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与质量视域下医学留学生汉语言文化传播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

2015-01-31韩记红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汉语言学习动机动机

李 静,韩记红

(大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教育管理

规模与质量视域下医学留学生汉语言文化传播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

李 静,韩记红*

(大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医学留学生汉语言文化教学是中国文化传播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5W”传播模式理论及医学留学生汉语言文化教学现状的研究,创新传播机制是改变目前医学院校汉语言文化教学“四多四少一缺乏”现状的有效途径。教学实践证明,创新医学留学生汉语言文化传播机制能有效提高医学留学生汉语言文化教育教学质量,扩大汉语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医学留学生;“5W”传播模式;汉语言文化传播模式;传播机制

一、背 景

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留学中国计划》中明确指出,今后的工作方针是“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1]。近几年,来华留学生规模逐年扩大,据官方数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3年底,来华留学生人数达356,499人,其中医学留学生近四万人,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1.22%。面对如此庞大的医学留学生群体,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化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不仅关系到医学留学生的整体教育质量,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5W”传播模式理论要义

“5W”传播模式理论是1948年由传播学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Dwight Lasswell)在其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首先提出来的。“5W”传播模式,即“谁(Who)、说了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2]。该模式清晰地阐述了社会传播的基本过程和五个基本构成要素,揭示了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点,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来华医学留学生汉语言文化传播现状

医学院校留学生汉语言文化教学目前普遍存在“四多四少一缺乏”的问题。

(一)传播者方面:兼职教师多专职教师少。

医学院校对外汉语教师中外聘和兼职教师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专职教师很少。有的院校所谓的专职汉语教师除了上课还要管理学生,身兼数职,根本无法潜心研究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另外,没有专职的中国文化教师,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传播内容方面:语言课多文化课少。

许多院校中国文化课课时过少,六年中只开设32学时,根本无法达到有效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更遑论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了。

(三)传播对象方面:缺乏对医学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

在中国知网期刊上,输入主题“医学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搜索结果为0篇;输入主题“汉语学习动机”,并含“医学留学生”,搜索结果还是0篇。这是传播构成要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的缺失,亟需加强对传播对象的深入研究。

(四)传播途径方面:理论课多实践课少。

目前,医学留学生的语言课和文化课都是以理论授课为主,缺少体验课和实践课,这对于本来就生活和学习在英语封闭环境中的医学留学生是非常不利的,亟需增设文化体验和文化实践课。

(五)评价手段方面:形式单一。

长期以来,期中、期末考试是主要评价手段,缺少形成性评价手段,导致“成绩与能力脱离”。

四、创新医学留学生的汉语言文化传播机制

“5W”传播模式理论从五个层面为创新医学留学生汉语言文化传播机制提供了可行的路径,针对五个层面的现状,创新出“五个二”的传播机制,即“两个机制、两项结合、两个制度、两项合作、两个主动”。

(一)加强教师管理的“两个机制”。

教师是传播主体,直接影响着传播效果的优劣。为此,建立中国文化课教师专职机制,使授课教师直接隶属汉语教研室统一管理,确保文化理论课、文化体验课和文化实践课的顺利进行;另外,实行教师培训机制,定期开展语言文化为主题的教师培训活动,聘请相关研究专家开设讲座,提高医学汉语教师的中国文化自觉意识,使教师具备发现文化符号并透过符号挖掘深层寓意的能力。

(二)丰富教学内容的“两项结合”。

建立“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打破在华六年只有一个学期开设32学时中国文化课的旧体系,建立每学期均设文化体验课、每学期均设文化实践课的新体系。实现“课堂讲授、文化体验、文化实践”三步走,培养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理解、甚至是认同。

(三)强化学习动机的“两个制度”。

研究医学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在RodEllis的动机理论指导下,对161名医学专业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分析,实证数据证明医学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分为四种类型[3]:工具性动机(41.599%)、融合性动机(9.449%)、成果性动机(8.241%)和外在动机(7.109%)。其中工具型动机解释方差的41.599,是主要动机类型。工具型动机特点是为了“有用”而学,因此,制定控制医学留学生工具型动机强度的管理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两项制度分别为“两考试”,“一挂钩”。

1.“两考试”,第一次考试是在第二学期结束后,从汉办汉语水平考试题库随机抽取HSK三级考题,180分以上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医学汉语学习,不然,需补考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第二次考试是在第四学期医学汉语基础篇结束后,考题选自校内医学汉语水平考试题库,满分100分,60分以上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临床医学汉语学习,不及格的学生处理同上。

2.“一挂钩”,将两次考试的分数纳入当年的奖学金评定,从教学管理制度上强化动机强度,变被动局面为主动。

(四)拓宽教学渠道的“两项合作”。

汉语言文化教学是一项民族事业,应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资源共享,协助创新,共同实现“规模与质量”的持续发展。

1.与语言大学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活动;聘请优秀教师走进中国文化体验教室,讲授中国文化公开课,形成教师互学、学生共进的良好局面。

2.与社会团体合作,创建“中国文化实践基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传播中国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

(五)多元化评价体系的“两个主动”。

建立形成性与总结性、理论考试与文化活动评价、能力评价与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4],增加考量因素,尽量科学地体现语言和文化、理论和实践、成绩和能力的有机性,全面培养留学生主动融合、主动探索能力,并实现动态管理新常态。

五、结束语

医学留学生汉语言文化教学是文化传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承担着传播中国文化、扩大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职责,其柔性手段和隐性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来华医学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以“5W”传播模式理论为指导,创新医学留学生汉语言文化传播机制,是提高汉语言文化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是培养“知华、友华”优秀毕业生、促进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工作[5],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

[1]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DB/OL].http://www.moe.gov.cn/ publicfiles/.

[2]〔美〕哈罗德·拉斯韦尔,谢金文译,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Rod Elli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75.

[4]Howard,Multiple intelligences:New horizons[M].New York,2006: 4.

[5]Joseph S.Nye,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M].New York:Public Affairs,2004.

Innov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language-culture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ale and quality

Li Jing,Han Jihong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Dalian 116044,Liaoning,China)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teaching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is an organic part of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Based on the“5W”communication pattern the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teaching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students,the innovated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proves effective to change the present situation,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to expand global influenc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International medical students;“5W”communication pattern;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communication model;communication mechanism

G648.9

A

1002-1701(2015)05-0017-02

2014-07

李 静,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留学生汉语言文化教育教学。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管理分会2012年度科研课题资助项目(高留分会课题2012Y013);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JG13DB207)阶段性成果;2013年度大连医科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DYLX13089)资助项目。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5.009

猜你喜欢

汉语言学习动机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