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士层级管理在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15-01-31娄景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19期
关键词:层级病房护士

娄景霞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妇幼保健所,内蒙古赤峰 025500

如今,医疗服务对象的素质及需求随着医疗技术与水平的不断发展亦发生一定的变化,而护理工作的范畴以及内涵也在发生着质与量的改变[1]。近年来,随着该院对护理工作重视程度的增加,结合医院管理“质量、服务、安全、费用”这一主题,为进一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该院开展实施了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另外,还结合连续排班的方式,旨再为住院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为进一步探讨护士层级管理在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该文作者对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前后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全部住院病房的患者、医师以及护士。其中,2013年1—12月未实施护士层级管理;2014年1—12月实施护士层级管理。

1.2 层级管理方法

采用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对临床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分层级与分责任的进行管理,主要管理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临床护理人员技术与工作管理实施层级制管理:住院病房实施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层级管理。其中,高级责任护士有责任与义务对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业务技术与工作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以及考核;②护理工作人员工作结构实施层级管理:根据临床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以及水平等不同进行分组,分别分为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以及助理护士等。责任护士的主要临床工作是对所负责的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实施全责护理;③实施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排班模式:临床采用“APN”连续排班模式,由病房的床位数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分组,每个护理组6个月内责任护士白班固定、辅助护士以及助理护士白班相对固定的排班方式。其中,责任护士采取竞争上岗方式选取。

1.3 效果评价

①病房护理质量水平:病房护理质量由医院护理部组织的质量控制小组根据国家护理管理质控指标进行相关护理质量的评分,评分指标主要包括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病房管理、抢救仪器与药品管理等;②病房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制定专门的调查问卷,分别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以及教学满意度等进行评分。在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前后,随机抽取200名护士进行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随机抽取300给患者、医师、护士、实习护士。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数据的处理以及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前后病房护理质量水平比较

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前,实施前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病房管理、抢救仪器与药品管理评分分别为(89.5±2.2)分、(93.8±2.7)分、(91.6±3.2)分、(91.8±2.0)分、(95.2±2.6)分,实施后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病房管理、抢救仪器与药品管理评分分别为(96.9±2.4)分、(95.4±2.9)分、(96.7±2.6)分、(96.5±1.3)分、(96.5±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前后病房护理质量水平比较(±s)

表1 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前后病房护理质量水平比较(±s)

组别实施前实施后tP基础护理89.5±2.2 96.9±2.4 32.144<0.05消毒隔离93.8±2.7 95.4±2.9 5.711<0.05护理文书书写91.6±3.2 96.7±2.6 17.493<0.05病房管理 抢救仪器与药品管理91.8±2.0 96.5±1.3 27.865<0.05 95.2±2.6 96.5±2.8 4.812<0.05

2.2 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前后病房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比较

实施前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教学满意度分别为82.33%、77.00%、84.33%、74.67%,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教学满意度分别为92.67%、90.67%、92.00%、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前后病房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中的“层级”是根据临床护理人员学历、职称以及水平的不同将护士分为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以及助理护士,并将临床工作职责分层为全责以及辅助两种,从而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层级管理模式[2-3]。层级管理模式下,每名临床责任护士对一组患者进行照顾,完成从患者入院直至离院的护理计划,从而为患者提供较为系统的一体化临床护理服务[4]。目前研究认为,实施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通过建立合适的层级护理人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各层级护理人员工作职责以及内容,并就能够有效的实现护理人员的分层次使用与管理,提高护士自身以及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促进护理人员潜能的释放[5-6]。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临床护理人员层级管理体系。因此,病房所有事务的管理均由护士长统一安排进行。但是,由于辐射面过大,不利于临床上进行深入、细致以及系统的管理[7]。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中,我们对病房护理管理架构进行合理分层,形成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层级管理模式。通过对病房日常护理工作进行不同层面的管理,还可以使护理管理工作更加的深入以及系统化,进而显著提高护理工作执行效率,由上一级护理人员对下一级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技术以及业务水平的指导与考核,从而有效发挥不同职称、学历人员的工作优势[8]。

为进一步探讨护士层级管理在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笔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和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前后病房护理质量水平进行了评分。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后,护理人员在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病房管理、抢救仪器与药品管理等评分方面均较实施前有了较大的进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得临床工作开展更为顺利。另外,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后,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教学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有了较大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有利于满足患者对临床护理的要求,又能够起到临床护理人员良性培养以及管理的目的。

综上所述,通过在病房实施护士层级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推广。

[1]毛冰佳,胡艳丽,魏万宏,等.基于Delphi法的护士层级管理标准体系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6):7-10.

[2]温文莲.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呼吸内科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2):3572-3573.

[3]张莉,彭刚艺,刘雪琴,等.连续性排班模式有助于推动护士分层级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18-121.

[4]杨丽敏,叶新芳,王涤菲,等.国内外护理层级管理的应用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33):4161-4164.

[5]甘红霞,赵庆华,谢莉玲,等.基于岗位管理的病区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职责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7):1-6.

[6]雷冬英,叶绿芝,麻妙群,等.基于层级管理的培训师模式在护理操作技能培训考核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1):798-799.

[7]林海红.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36-1838.

[8]祝贺,白井双,田卫东,等.护理层级管理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护理研究,2014,(26):3206-3208.

猜你喜欢

层级病房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换病房
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