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叶圣陶“瓶子观点”探究语文课堂教学

2015-01-31黄颖

中学语文 2015年36期
关键词:叶圣陶瓶子语文

黄颖

以叶圣陶“瓶子观点”探究语文课堂教学

黄颖

叶圣陶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既做过中小学教师,也当过大学教师,其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是其思想和理论的强大支撑。

一、叶圣陶的“瓶子观点”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基础教育中刮起了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瓶子”的不正之风,学校所教的知识与生活严重脱离。在这种情况下,叶圣陶先生于1957年5月发表了著名的文章《“瓶子观点”》。

1.何谓“瓶子”

叶圣陶说:“我觉得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有一些老师把学生看成空瓶子,……可以装东西。”“瓶子里短少些什么,就给装进什么。”“正因为把学生看成瓶子,‘装进些什么’的想头不召自来。怎么‘装’,一方面讲一讲,一方面听一听,在一讲一听之间,东西就装进了瓶子。东西既然装进了瓶子,瓶子里既然装进了东西,不是立刻会起作用吗?这诚然是个好意的愿望,可惜这样的愿望不免要落空。”

2.“瓶子观点”的后果

叶圣陶认为:“瓶子是装东西的,当然不会独立思考。”“东西装在瓶子里,东西自东西,瓶子自瓶子,不起什么混合作用或是化合作用。两种作用都不起,还有什么旁的作用呢?于是巴望起作用的愿望落空。”

3.正确态度与作法

“我们有个好传统,求知识做学问要讲 ‘躬行实践’,要讲‘有诸己’。知识学问不是装饰品,为了充实生活,为了做社会里一个有意义的人,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我们要求知识做学问。小学生中学生学的东西虽然浅,道理也一样。因此,什么东西都不能装了进去就算,装了进去考试能得五分也未必就好,必须使所学的东西融化在学生的思想、感情、行动里,学生的思想、感情、行动确实受到所学的东西的影响,才算真正有了成效。这不是‘装’的办法所能做到的,这必须用名副其实的教育。讲一讲,听一听,固然也有必要,可是一讲一听不就等于教育。”并提出“运用种种方法,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东西化为自身的东西 (这就是 ‘有诸己’),能够‘躬行实践’,才是名副其实的教育”。

二、当代语文课堂的“瓶子”现象

叶老在文章中批评的“瓶子观点”,在当今的教育中依然存在,不仅没有绝迹,而且与50多年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1.“填鸭式教育”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爱把受教育的人看成瓶子。瓶子里短少些什么,就给装进什么。”这就是后来我们又称为的“填鸭式教育”——学生缺少哪方面的知识,我们做教师的就“把各种知识、各项道德条目装进去,今天装一点,明天装一点,直到该装的东西全装进去了,就算功德圆满。”这也是“满堂灌”应试教育的开始。教师讲一讲,学生练一练,在讲与练之间,总在不自觉中把生动鲜活的阅读教学做得枯燥而单调。不少教师一味地想讲深讲透,或者想通过加大课堂容量来提升课堂效率,以致剥夺了本该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实际教学效率却不高。

2.课本与生活脱节

“认为多读几篇‘劳动教材’就可以加强劳动观点,热爱劳动,……天下事有简单到这般地步的吗?”这反映出的问题就是课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的严重分离。“装瓶子”的教学,生吞活剥、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生学到的是死知识,结果学生高分低能。知识不能有效地转变成学生将来服务社会、实现理想的助推剂,应试教育让学校教育的宗旨完全迷失了应有的方向。

3.快餐文学的流行

“快餐文化”就是只求速度不求内涵的一种现象,比如看名著只看精简版。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缩减版的名著,美其名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然而质量却让人担忧。如一本适合少年儿童看的图书,里面的内容过滤得极其简单,每一页半页的插图和简单的几句话,这样的一本书只需要半个小时可以看完。删减后的图书抹杀了原著的韵味和语言文字的魅力,只见“骨架”而无“血肉”。在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囿于各种原因不去细读文本,不去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为应试的目的。

三、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1.做“善教”的教师

叶圣陶主张: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教师要在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策略上精当选择,以学定教。必须多一点思考如何让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他反对教师上课一味地灌输,而忽视学生个体的特点,侵占了本来留给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反省的时机。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每一位教师都要善于思考并运用好的教法指导教学。比如在《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上,为避免教师枯燥乏味的干讲、学生被动无趣的接受,本人多采用分组自学的方法,以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一步,各学习小组提前认领篇目,组内进行分工,要求全员参与。第二步,课前教师指导。第三步,学习小组课堂汇报。第四步,教师总结和补充。第五步,教师课后反馈。如此设计的课堂教学,既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同时教师给予适时必要的总结和补充。各学习小组各有特点,课堂呈现多样化,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效果。

2.育“善学”的学生

叶圣陶主张,教育过程必须由教师本位转变为学生本位,由传授现成知识道理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必须“把倚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把尊重和激发学生主体自主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叶老认为,一方面靠教师善教,即多方设法、相机诱导,让学生学会自学。另一方面靠学生自己学会自学。自学就是自己主动地从社会各方面接受教育。语文教师通常会布置学生做摘抄、积累和读书心得,本人就常常从学生的这些软作业中惊喜地发现了很多亮点,只要语文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方向,他们就会迅速整合个人的观察力、创新力、思考力,所呈现的作业必定是独具个性的,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若教师还能给予他们及时的肯定,学生则必定充满乐趣、充满自信地投入到今后的语文学习中。

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不可能凭借教师的传授被学生简单地接受。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而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最终要靠学生来完成,教师只是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情感的碰撞,思想的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展示自我,张扬个性。

3.课内外融通

学习语文工夫在书外。一个学生,学习语文若不能跳脱书本,拘泥于教科书的字字句句,那么,语文学习就沦为了机械呆板的毫无意义的重复性劳动。久而久之,学生也便失却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是生活化的,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所以,不管教者还是学者都要认识清楚:教科书不过是个纲领,是宾,真实的事事物物才是教学的材料,是主。

语文教学也是阅读的教学,识文字、读文学,从中认识人生,感知人生。善于阅读的人,他所见的人生一定比不常阅读的人来得深广。语文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阅读。学生通过阅读,不仅能学到很多知识,开拓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还有利于巩固课内所学知识。教师对阅读的指导要及时、要精选,要让他们开卷有益、读有所得、学有所用。本人所在的学校就有书香校园文化节的活动,邀请专家来校讲座,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读书体悟,举办读书沙龙,增设阅读课,让学生充分的、自由地阅读。文学社的活动也是异彩纷呈,鼓励学生读写结合,踊跃投稿。书香班级、书香个人的评选也是大大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第三中学校。

猜你喜欢

叶圣陶瓶子语文
瓶子赛跑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为什么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
瓶子赛跑
别把你的瓶子随手扔掉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