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内涵式发展路径探析

2015-01-30陈爱平吕伟丹卢林刚李培志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内涵式办学学院

陈爱平,吕伟丹,卢林刚,李培志

(武警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高校内涵式发展路径探析

陈爱平,吕伟丹,卢林刚,李培志

(武警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阐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意义和措施,并对武警学院进行教学改革、坚持内涵式发展进行扼要分析。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水平;特色;大学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未来10年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1]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这一政策直面当前高等教育的结构失衡、质量下滑等一系列问题。内涵式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兼顾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加快体制机制改革,转变发展模式,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大力提升软实力,切实走出一条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在人才培养质量、办学特色、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建设方面发挥我们的优势,加快世界一流警官大学建设的进程。

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涵界定

从概念上讲,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式有两种,即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外延式发展是以办学规模拓展和办学结构层次延伸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而内涵式发展是以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主导的发展模式。”[2]广西科技大学教授张学亮认为:“内涵式发展”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强调事物“质”的发展。“外延性发展”更关注学校规模、数量的扩张,强调的是“量”的扩张。[3]无论外延式发展还是内涵式发展,其本质为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辩证关系问题。

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任务,而内涵式发展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内涵式发展是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管理制度等内部因素为动力的发展模式,其核心是要求高校围绕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稳定学生招生规模,优化学科专业和办学类型、层次结构,合理定位、办出特色,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

二、高等教育坚持内涵式发展的意义

(一)坚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实现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必然要求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人才质量的提升,同样,国际上教育领域的竞争,究其实质同为人才质量的竞争。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进入大众化以后,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度更加凸显。在我国加大高等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的同时,借鉴国外高校发展的有益经验,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构建科学合理、分层分类并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体系,是实现由高等教育大国到强国转变的必然要求。

(二)坚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的深刻命题,总体上,更加注重高等教育质量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急需大量人才。人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充足的高等教育资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前提。改革高等教育评价制度,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坚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同样反映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坚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

中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增长到2012年的30%,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而后,高等教育面临着种种问题,如教育不公平,高等教育质量下滑,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而高校内涵式发展正是实现包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一系列变革的有效措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办学质量。办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大学规模数量的增长是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才是最终目的。大学办学质量,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坚持内涵式发展是解决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困难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

三、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措施

激发内部活力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我们认为应着力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特色办学、科学定位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前提

特色是高校的灵魂,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其立足与发展的“根本”。坚持准确定位,形成特色已成为大学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一般来讲,“特色”中的“特”为“独特”和“杰出”之意。“色”指“景象”或“面貌”之意。[4]“从理念上说,特色是办学主体对教育规律上的某个节点认识的深化和张扬;从实践意义上说,是发现自己的办学优势,逐渐积累而由潜质变为显性特征的过程;从现象形态上看,特色往往是一所学校历史上独有品格的凝聚、独特优良风貌的体现。”[5]特色就是精华,就是质量,就是活力。高校办学特色是指高校在一定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优质的和富有开创性的个性风貌。而特色最终都体现在育人环境、育人方式和人才培养质量上。

为促使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高校必须根据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自身的办学历史、区位优势等,科学确定自身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设置,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坚持创新驱动、激发内部活力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从思想观念到体制机制等进行全面改革。通过全面改革,创新驱动,激发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当前高校的改革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学管理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考核模式改革、后勤管理改革等。总体上说,一是改革管理体制。建立高校锐意进取、堪当重任的领导班子。建立适度奖惩制度,真正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坚持“专家治校、教授治学”,学术权与行政权既相互独立又协调发展的管理体制。二是改革评价机制。高校办学类型和办学层次不同,相应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也不一样。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教学型大学主要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大学主要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高校类型众多,专业特点和优势不同,特色各异。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类型的高校是不科学的,有失客观、公平、公正,不利于高校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科学的方式是根据高校办学类型和层次不同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以引导高校分类发展。笔者认为,目前教育部倡导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就是引导高校分类发展的重要举措。三是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是直接移植政府行政管理体制,高校管理“官本位”意识普遍存在,这导致一些高校价值导向扭曲。“官本位”弊端已是高校科学发展的障碍,变革势在必行。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牢固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无私奉献,必须制定科学的教师激励机制,以激发教师的活力,使他们爱教、乐教,寓教于乐。

(三)坚持开放办学、实现协同创新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客观需要

高等教育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是靠“闭关锁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开门迎客”,坚持开放办学,借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促进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信息化正在打破大学传统教学模式及相应体制的多重壁垒,为大学改革开辟出助力最小之路径;对大学教学的理解,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狭隘眼界……”。[6]

坚持开放办学,就是“以实现人的全球化为目标,以具体多样的国际交流合作为载体,是不同国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制度、教育模式的相互学习、交流与合作的过程”[7]。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应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经验和做法,有效利用国外先进的办学资源,为我所用。同时,大力促进中外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合作办学、协同创新,提升创新能力。借助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进一步拓展高校的发展空间。坚持开放办学是高等教育服务于国家总体战略和教育改革目标的重要举措。

(四)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方法

整体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分清轻重缓急,要抓住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作为突破点,然后以此为“抓手”。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进而带动高等教育整体推进。进行内涵建设,不是所有工作都齐头并进,而是必须分清工作的主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先造峰后填谷的原则,选择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领域进行重点建设,从而带动相关领域持续发展,全面提升高校的整体办学实力。要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制定新的发展战略,根据高校发展的不同时期和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各项内涵建设,并以此为基础,促进高校的全面建设。

四、实施内涵式发展的实践探索

建立于1981年的武警学院,经过几代警院人的不懈努力,目前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学科专业明显增多,办学层次、办学水平显著提高,为实现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与世界一流警官大学的奋斗目标相比,我们在师资队伍、科研实力、人才培养质量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要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我们必须坚持内涵式发展,提升学院办学质量,明确学院改革方向和发展趋势。

(一)瞄准世界一流警官大学的战略目标,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落到实处

《武警学院办学定位与发展规划》中确定的将学院建成“有特色、高水平、国际化世界一流警官大学”的战略目标与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十分契合,当前学院必须将着力点放到如何进行一流警官大学的建设中。总结一流大学的建设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的落脚点寻找到一流大学的建设印迹:其一,设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世界一流高校普遍都设有此类组织。这一组织对于教师职业发展,特别是教学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各高校均十分重视利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升师资水平,武警学院也应进一步适应发展趋势,加大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力度,扩大建设规模,提升建设层次。其二,加强基层教学组织的业务建设。基层教学组织的形式不仅限于教研室,也可以是课程组或者教学团队。教学组织应严格遵循教学大纲,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共同议课。其三,要深刻分析影响或阻碍学院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规范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提升。

(二)凝练学院办学特色,以特色谋求学院发展

牢固树立“特色兴校”的理念,必须从深层次上凝练学院办学特色。在学院办学过程中,将学院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转变成学院发展的长远目标,并在具体的实践中,转化为学院的整体办学行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育人目标。办学特色是学院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特有的、优于其他高校的独特品质。特色可以从学院育人体制、育人环境、育人模式、学科专业和校园文化特色等方面去凝练和探讨。“特色追求的不是整体领先,全面优秀,而是某些方面的卓越,某些领域的品牌与实力。比如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哈佛大学的学分制等。”[3]学院作为公安现役高等教育的龙头院校,集普通高等教育的规范性、专业设置的公安性、管理体制的军事性于一体,特殊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促使学院在发展过程中个性更加彰显,特色更加鲜明。

(三)遵循依法治校的理念,深化学院高等教育改革

依法治校的实质是实现高校法治化。其前提是要“有法”,实现高校法治化必须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其次,必须“守法”,形成普遍信法守法的法治理念。最后,必须“护法”,对外维护学校权益,对内维护师生员工权益。

根据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我们一是加强教职员工和学员的法治教育,使他们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质。二是依据大学章程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以学院章程来约束、规范各项工作,强化学校的科学管理。因此,“有法可依”要求学院必须加紧“管理依据”的制定。“有法必依”要求学院培养全院教职员工的法律意识,明确诸事应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依“治校之法”谋事和行事。鉴于一校一章程是教育部对高校依法治校的明确要求,因此,学院必须加快制定《大学章程》的步伐,将《大学章程》的制定作为深化学院高等教育改革、实现依法治校的重中之重。

(四)深化学院开放办学的理念

现代学校治理的核心思想应是开放,开放办学旨在借梯登高、互补发展。这样才能让学校充满生机活力,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不同学校各有优势,不能孤军奋战,应增强校际合作,打“组合拳”。以创新为动力,因校制宜,寻找适合学校实际的发展路子,全面推动办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培养机制创新、学业评价机制创新。教育的信息化和国际化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翼,我院在建设过程中给予了高度重视,也取得了实效,但离教育部提出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由于国际化办学是建设世界一流警官大学的重要参照和坐标,我们必须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标准,进一步深化国际化办学的理念,让更多的老师、学生走出国门,将边消警维更多可开放的精髓与国际人士交流,进一步扩大规模和交流的领域,深化交流层次,为学院国际化办学注入更多的活力。

[1] 张大良.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2011,(5):4.

[2] 周先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努力创建高水平特色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1,(12):29.

[3] 张学亮,等.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若干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4,(3):8.

[4] 李颖川.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高校可持续发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2):1.

[5] 张笛梅.办出高校特色 发展人才个性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9.

[6] 桑新民,谢阳斌.在学习方式的变革中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J].高等教育研究,2012,(5):64.

[7] 袁利平.教育国际化的真实内涵及其现实检视[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84.

(责任编辑 李献惠)

To Develop a High-level Featured University by the Connotative Way

CHEN Aiping, LV Weidan, LU Lingang, LI Peizhi

(TheArmedPoliceAcademy,Langfang,HebeiProvince065000,China)

The connotative way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this article, it is defined as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explains the significances and measures of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and analyzes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in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d Academy.

higher education;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high-level; characteristic; university

2015-07-14

陈爱平(1964— ),男,湖北浠水人,教授; 吕伟丹(1973— ),女,辽宁丹东人,副教授; 卢林刚(1974— ),男,陕西扶风人,教授; 李培志(1972— ),男,山东滨州人,副教授。

●教育训练研究

G643

A

1008-2077(2015)09-0059-04

猜你喜欢

内涵式办学学院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十九大精神与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分析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走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道路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外延式”与“内涵式”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