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两个“问题”看词人独具匠心的思想表达
——《念奴娇·赤壁怀古》内容的特殊化处理

2015-01-31程家平

中学语文 2015年36期
关键词:念奴娇词作入世

程家平

从两个“问题”看词人独具匠心的思想表达
——《念奴娇·赤壁怀古》内容的特殊化处理

程家平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中具有豪放风格的代表作。词作借写自然之景(赤鼻矶壮景)、古人之事(周瑜、赤壁之战)来表达词人的人生之感(人生如梦),是传世之经典名篇。然而,在全面把握词作内容的基础上,仔细推敲词句时发现,词作存在两个有悖史实的“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出现,是词人无意疏漏,还是有意为之?通过仔细分析这两个问题,把握词人的生平遭遇,走进词人的思想和情感世界,或许可以找寻最终的答案。

一、两个“问题”的提出

1.“地点”问题:作者所游的赤壁是黄州(湖北省黄冈市)城外的赤鼻矶,在长江北岸。而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在蒲圻(湖北省赤壁市西北),在长江南岸。两者并非同一地点。

2.“时间”问题:史书记载,小乔嫁给周瑜为建安四年(199),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208),此时小乔嫁周瑜已九年。而文中写到赤壁之战之时“小乔初嫁了”,与史实不符。

二、两个“问题”的分析

1.“地点”问题分析

学界研究普遍认为: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位于蒲圻(今天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作为一代文豪的苏轼知晓此时所游的湖北黄冈城外的赤鼻矶,并非赤壁之战的古战场,词中“人道是(当地人说)”一句已有提示。那么词人明知此赤壁非彼赤壁,其意欲何为呢?

其实,此时词人作为一名文学创作者,并不十分关注此地是否是赤壁古战场,也无心考证(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内心极度愤懑、失意),其意在于借题发挥,引出赤壁之战这一历史性著名战役,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引出此场战役的核心人物——周瑜。

词的下阕极写周瑜的年轻有为、风流倜傥、功成名就,其目的是与词人当下的壮士暮年、早生华发、功业未成的境况形成鲜明对照。两相对比,词人的那份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自然生发出来。所以,地点的“错误”选择,是为历史事件的展开、历史人物的出现服务的,最终是为词人思想情感表达服务的,其效果是将词人的情感表达推向了高潮。

2.“时间”问题分析

苏轼此处用一“初”字写尽十年岁月,除展现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功成名就外,其深意在于想表达:十年时间,对于人生而言可能是漫长的,但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不过是一个短短的瞬间。当年的周瑜,曾经是何等令人羡慕、嫉妒和向往。可在如今看来,不过是人类历史长河的浪花一朵,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最终都被历史湮没。这样一比,苏轼的内心便从忧愤之情中获得了超脱和释然。此处,词人抒发了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三、对两个“问题”的深入思考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词人缘何会有如此独特的性格和情怀呢?

按照“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品读这篇词作,我们发现词人一生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思想性格呈现出复杂矛盾的特点。其思想在本词中的具体表现为:词人既有积极入世、壮志难酬的儒家情怀,又有超脱出世、平和自然的道家、佛家境界。入世,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恩怨、得失、利害、成败等作为行事待人的基本准则。出世,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苛求完美的心态对事。一个人入世太深,易陷入繁琐的生活末节,把实际利益看得过重,难以超脱出来冷静全面地看问题。这时就需要有点出世的精神。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对有些东西看得淡一些。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以这种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业,就会事半功倍。所以,词人最后自然生发出“人生如梦(美好、易逝)”的深沉感慨。

他的这种人生态度,成为了后代文人士大夫敬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大夫的两种处世态度(入世、出世)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大夫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词人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念奴娇词作入世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念奴娇·脱贫振兴迎二十大
出入相宜天地宽
奇酿出汉塞,银樽入世巅——银色高地酒庄
念奴娇 国庆(外三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 ·白衣兴颂
论帝王词作与尊体之关系
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差额分布问题研究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