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

2015-01-31周永芹胡翔勇刘爱华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医学部集权医学院

赵 云,周永芹,胡翔勇,赵 琦,刘爱华

(三峡大学医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深化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

赵 云,周永芹,胡翔勇,赵 琦,刘爱华*

(三峡大学医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分析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合并后医学教育管理模式的演变及利弊。提出进一步深化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以及符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的改革目标、原则、具体思路和初步的探索实践。

临床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实践

高校合并是国家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重大举措,根据“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已并入综合性大学。并校后十几年来,各医学院校总体来讲得到了快速发展,医学教育与其它学科门类交叉融合,学科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识教育与人文社科教育促进了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综合性大学平台也有利于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形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但是,并校后医学教育缺乏自主权,学校对医学教育的规律和特殊性缺乏足够认识,医学院与附属医院的密切联系被行政上强行切断等等[1],对医学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各校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了不同的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并在运行中不断加以调整,逐步形成了集权、分权、集权分权结合三种管理模式[2],而三种模式各有利弊,需要不断加以探索改进。

一、并校后医学教育管理模式变革及其利弊

1.大学—医学部(院)实体型管理模式。这是一种分权管理体制,采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特点是并校后原医学院校的基本体系没有打散,直接转变为医学部(院),形成大学所属的二级管理实体,对医学教育实行相对独立的人、财、物管理职能。医学教育各院系隶属于医学部,保持了医学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能较好统筹协调医学教育各部门各学院、特别是附属医院和临床学院共同完成医学教育人才培养任务。这种模式的不足是机构重复设置不符合高校合并宗旨,学校和学院之间的医学部增加了管理层次,医学教育相对独立,导致医学教育体系处于半封闭状态,不利于医学与其它学科门类的交叉融合,不能最大程度发挥综合性大学办医学教育的优势。

2.大学—医学部(院)虚体型管理模式。这是一种集权管理体制,采用“以条为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进行管理[3],特点是并校后原医学院校的体系被完全打散,保留或者重新组建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多个并列的二级学院,直接由大学统一领导,医学部(院)为非管理实体。其优点是学校对医学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强大,减少了管理层次,有利于实施统一规范的管理和学科交叉融合。其主要的弊端是医学教育的系统性、完整性被打破,医学教育各学院之间的内在联系被削弱。实际情况表明,采用该模式的医学院与附属医院关系松散或者附属医院脱离了医学院,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紧密关系被分解,严重影响了医学人才培养质量[4]。

3.大学—医学部(院)拥有部分权限型管理模式。这是一种介于集权和分权之间的管理模式。集权管理保证学校政令统一,学科完全融合,提高了执行力,有利于学科整合、师资队伍建设、资源共享和优化。分权则保证了医学部(院)具有相对的自主性,有利于其按照医学教育规律自主决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相关事宜。采用集权分权模式“条块结合”进行管理,理论上讲是应该能够发挥上述两种模式的优点,克服其不足。但实际运行效果难以确定,往往是好管的有利益的抢着管,不好管的棘手问题相互推诿,使本来很容易办到的事情变得极为复杂繁琐,办事效率不高,工作漏洞多,资源浪费大[5]。

二、深化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现代医学人才培养需要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的支撑,为此,欧美国家大多将医学教育融为综合性大学有机组成部分:美国设在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占88.8%[6],德国30多所医学院校90%以上隶属于综合性大学[7],英国排行前65名的综合性大学中86.1%的学校设有医学院[8]。中国高等医学教育自上世纪50年代参照前苏联模式初独立建院后,经过近50年后,其封闭教育体系越来越明显地制约了医学人才培养质量。随着20年前开始的全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医学院校大部分进入综合性大学。

并校后借助综合性大学平台以及多学科优势,医学教育水平有了一定提高。然而,由于地方医学院校自身原因,合并后多数采用了大学集权管理模式,给医学教育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学校管理机构重叠,横向管理壁垒,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失去法人地位的医学院,与校外联系合作受到了制约,医学教育各学院的自主权和办学积极性都有不同程度降低。大学职能部门管理中更多强调办学共性,医学教育规律中的特殊性得不到足够重视,“一刀切”现象时有发生[9]。附属医院脱离医学院划归大学管理后,直接导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紧密联系被分解,医学院与各临床学院间关系松散,教学、学工部门的协调、统筹、管理职能明显削弱,协调起来难度增大,形成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因此,进一步深化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相应协作机制,对促进医学教育更好更快发展非常必要。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目标及实践

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我们并校后医学教育一直采用集权管理模式,办学中弊端日益显现,进一步深化改革应该如何走?我们逐渐形成了如下的思路并开展了实践探索。

1.遵循“四个有利于”的改革原则。深化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四个有利于:有利于遵循医学教育规律,促进医学教育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校整体综合实力的提升。

2.更新观念,调整管理模式,保证医学教育系统性。充分认识到过去单科医学教育体系相对封闭,理念相对保守,学科结构单一,素质教育薄弱、办学条件有限,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而医学院校融入到综合大学以后,实力大大提升,处于湖北省属高校领先阵营:2010年开始研究生教育,2003年开始留学生教育,科研及学科建设处于省属医学院校领先地位。但是,并校后的集权管理模式也对医学教育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合并以来,医学教育逐渐形成了“医学院+7家临床医学院”的架构,集权管理模式下,没有权限和职能,医学院仅凭工作机制难以真正领导和统筹医学教育的各方面的工作,成为最突出的问题。为此,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赋予了医学院一些统筹职能,有了一点集权分权管理的端倪。发展到今天,学校逐渐达成共识,决定进一步调整管理模式,成立医学部,并使之成为医学教育管理实体,直接管理医学相关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这种“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医学教育管理体制,真正做到了管理权限重心下放,恢复了医学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3.尊重医学教育特殊规律,建立相应管理体制。医学教育具有不同于其它高等教育的特殊规律,主要表现为人本性、实践性、系统性、长学制、高投入、国际化[3]。(1)人本性:医疗活动服务对象是人,医学生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良好的人文底蕴、关爱生命和团队合作精神。(2)实践性:医学是经验与实验科学的结合,实验实习教学多,必须有良好的实验室条件,附属医院作为医学教育的最重要部门必须具有丰富的床位、病人和病种等资源,才能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我校整合社会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加入医学教育行列,有力地保障了临床实践教学需要。(3)系统性:学科特殊性决定了医学教育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个主要环节,各阶段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不可忽视其内在联系,人为切割。我校改革管理体制,成立医学部,保证医学教育的系统性。(4)长学制:医学教育内容涉及面广、课程多、周期较长。三峡大学合并初期,采用一刀切,将医学教育学分大幅压缩,影响教育质量。后来才遵循特殊规律将医学教育学分定为260学分左右。(5)高投入:医学教育属于精英教育,质量要求高、实践性强、师生比高,这些因素导致医学教育成本很高。国外医学教育成本显著高于其它专业,国内教育部部属院校医学生生均拨款也达到了27000元,相比而言地方院校医学教育的投入还要进一步增加。

4.处理好与附属医院及临床学院的关系,建立良好运行机制。附属医院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借助大学资源和综合平台更好地开展医疗科研,提高服务水平,同时,附属医院的发展又为医学教育提供了更好的临床教学条件,两者是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不可分割[4]。因此,应本着有利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育的协调,有力于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积极探索,进一步优化附属医院校内管理体制机制。我校还有6家非直属临床医学院,其统筹协调问题更加突出,为此,学校先期成立了临床教育管理中心,采用“六统一”机制对临床教学进行实质性管理。近期将成立实体性的医学部,统一管理医学院、附属医学及各临床医学院,一起承担医学教育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任务,共谋医学教育更大发展。

[1]王德炳.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医学教育,2005(2):1-4.

[2]毛 磊.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述评[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1):16-17.

[3]陈维嘉,张爱龙,董会泽.巩固体制改革成果推进并校各方共赢[J].中国高等教育,2005(24):9-13.

[4]郭永松,李 佳,周建军.关于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3,24(10):47-49.

[5]卢捷湘,胡盛明,陶立坚.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模式探讨[J].医学教育,2003(1):1-4.

[6]凌保东.中美高等医学教育比较及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7):33-35.

[7]郭永松,王家兰,李 佳.德国高等教育和高等医学教育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1):1-4.

[8]王庭槐.英国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研究[J].医学教育,2005,2(1):84-90.

[9]郭 伟,曹亚军.对综合性大学高等医学教育体制改革的反思[J].医学与哲学,2008,16(4):643-648.

G527

A

1002-1701(2015)06-0015-02

2014-02

赵 云,男,硕士研究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医学教育管理工作。

2012湖北省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2012245)。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6.008

猜你喜欢

医学部集权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
右江民族医学院全科医学院简介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日本的高原肺水肿
安徽省立医院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苏共对列宁民主集中制思想的背离与嬗变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开封大学医学部举行2014年实习就业校园招聘会
集权与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