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武警学院科研工作改革创新的几点思考

2015-01-30吴立志于宝刚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课题方向

吴立志,于宝刚

(武警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关于武警学院科研工作改革创新的几点思考

吴立志,于宝刚

(武警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分析武警学院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遵循科研工作内在规律,参照相关院校的管理经验,提出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稳定科研主攻方向、强化部系管理职能、健全课题管理机制等四个方面的科研工作建议,为推动武警学院科研工作改革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科研管理;科研团队;研究方向;课题管理

武警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先后召开了三次科研工作会议并颁布学院党委关于加强科研工作的决定,着力推动了科研工作的长效发展。近年来,学院科研立项稳步发展,科研平台建设逐步加强,科研转化扎实推进,学术交流蓬勃开展,科研氛围不断浓厚。2014年,公安部批准了《武警学院办学定位与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国际化的世界一流警官大学”宏伟目标,对学院的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学院科研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不仅是学院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顺应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势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现代管理理论,参考文献资料和相关院校科研管理经验,深入分析了学院科研工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提出科研工作改革创新的建议,以期推动学院科研管理效率和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高校科研团队在知识创新、交叉学科研究、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的重要性已获得共识。2004年,教育部在《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中提出了“积极探索以重点学科、创新平台、重点科研基地为依托,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围绕重大课题凝聚学术队伍的人才组织模式,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促进学科交叉和集成发展”的总体目标[1]。同年,教育部印发了《“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支持办法》。2006年,国务院在《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中强调:要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创新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2]。在国家和教育部大力推进创新学术团队建设的政策指引下,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视创新团队建设,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本地高等学校的创新学术团队建设。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已经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创新团队设立专项资金,同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大力加强创新学术团队建设[3]。如何建设科研创新团队,以适应科研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多年来,学院一直高度重视科研创新团队的培育和建设,通过组建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非实体科研机构,评选科研先进集体,依托重大课题等措施培育、鼓励与支持科研团队的形成与发展。2014年,学院出台了《武警学院党委关于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大力实施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对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学院目前还没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团队,没有以研究方向命名的院级科研创新团队,科研团队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是研究方向分散。在部分团队建设初期,规划和设计了较为明确的研究方向。但由于研究任务不够饱满或职务考核对成果要求等原因,在团队内部没有形成潜心研究、持续攻关的氛围,导致研究方向随着研究任务变,难以在特定研究领域形成较强的学术影响力。二是组织不够稳定。部分团队并非在长期科研合作基础之上有计划、有目标地组建而成,而是临时拼凑而成。由于申报课题或争夺资源的需要,将不同专业领域的科研人员凑到一起。这种团队没有通过系统的科学论证,缺乏长远的规划,功利性较强,短期行为多,稳定性差,随着任务的完成,团队亦自然解散。三是带头人作用发挥不够明显。部分团队带头人没有充分发挥舵手作用,未将技术水平、战略眼光、学术洞察力和管理组织协调等能力发挥到实处,没有完全行使把握方向持续性、团队稳定性、任务延续性的管理职能。四是管理制度不够科学。一方面,部分考评制度过分注重个人业绩,忽视对团队的贡献,这样难免会使一部分人的积极性受挫,势必降低科研人员的合作意愿,最终影响到团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考评政策的多变、考评过度、过分强调量化,使科研人员无法静心从事深层次的、周期长的、风险高的课题,喜欢选择重复性的、没有风险的小课题以求考核过关。这些重复性的、小型的、缺乏创新的研究,不但不利于科研人员的成长和培养,对科研团队而言也是人才和资源的严重浪费。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一是设立创新团队建设专项基金,资助和培育有潜力的团队紧紧围绕稳定的研究方向开展前瞻性研究,通过引进和培养人才,逐渐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团队。研究资源给予重点分配,构筑自立的、可持续的研究体制。二是加大科研领军人物的培树力度。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自我培养为主,紧密结合学院即将实施的首席教授、中青年英才计划,挖掘有潜力的领军人才,逐人量身制定培养计划,采取专家带教的方式,为每位培养对象聘请1名院外知名专家作为带教导师,实施一对一帮带培养。三是科学管理创新团队。建立科学的创新团队管理制度,用制度稳定团队的核心成员,在申报课题时给予引导和帮助,不能“自娱自乐”“小打小闹”,要沿着既定的方向开展研究。实施周期考核,明确周期任务,避免为了应付考核而随意变更团队成员,谁有成果谁就是团队成员的“拉郎配”现象,通过政策稳定团队成员。

二、稳定科研主攻方向

科研方向是科研发展的基础,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决定着科研目标和科研发展定位,关系到科研工作者中长期的奋斗方向、主攻目标,也关系到科研工作者出不出成果、成果的大小,更关系到能不能成为本学科专家学者的长远发展。通过对科学研究领域中成功与失败者的分析,不难看到,选择并坚持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相对稳定的科研方向,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必须面对、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20世纪60年代初,南开大学杨向群教授在导师王梓坤教授指导下,开始致力于“马尔可夫过程理论与应用研究”,从此南开大学成为国内开展此项研究的主要基地之一,而且这一特色一直保持至今[4]。

近年来,学院一直加强科研主攻方向的凝练和培育,在科研规划编制及学科建设中明确了重点研究方向,建立了长期的导向目标。但是,自发的、分散的科学研究状态仍然存在,科研方向短期化现象严重。一是科研人员缺乏职业规划,为立项而科研。课题申报之初,科研人员为获取课题与经费的支持,以争取到最终立项为目的,很少去考虑长远的科研方向,并根据眼前发展需要不断地对科研方向进行调整。二是科研人员满足自身需求,为晋职而科研。有的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主要是迫于晋职晋级的压力,为满足晋职晋级评审条件,以功利性、实用性为出发点,很少在长远的科研方向上动脑筋,不断改变科研目标,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科研方向,课题研究没有持续性,课题的结题意味着方向的结束。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稳定明确的研究主攻方向。一要通过科研规划稳定研究方向。在编制科研规划时,结合学院优势科研方向与特色科研方向,通过规划明确科研主攻方向,围绕主攻方向开展科研选题重点攻关,培植科研力量,以便形成有竞争力的学派。二要通过学科引导研究方向。稳定明确的研究方向是学科建设发展的关键,学院应该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立足各学科优势,紧密结合实战,突出特色,引导学科梯队着眼长远并不断瞄准学科前沿,在学科已经明确的研究方向上集中主要力量,有所作为,有所突破,确保学科建设获得持续发展和长足进步。三要通过论证优化研究方向。邀请本学科的专家学者,让他们结合学院的科研规划和科研人员的研究基础把好研究方向关口,对科研选题提出意见和建议,防止在科研人员中出现“从众”“赶时髦”“旁驰博骛”现象。四要通过教学延续研究方向。引导教职员工把教学活动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立足本职教学课程开展科学研究,利用研究成果丰富教学内容。

三、强化部系科研管理职能

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是国内外诸多大学特别是著名大学普遍采用的内部管理体制。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建立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受到许多大学的关注,并被作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举措纷纷付诸实践[5]。对于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来说,随着科研规模的日益扩大,深化以二级学院为主体的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推行二级学院目标管理模式,既符合科学管理的要求,也是现代高校管理的必然趋势。纵观国内部分院校二级科研管理体制的实践效果,有的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成效,有的则止于表面,没有多少实质意义。应该说,现阶段实行二级管理体制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武警学院的科研发展需要全员参与,齐心协力,部系科研组织管理职能的高效发挥至关重要。虽然学院已经建立了二级管理体制,并在《武警学院科研工作管理规定》中明确了部系的主要职能,但部系的管理职能发挥还不够充分。一是部系对自身的科研规划还不够到位、设计还不够科学,对本部系的科研工作缺乏明确的目标,创新性突破不足,往往是跟着学院的科研规划走。二是科研论证把关不够严格,没有按照科研规划将教师的科研发展与学院的学科、专业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存在“两张皮”现象,课题论证评审引导作用发挥不够,课题质量良莠不齐,差别较大。三是部系的科研考核机制不够健全。学院对部系的科研考核、部系内部科研考核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学院的科研工作五年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细化分解了部系的科研课题、成果奖励、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等具体科研任务与指标。但是,在每年开展的规划落实情况检查中,一些部系没有完全按照规划对科研工作进行考核,过分注重数量而忽略质量。有的部系对所属教研室的科研主攻方向、科研具体任务和团队建设也缺乏规划和考核。

为了进一步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提升科研管理效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强化部系的科研管理职能。一是加强部系科研规划论证编制工作。按照先部系、后学院的顺序,提前启动科研规划编制工作,充分调研科研发展需求,结合所属学科点、研究基地、教研室等优势和特色,明确科研发展目标、重点攻关方向、重大研究任务、人才团队规划及重要举措,为学院科研建设与发展规划提供支撑。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部系科研考核体系[6]。综合考虑师资队伍、学科点、科研机构等因素,建立包含课题、成果(论文、专利、著作)、科技奖励、成果转化等指标的科研考核体系,科学评价部系科研成效。合理运用考核结果,把科研考核结果与学院对部系的科研经费投入、课题申报指标分配等挂钩,并对科研成绩较好的部系给予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和发挥部系的科研工作积极性,积极构建科研管理部门和部系、研究机构的协同联动机制。三是重视科研管理队伍建设。通过培训或自学的方式,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力素质和职业操守,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科研管理队伍。充分利用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避免因精力分散或人员流动过快致使科研管理业务不精、工作衔接不畅、科研信息掌握不清等问题产生。

四、健全课题管理机制

科研课题管理制度是指导科研课题有效组织和实施,促进科技资源配置,优化科技产出的重要制度保障。建立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科研课题管理制度,是高校科技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调动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课题申报成功率、提升课题完成质量、培养优秀人才、产出高水平科技成果、增强学校科研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7]。

现阶段,学院对课题实行全过程管理,有效提高了课题研究质量、加快了研究进度,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课题申报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的教师对学科前沿和研究现状了解不足,课题申报内容与别人已经完成的研究成果重复;有的教师将内容相同或相似的课题多渠道申报,研究内容创新性不足,往往只是研究方法的不同,核心内容基本一样;有的教师重数量、轻质量,已经同时担任2项课题的负责人,仍然继续申报课题,无法保障研究时间投入和研究质量。二是课题中期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仍有部分课题存在超期现象,课题检查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进还不够到位;调整参加人员的课题偏多,容易滋生“搭便车”现象,影响调动科研积极性。三是课题验收把关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应用类课题成果没有实质性应用,课题申报之初的应用承诺没有完全兑现。但由于研究时限已到,不及时结题可能会被撤项,管理部门也就放宽了结题条件。课题验收通过后,成果也就束之楼阁,无人问津。四是院级课题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学院设置了中青年教师科研计划、重大预研、博士创新基金等院级课题,但是没有对应的院级课题管理办法,仅在组织课题申报、下达立项通知时,提出了课题研究周期、结题条件等要求。通过近几年的验收结果来看,院级课题的预期效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为了加强课题管理质量体系建设,建议进一步健全课题管理机制。一是建立严格的课题专家评审制度,严格按照上级科研管理部门和学院课题管理规定进行形式审核,分组分类邀请专家评审把关,明确淘汰要求,杜绝重复申报、多头申报、负责人承担课题数量不受限制等现象。二是严格落实课题管理制度,建立课题开题制度,从课题研究开始明确研究思路、内容、团队等,杜绝成员随意变更、课题严重超期等现象。严把课题验收关口,基础研究课题重点突出成果学术水平,应用研究课题重点突出成果应用情况,通过验收把关倒逼提高质量意识,切实提升课题研究质量和成果转化率。三是建立科研信誉制度,把课题是否按时完成、课题研究质量等作为课题立项申报、科研先进个人评审、职称评审等重要参考依据,进一步树立科研管理制度的公信度和权威度,切实做到有规必依,依规行事。四是制定院级课题管理规定。制定院级课题管理规定,结合各类院级课题设立的愿景,明确各类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周期、结题条件、经费资助额度等要求,确保院级课题为申报省部级以上课题起到实实在在的学术支撑作用。五是继续推行课题后评估制度,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来抓,科学设计课题后评估指标体系,积极开展后评估工作,为科研规划制定、管理机制创新、科技资源配置等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支撑。

五、结束语

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不断地探索和改进。笔者对武警学院科研工作存在主要问题的研判可能还不够全面和准确,改进建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还需要实践的检验。学院科研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研究新举措,为建设世界一流警官大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1] 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EB/OL].(2009-11-21).http://www.dost.moe.edu.cn/outpart/moduledetail.jsp? id=1037.

[2]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EB/OL].(2006-02-09).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gjkjgh/20081129_65774.htm.

[3] 王磊.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4] 张书志.杨向群:致力于马尔可夫过程论研究[J].湘潮,2015,(2):40-43.

[5] 毛艳,赵丹丹.国外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体制新概念分析[J].高教学刊,2015,(1):99-100.

[6] 郑世珠.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9):117-121.

[7] 赵海霞.课题制背景下科研管理现状及潜力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责任编辑 刘彦超)

On the Research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Academy

WU Lizhi, YU Baogang

(TheArmedPoliceAcademy,Langfang,HebeiProvince065000,China)

The main problems with th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ere analyzed.Following the inherent law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referring to the relevant 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some universities, four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team, establishing the main direction,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obligation of department, and improving project management mechanism. The goal was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team; research dire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2015-07-13

吴立志(1968— ),男,浙江金华人,教授; 于宝刚(1977— ),男,河北海兴人,副教授。

G644

A

1008-2077(2015)09-0063-04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课题方向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2022年组稿方向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位置与方向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