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5-01-31夏晶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19期
关键词:人格化职业倦怠职称

夏晶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呼吸科,浙江杭州 310012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1]。护士由于各种压力源感知和应对能力的不平衡易产生职业倦怠[2],职业倦怠会使护士身心健康受影响,造成严重后果[3]。该研究旨在对杭州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现状进行调查,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更好地对护士职业倦怠进行干预,提高护士职业健康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浙江省杭州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共658名为研究对象。被调查对象目前正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且满1年以上;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58份,回收有效问卷622份,有效回收率94.53%。

1.2 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自行设计,包括年龄、性别、工作年限、用工性质、学历、职称、月收入等。②中文版护士职业倦怠量表[4]:由Maslach等编制,量表包括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22个条目。采用7级评分,其中情感衰竭:<19分为轻度,19~26分为中度,>26分为高度;去人格化:<6分为轻度,6~9分为中度,>9分为高度;个人成就感:>39分为轻度,34~39分为中度,<34分为高度。其中情感衰竭、去人格化维度得分越高,个人成就感得分越低,表示倦怠程度越高。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所运用的统计方法包括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护士职业倦怠水平

该次被调查的护士职业倦怠总分为(62.12±10.00),其中情感衰竭得分为(28.00±6.03)(高度),去人格化得分为(8.91±2.79)(中度),个人成就感得分为(25.40±5.73)(高度)。与国内常模[5]比较,该组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维度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而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低于高内常模(P<0.01)。见表1。

表1 护士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s)

表1 护士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s)

项目 情感衰竭 去人格化 个人成就感该组(n=622)国内常模(n=1104)t值 P值28.00±6.03 22.19±9.53 7.21 0.001 8.91±2.79 7.12±2.22 4.28 0.008 25.40±5.73 36.54±7.34 10.60 0.000

2.2 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因素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职称、月收入、用工性质的护士职业倦怠程度不同(P<0.01,或 P<0.05)。见表2。

表2 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单因素分析(n=622)

3 讨论

该研究结果表明杭州地区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职业倦怠普遍存在。分维度与国内常模[5]比较,该组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维度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且严重程度达到高度级别;而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低于高内常模,其严重程度达到中度水平。情感衰竭是职业倦怠最具代表性指标[3],是一种因情感资源耗尽而出现的极度疲惫状态,护士在该维度程度较重,表明其因过度压力负荷而致情绪和生理资源被过度消耗的感受较为强烈。目前临床护士的劳动强度大、突发事件多、医患关系紧张、职业风险大,此种特殊的工作性质及工作环境,使护士工作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医院方面如未能保障安全的工作场地、必要的职业防护、合理的薪酬待遇等将使得护士心理出现严重失衡,一旦超出自我调解能力势必导致其职业倦怠[6]。

该研究表2结果显示,职称、用工性质、月收入是影响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职称越低、月收入越少、没有编制的护士,情感衰竭、去人格化越严重,个人成就感越低。分析原因:职称越高的护士一方面收入相对越高,另一方面职业技能熟练、职业发展受重视,个体压力体验较小[6],职业倦怠感相对较低;月收入方面,收入高的护士,能感受到来自组织的肯定和支持,自身感知到医院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履行,进而激发护士自身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其职业倦怠相对较低;用工性质方面,基于目前医院的管理制度和劳动人事制度的不完善,没有编制的护士和有编制的护士在工资收入、职业发展及退休后待遇方面的差异依然存在[7],且差距较大,致使合同制护士感受到的职业压力过大,职业倦怠明显。可见,医院管理者应加大组织支持力度,针对护士自身的个性特征和岗位特点,加大职业发展和物质支持力度,减少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使其具有责任感及工作热情,促使他们更好地履行工作责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蒋英,李丹,王青霞.护士岗位职业倦怠的评估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1):35-37.

[2]汪令生,李爱霞,赵云,等.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原因分析与干预策略[J].海南医学,2015,26(6):852-856.

[3]徐丽芬.社区医院护士心理契约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2c):179-180.

[4]董旭婷,赵梅.护士心理契约对职业认同水平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45-248.

[5]冯莺,骆宏,叶志弘.护士职业倦怠问卷的测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477-479.

[6]任娟,李世杰,肖婷,等.攀枝花市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管理杂志,2015,31(9):1173-1175.

[7]李赛梅,蒋维连,戴玉琴,等.急诊科护士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3):167-168.

猜你喜欢

人格化职业倦怠职称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浅析纳兰词中自然意象的人格化构建
“服务应特色化、人格化、生态化”——孙瑞哲谈中国服装行业服务升级
论播音主持人语言艺术魅力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