构是一般中学生常用的结构方式,本文在仔细阅读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成功的三要素——经验技术、无畏勇气、抛开杂念,这三个要素之间互依互补,使得文章分析既全面透彻又深刻有力。

2.对照式

一步与一生

在正确的道路上跨出一步,你的人生会因此而不同。史铁生在二十几岁即遭遇下肢瘫痪,他想到了自杀,可是,经过激烈地思想斗争,最终,他从死亡边缘挣扎出来。如果他不从死亡的边缘跨出一步,他的一生可能要因此改写。

在错误的道路上迈出一步,你只能品尝苦果。成克杰身为人民公仆不想着兢兢业业地工作,却贪图享受,生活腐化。如果他不在腐化的生活道路上迈出一步,他怎么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议论文在结构上采用对照式,能使论述更为有力。例文两段之间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证明了“一步影响一生”这一中心论点。

3.层进式

有所不为

这个社会竞争激烈,原因何在?渴望成功者多嘛。人生一遭,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得有所作为,做出一番事业。有所作为,必得有良好的素质,而我以为,懂得“有所不为”也是素质之一。

生活中充满了诱惑,人性的弱点使有些人经受不住诱惑。于是有人因为万事皆为而误入歧途,虚掷光阴,浪费青春。在我看来,至少在青春年华,对那些无益身心事,应当坚持“不为”的方针。

当然,这并非易事。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不为”无益之事呢?首先,恐怕应当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目标,并用是否符合理想来判别该为还是不该为。其次,必须培养自己的自制力。因为“拒”是需要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的,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制力,将会一事无成。再次,还应该持之以恒。有些无益之事,短时间的不为也许不难做到,可如果时间一长,难免产生自宽自宥的放松心理。需要我们经常地检查自己、审察自己。总之,不为无益事,才成有用人。

不为无益之事,是否意味着有益之事皆可为呢?也不尽然。有益之事固可为,但也要有选择。人生苦短,精力有限,什么都想为,平均用力,结果很可能什么也为不好,为不到头。

人生有限,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明乎此,则能善处为与不为,成就辉煌人生。

所谓“层进式”,就是在论述过程中渐次加深对论点的剖析,它很符合人们认识问题由浅入深的规律。

四、叙议三模式

1.叙后议论式。

自信、但不能盲目

三国时蜀军大将马谡镇守街亭,把20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马谡仍然坚持己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书,曾献计于诸葛亮,助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2.以议带叙式

打破“规则”又何妨

然而,现实生活又总是复杂多变的。有些时候,如果硬拿原有的规章、制度去套,不仅有悖常情常理,而且势必影响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计民生。不信,你看,“两弹一星”的研制,“探月工程”的推进,需要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扫黄、禁毒活动的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必须多个部门密切配合。不打破政出多门的藩篱,不打破原有的规则、规定,难道办得成吗?

3.叙议融合式

生命因思考而精彩

我们敬佩袁隆平先生,他的时时思考、天天探索,堪为我们后辈的楷模。当他还是个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时,就敢于做着颠覆世界权威的思考;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依然专注于田间,全心全意地进行科学的探索。他的思考探索不仅使中国人填饱了肚子,更帮助世界大多数人摆脱了饥饿。思考,为他赢得了无数荣誉;探索,为他带来精彩人生。

★作者单位:江苏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常识作文
靠不住的常识
健康常识我知道
健康常识我知道
常识:哪杯更冰凉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超越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