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导师制”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2015-01-31高哲学王洪恩王书福潘兴丽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导师制学位

吉 峰,高哲学,王洪恩,刘 宁,王书福,潘兴丽,白 波

(济宁医学院,山东 济宁 272067)

“复合导师制”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吉 峰,高哲学,王洪恩,刘 宁,王书福,潘兴丽,白 波*

(济宁医学院,山东 济宁 272067)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品德高尚、能适应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导师队伍,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复合导师制”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复合导师制

2009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双导师制”的指导性意见。“双导师制”成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导师队伍建设的标志。在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以“专业学位+导师”为关键词,检索到43篇相关文献,分别介绍了我国在教育、会计、工程、金融、药学、翻译等专业实施“双导师制”的情况[1]。“双导师制”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双导师制”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却不甚适合。这主要由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所决定。众所周知,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一对一”,即一个导师指导一个学生。而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多对一”,即多个导师指导一个学生。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期是三年,半年在学校上学位课,一年半在临床各二级学科科室轮转,只有最后一年进入导师所在专业科室学习。举个例子,一个心血管内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按照目前专业学位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行的培养模式,学生必须在除心血管内科以外的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等10个左右内科科室轮转,接受一年半的轮岗培训及考核。轮转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的关键期,也是临床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培养最大的不同之处。学生轮转期谁负责培训?谁负责考核?谁负责监管?是科主任?教学秘书?还是副导师?从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中,我们检索到了4篇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导师”相关的文献[2-3],都没能很好地解决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期的培训与管理问题。

按照我国研究生培养的相关要求,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导师就好比是木桩,对科学学位研究生来讲,一个木桩就可以决定一个学生的质量,木桩越深,导师越有内涵、有深度,培养的学生质量也就越高;而对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来讲,一个木桩是不能决定学生的培养质量的,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一群功能相等的木桩搭建起一个稳固的平台,既需要呼吸内科的导师,也需要消化内科的导师,哪个木桩都不能少,哪个木桩都重要。因此,在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复合导师制”这样一种导师队伍的建构模式,以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轮岗期的培训质量。

一、什么是“复合导师制”

“复合导师制”是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制定的一种导师遴选和管理制度,其特点是一个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导师由一名专业导师和多名轮转科室的导师共同组成的导师群。专业导师负责研究生的总体培养计划的制定、轮转科室及轮转导师的选择、毕业论文的指导等;轮转导师负责学生轮转科室的临床培训及考核,轮转科室的导师选择要写在学生的总体培养计划中,培养计划在学生入学一个月内由专业导师和学生商讨共同完成并交研究生处备案,以供研究生处对导师进行管理和监督。

二、“复合导师制”的导师遴选条件

医学专业学位“复合导师制”的导师遴选条件与科学学位导师遴选条件不同。医学科学学位导师遴选条件通常是:要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较高的科研水平,对近5年发表的学术论文、申请的科研项目及研究成果获奖有严格的量的要求。科学学位导师的任务是培养在某个医学领域掌握一定科研方法、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因此,导师的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是科学学位导师遴选的核心条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导师的任务是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身心健康”的高级专门人才,技能要求是培养“会看病”的医生,即具有一定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或者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具有一定“诊疗”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导师对疾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水平是专业学位导师遴选的核心条件。

临床医学教育是一种和经验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生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工作经验不断丰富,诊疗水平不断提高,技术职称也不断提高。一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生,应该是至少有10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并熟练掌握本学科疾病的诊疗技术的高年资医生。这种医生作为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导师,我们认为是符合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条件的。

为了保证“复合导师制”能在一个较高的平台运作,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导师应该在具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资质的医院即国家统一认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工作和带教,以保证研究生轮转期间的教学质量。

三、“复合导师制”的导师培训内容

有一项研究显示[4],87.9%的导师同时承担着科学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在培养过程中,只有12.1%的导师对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的研究生采用了显著不同的培养模式,77.1%的导帅对两种不同学位类别的研究生采用了基本相同的培养模式,10.8%的导师采用了完全相同的培养模。这一研究结果说明,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不清楚,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等同于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复合导师制”导师培训的内容:(1)了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会看病”的医生,强调诊疗技能的培训; (2)了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1.5年轮转+1年专业培养,1.5年由各科轮转导师负责培养,1年专业由专业导师负责培养,明确研究生培养各阶段导师的职责;(3)了解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的特点,论文的选题、写作与指导;(4)学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及学生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5)学习导师管理的各项制度,包括导师遴选条件、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管理办法、研究生培养经费的管理与使用;(6)聘请其他高校优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传授经验、现场培训。(7)解读国家关于研究生教育的政策与法规、研究生教育的形势与任务等。

四、“复合导师制”的管理体系

(一)导师遴选的管理。

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导师的质量是培养研究生质量的保证,为此,我们严格导师遴选制度,把责任心强、临床业务能力高的临床教师选拔到导师队伍中来;把不能胜任专业学位导师的教师清除出导师队伍,采取能上能下、有进有出的管理方法,严把导师质量关。

(二)导师评价机制。

科学学位研究生导师的评价体系重视导师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相应的客观评价指标是发表多少篇SCI论文,获得多少科研成果等。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不同,学校对导师的评价体系做出调整。专业学位导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高超的临床诊治技术和能力,强烈的人才培养意识和人才培养能力。因此,学校更加重视人才培养结果,把学生临床考核成绩,作为专业学位导师带教水平的评价标准。同时,学校还设立了导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体系。专业导师对轮转导师的评价,学生对专业导师和轮转导师的评价,学校将评价结果作为专业学位导师考核的重要指标。

(三)导师激励机制。

为转变研究生导师轻专业学位、重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观念,调动导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积极性,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在专业学位导师课时津贴、工作量计算、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优惠;对优秀的专业学位导师应给予奖励、招生优惠等激励措施。学校还专门设立了优秀专业学位导师奖,来奖励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成绩优异的导师。

“复合导师制”把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这一理念贯穿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每个阶段,责任到人。改善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轮转期管理失控、责任不明的局面。2015年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起草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 (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出了“硕士生的指导教师包括学术指导教师和临床能力训练的指导医师。学术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指导硕士生学位论文工作;各轮转科室需成立指导小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训练”的“复合导师制”的观点。几年的实践结果显示,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一年好过一年,这与“复合导师制”的实施是密不可分的。

[1]邵 波,陈大忠,王英新.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双导师制的诱导与调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145-147.

[2]赵桂秋,徐娜娜,车成业,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施行双导师制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4):124-125.

[3]张静波,唐 莎,赵景宏,等.肾内科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组制度教学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6):1123-1124.

[4]祖雅琼,刘艳霞.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4):500-502.

G643.2

A

1002-1701(2015)05-0121-02

2014-07

吉 峰,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心理学、教育管理。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三结合、四证书”培养模式探讨”(项目编号: SDYY12016)。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5.064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导师制学位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