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导向教学法在输液工具和穿刺部位选择培训中的应用

2015-01-31潘秀云李燕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19期
关键词:输液导向工具

潘秀云,李燕

如东县人民医院儿科,江苏如东 226400

静脉输液是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方法[1],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而静脉穿刺是护士每天都在重复的操作,不应该仅仅追求一针见血,更应该追求合理选择静脉输液工具和正确选择穿刺部位。规范化的操作,不但可以减少穿刺次数和操作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使病人得到安全的治疗。为了更安全、有效地将药物稳、准、快、好地输入到患者体内,正确选择输液工具及穿刺部位在临床工作中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注。为使该院的护理人员尽快掌握新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正确合理选择输液工具和输液部位,降低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研究人员对照《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和INS(美国护理学会)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找出不足之处,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对全院护士进行培训指导,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4年9月16日(实施项目导向教学法培训前)研究人员对全院21个护理单元所有住院病人(A组591例)(不包括输液中心)采用横断面调查方式,调查所有病人输液部位与输液工具的选择,于2014年12月24日(实施项目导向教学法培训后)再次对全院21个护理单元所有住院病人(B组636例)进行横断面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归档,将培训前后的两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

2 方法

2.1 调查方法

由美国BD公司提供的静脉输液横断面调查表。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4年9月16日和2014年12月24日两次由该院经过培训的16名护士长对全院21个护理单元所有住院病人进行静脉输液横断面的调查,了解输液部位与输液工具的选择。

2.2 培训方法

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对全院护士进行培训,并按PDCA循环法进行改进提高。静脉治疗小组首先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护理人员不能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及输液工具的原因,然后制定了总目标,要求全院护士严格执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逐步与国际接轨。然后对目标内容逐条进行分解,逐步达标。如:3个月内使护士掌握主动静脉治疗理念,输液治疗前按护理程序的方法对病人主动评估评估;熟悉并掌握人体静脉系统解剖;掌握各种穿刺工具的特点、穿刺手法、留置时间、维护技术等;复习PVC的规范操作、学习PICC、CVC操作流程、学习并会进行PVC、PICC、CVC的维护等。熟悉药物外漏及静脉炎、血栓等并发症的原因、表现和处理等[2]。每个目标分派专人跟踪负责。培训时分层进行。首先静脉治疗小组全员培训,掌握项目导向教学法及要达到的项目目标。然后静脉治疗小组组长对护士长与质控员培训,在临床科室的带头人中形成一种理念。最后护士长质控员对科室护士进行培训,包括目标、应达到的要求、实施步骤、操作流程、完成时间等。研究人员将培训内容制成表格发放到每个科室,护士长质控员以科室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共同完成目标,静脉治疗小组深入科室进行实例指导,如指导临床护士如何评估患者、选择输液工具、输液部位等,并开展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提高护士主动参与、主动执行的意识,对各护理单元的存在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及时提出帮助纠正,进行再培训、再检查。并结合2014年9月16日医院静脉治疗横断面调查中拍摄的存在问题为案例进行讲解。

2.3 评价标准和方法

卫计委2014-5-1实施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和INS(美国护理学会)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

2.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调查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2个调查日规定时段医院静脉治疗输液工具选择方面比较

12月24日(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培训后)钢针的使用率为48%,而留置针选择比例为49%,与9月16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针作为主要输液工具使用量仍然比较大。而2个工作日的PICC及CVC使用率仅占1%~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个调查日医院静脉治疗输液工具选择构成比[n(%)]

3.2 比较2个调查日规定时段静脉治疗非正常或欠合理静脉穿刺部位选择

2个调查日规定时段静脉治疗非正常或欠合理静脉穿刺部位选择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静脉治疗非正常或欠合理静脉穿刺部位选择[n(%)]

结果提示,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可以使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更加合理地选择输液工具和穿刺部位。

3.3 比较2个调查日规定时段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2个调查日规定时段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静脉治疗专题小组培训前后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比较[n(%)]

4 讨论

静脉输液已成为医学护理中治疗与支持的重要手段,据统计,73%~90%的住院病人需要静脉输液治疗。输液工具和输液部位的选择是静脉输液操作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病人治疗抢救效果。为避免操作的肓目性,在输液操作前,应对病人作全面、认真的评估,根据病人年龄、病情、药物性质、给药目的,应用医学基础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权衡利弊,合理选择输液部位[2-4]。2014年,卫生部静脉输液行业标准中强调头皮钢针宜用于短期或单次给药,静脉输液宜选择上肢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静脉瓣、关节部位以及有疤痕、炎症、硬结的静脉。对该院实施培训后的输液工具和穿刺部位调查结果显示:钢针的使用率已由55%下降到48%,留置针的使用率已由43%上升到49%。静脉治疗非正常或欠合理静脉穿刺部位选择比例由之前的6.67%下降到3.62%;而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由此可见,在实施项目导向教学法培训后该院输液工具和穿刺部位的选择更加规范,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项目导向教学法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所采用的行为导向教学法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全新、高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课程学习项目是教学组织与实施的载体,重在教与学的互动,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环境,培养学生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将项目导向教学法应用到护理教学中是一种新的尝试[5],研究人员试图通过这次探索将项目导向教学法应用于护理临床,使护士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有目的的主动学习,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结果主动静脉治疗理念得到了普及,输液部位和静脉输液工具的选择开始走向规范,静脉炎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该次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导向教学法实现了对传统模式的教学改造,实现了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更新,更有利于对临床护士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教学方法。

[1]钟华荪,张振路.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4):11.

[2]胡芝红.静脉输液部位的探讨[J].齐齐哈尔护理学报,2009,30(24):3166.

[3]彭彩玲,练茹兰.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2(7):87-88.

[4]吴玉芬,曾丽,罗艳丽,等.静脉输液工具的使用及穿刺部位选择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2014(12):456

[5]毛琼,张燕,李晓玲,等.“项目导向教学法”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医学教育,2013,20(7):132-133.

猜你喜欢

输液导向工具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准备工具:步骤: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巧用”工具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