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治理创新中思想政治工作社会控制功能的实现

2015-01-30程洪宝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成员政治心理

程洪宝

(武警学院 政治工作系,河北 廊坊 065000)

社会治理创新中思想政治工作社会控制功能的实现

程洪宝

(武警学院 政治工作系,河北 廊坊 065000)

在社会治理创新视阈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整合、沟通、规范、危机管理等功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控制产生影响,从而具有了社会控制的功能。充分发挥这一功能,需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社会思想控制机制、社会行为控制机制、社会风险控制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社会控制;社会治理

一、社会治理创新与思想政治工作社会控制功能的契合

在我们国家,社会治理指在党的领导下,以政府为主导,吸纳社会组织等多方面治理主体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的活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1]。可见,社会治理创新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是社会能够鼓励社会成员遵守规则与维护社会秩序,这需要实现有效的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是一种社会行为,即社会通过各种手段,运用各种方式,使个人和团体的行为能有效地遵从社会规范,以达到维持社会秩序、保障社会整体协调、促进社会正常发展之目的”[2]。罗斯在《社会控制》一书中提出了十几种社会控制工具,这些工具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社会控制硬工具如法律控制等,二是社会控制软工具,如道德控制、舆论控制等。在社会治理视野中对两类社会控制工具进行比较,硬工具有稳定性强、速度快等优势。但由于我们不可能运用硬工具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进行事无巨细的规定,社会控制硬工具覆盖面较小、严密性差等缺点便显现出来。而这些缺点恰恰正是社会控制软工具的优势所在。因为,从本质上讲社会控制软工具是一种使社会成员内化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并自觉按照一定社会规范实施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它主要通过思想教育、社会舆论、道德感化、榜样示范等手段,在社会成员内心形成一定社会所要求的社会情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进而外化为一定的行为。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一种社会控制软工具,“是共产党对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社会实践活动”[3]。在社会治理中,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主导意识形态引导、社会心理疏导、社会关系协调、社会矛盾化解和民众活力激发等形式,在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借助于其基本功能的实现,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社会控制,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社会控制功能的最终体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控制功能,有利于实现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控制功能及其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作用

(一)社会思想控制功能

1.通过控制舆论导向引导社会思想。“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4]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是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有效社会思想控制的必要手段。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可以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有效控制社会舆论的发展方向。具体体现在:一是以弘扬主旋律引导社会思想。通过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通过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社会思想。二是以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思想。通过正面宣传进行法律道德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传播先进文明,弘扬社会公平正义,引导社会成员自觉抵制各种愚昧、迷信和歪理邪说,进而使全社会认同基本道德规范。

2.通过形成社会共识统一社会思想。建立和谐稳定的思想秩序,需要在全社会形成思想共识,这种共识源于社会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社会成员认识到这种一致性,进而遵循共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促进社会思想的统一。具体体现在:一是通过民族认同统一思想。通过大力弘扬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增强社会成员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形成社会共识的精神纽带。二是通过理想认同统一思想。在关注民生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使社会成员切实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梦都是与实现个体理想目标、追求个人幸福相一致的,进而确定一致的奋斗目标,形成积极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三是通过价值认同统一思想。通过对社会成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其形成基本价值认同,进而增强对社会主导价值体系的认同,促进全社会的思想统一。

3.通过传播意识形态整合社会思想。主导意识形态是凝聚社会成员的“社会水泥”,其所具有的社会粘合剂作用使它成为一种广义的社会控制系统,是统治阶级整合其他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进行社会思想控制的主要工具。因此,社会思想秩序的稳定有序,离不开主导意识形态对社会成员思想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整合。实现这种思想整合,需要有效传播主导意识形态并实现意识形态认同。思想政治工作是统治阶级传播主导意识形态的主要手段。通过一定渠道如家庭、学校、社团等在全社会传播主导意识形态,使其所蕴含的价值、理想、信念内化到社会成员的心理层面,进而实现全社会对于主导意识形态载体的政治法律思想等观念文化及制度文化的认可和拥护,使社会成员对于主导意识形态的认同转化为内心的有序思想。

(二)社会行为控制功能

1.规范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控制的目的是使社会成员按照社会规范活动,以保证社会关系的良性有序运行,这就需要运用社会的规范性力量约束社会行为。思想政治工作是激发个体自觉遵循社会规范性要求的重要途径,通过思想品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等形式,形成良好的行为调控意识,从而使个体行为自觉纳入社会规范的既定轨道,达到社会控制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一是通过价值引领规范社会行为。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和细致的思想教育,能够引导社会成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对社会价值的认同及自觉遵从,从而推动社会成员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行为自律。二是通过完善人格约束个体行为。思想政治工作能通过对社会成员的思想施加影响,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从而使社会成员具有正确分析和判断事物的能力,辩证、理性地分析和判断客观形势,减少越轨以至极端行为。三是通过行为导向规范社会行为。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思想教育和精神凝聚发挥主流文化的统摄力与约束力,提升社会成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度,为社会成员提供科学的行为导向,将其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方向上来。

2.激发社会行为。对社会行为的控制,除了对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以外,激发社会成员进行积极的有益于社会和谐的活动也是一种必要的控制方式。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动员、行为激励、潜能开发等,能够激发社会成员的活力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因素。具体体现在:一是通过目标吸引激发社会行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传播符合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社会理想并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所接受,就使得社会理想与社会成员的生活价值一致起来,能够激发出社会成员内在的持久的活力和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克服困难、努力工作。二是通过鼓励参与激发社会行为。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一定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对符合社会治理要求、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给予必要激励,这种教育能够让社会成员充分认识到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提高他们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三是通过调动活力激发社会行为。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通过思想启发、教育引导和激励动员等方式激发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使他们所拥有的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朝着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的方向运行,从而激发社会成员的创造活力以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方式,保证社会和谐有序运行。

(三)社会风险控制功能

1.通过利益协调控制社会风险。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利益矛盾频发,利益冲突不断,这就需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利益协调功能,减少和降低利益冲突。具体体现在:一是通过对话沟通实现利益认同。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创造一个政府、社会与社会成员交流的平台,创造一种社会成员民主沟通、表达诉求的利益对话机制。这种对话沟通很容易把问题和矛盾及时暴露出来,能够在畅通利益表达渠道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和协商的方式,寻求各方利益的共同点,将社会利益冲突控制在一个安全的范围之内,制止冲突的进一步升级和转化。二是通过关系协调保证社会关系和谐。“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创新社会治理需要有效运用思想政治工作处理好社会关系,以保证社会和谐有序。通过思想政治工作,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进行宣传教育,在沟通交流中协调各种利益纠纷,减少因为信息误传或者沟通不当而产生的利益矛盾,避免因利益冲突引发不利于社会关系健康发展的社会矛盾。

2.通过心理调适控制社会风险。在深化改革进程中社会成员平稳的心理状态已被打破,种种不适应心理凸显。如果调适不当,就容易引发各种社会矛盾。有效控制社会风险需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调适功能,通过心理疏导和情绪调控控制社会风险。具体体现在:一是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规避社会风险。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对处于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进行心理疏导,能够有效解决部分成员在心理层面出现的偏差;通过关注社会成员深层的精神文化需求,关怀他们的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文化心理氛围来引导他们形成健康心理并塑造健全人格,有效防止社会变迁过程中的行为脱序现象,进而建设性地化解社会风险。二是通过情绪调控规避社会风险。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助于稳定情绪、宣泄情绪和转移情绪。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使社会成员在必要的安慰和开导下较大程度地减缓或消除痛苦和恐慌,获得心灵慰藉,进而实现心理平衡、情绪稳定;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一个合理合法的情绪宣泄通道,使他们依托这一通道诉说并释放自己的不满情绪,避免因不良情绪被堵塞或累积而产生激变;思想政治工作能够针对一些暂时难以化解和消除的不良情绪设法创造条件,转移社会成员的视线,通过转移情绪而弱化或淡化原有不良情绪。

3.通过社会预警控制社会风险。有效控制社会风险,需要在破坏结果未出现前便采取有效措施拉起社会预警,避免不利于社会稳定局面的出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预警功能,通过对社会不稳定因素变化态势的预测分析,在社会成员的破坏行为发生之前未雨绸缪地进行教育引导,能够有效规避社会风险。具体体现在:一是通过舆情收集和分析进行社会预警。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通过收集、分析社情民意,能够了解舆论走向,把握民众心态,将可能引发危机的不利因子消除在萌芽状态并有效防止不利因子的累积,避免其以危害社会稳定的形式爆发出来。二是通过思想预测进行社会预警。“思想预测就是通过分析和掌握人的思想变化的规律及特点,借助于大量的思想信息资料,结合在实践中已获得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和逻辑推理,从而预测到某个人或某个群体将会出现的主要思想问题。”[6]通过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察民情、听民意,能够把握社会成员的思想状态和思想变化规律,依据社会成员在经济社会变迁中的反应来预测其思想变化趋势,进而制定相应的社会治理方案,将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思想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通过强化风险教育进行社会预警。在控制社会风险的方法上,通过增强社会成员的风险意识和提高他们应对风险的能力来控制风险,比事后的风险控制更加积极有效。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实践演练等多种方式,增强社会成员防范社会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使其在面对社会风险时保持清醒冷静,避免危机的爆发或者从容应对可能发生的危险,这些都有利于有效控制社会风险。

三、社会治理创新中思想政治工作社会控制功能的实现

(一)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社会思想控制机制

1.舆论导向机制。一是形成舆论导向新格局。一方面,营造强大的网上正面“舆论场”。做大、做活网络等新媒体的网站论坛,形成网民信赖的网络论坛主阵地;培养和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对于重大、敏感社会问题在论坛上给予必要的“软引导”,使这些问题在论坛交流中形成共识和主流导向,进而扩大并强化主旋律声音。另一方面,对于网络上的虚假错误信息加以澄清,消除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各种疑虑;对于网络上别有用心的流言蜚语,彻底揭露其真实意图,避免以讹传讹影响舆论导向。二是抓好三个方面的教育。①基本国情和形势教育。在教育中引导社会成员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内外形势,澄清理论是非和各种模糊认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②党的惠民工程教育。在教育中引导社会成员全面了解党的惠民工程的主要内容并深刻理解党的惠民政策的渐进性,正确对待惠民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③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在教育中引导社会成员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人利益得失,认识到自身利益的实现需要建立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基础上,避免或者消除因利益矛盾而引发的社会冲突。

2.思想整合机制。一是以党的正确领导整合思想。党的正确领导为实现思想整合提供强大的说服力。我们党准确界定各种社会力量在社会治理结构中的权力界限,妥善协调与其他社会组织形式间的关系,激励社会成员共同形成社会治理的合力。二是积极建构并传播主导意识形态。一方面,积极进行主导意识形态建构。主导意识形态建构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加强同其他意识形态和亚文化的对话、对接,提高党的意识形态与人民群众需要的契合度,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包容度,保持主导意识形态的弹性和张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进行有效的意识形态传播。在传播主体方面培育具有较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宣传队伍;在传播途径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意识形态机器;在传播方法上,通过创新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使党的意识形态通俗化、形象化。

(二)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社会行为控制机制

1.行为规范机制。一是积极进行价值引领。思想政治工作者大力宣传积极向上的正向理论净化社会成员的心灵,教育他们正确对待各种腐朽和虚荣的社会现象,通过正确途径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二是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包括:确定系统的教育内容,如法制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较多运用实践教育、榜样示范等隐性方式;选择切实有效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挥学校的公民意识教育主渠道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三是促进社会成员身心和谐。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心理疏导、政治教育、人格塑造等方式提高社会成员行为调控的内生能力,进而实现外在社会秩序的转化。实践中,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为契机,以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为依托,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满足城乡基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营造社会治理的良好文化环境。

2.行为激发机制。一是建立强包容性的目标体系。包括:体现国家利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即建设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美丽中国、和谐中国;体现民族利益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体现社会成员切身利益的社会主义民生目标,即实现社会成员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的幸福生活。二是激励社会成员提升需要层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正面教育中将“以人为本”“法治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等内容作为工作的价值参照,在社会治理实践中让社会成员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激励他们自觉调整内在需要,在提高他们对自身社会价值实现的认知与觉悟水平过程中逐步提升需要的层次。三是注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工作者着眼于社会治理目标,坚持走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摆在突出的位置,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满足社会成员的精神需求,激发人本性中的真、善、美,提升社会成员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活力。

(三)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社会风险控制机制

1.利益协调机制。一是鼓励合作共赢的社会关系。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合作意识教育,在全社会强化合作意识,促进社会成员间的相互扶持合作,尽可能地减少各种利益冲突与摩擦。二是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际关系。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式,引导社会成员正确认识改革过程中产生个体利益差异的原因,认清改革的根本目的和社会发展的长远效益,建立新型人际关系,增进人际理解。三是进行利益沟通。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沟通交流中全面了解社会成员的愿望和要求,充分认可他们对个人利益、现实利益和物质利益的关注,引导他们把个人利益融入集体、全局和长远利益之中。

2.心理调适机制。一是建立正确的心理导向。一方面,解析心理现象,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严格区分正常情感反应与心理问题,对于正常情感反应进行安慰、体贴和关照,防止其向心理问题转化;对于心理问题则帮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解决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增强社会成员承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主要包括心理保障法、心理放松法、心理宣泄法、心理自慰法等。二是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思想政治工作者对于部分社会成员的不健康心理进行及时纠正疏导,以避免这种心理在社会中迅速扩散。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围绕情绪控制、人格培养、挫折适应、心理调适技能训练等内容进行教育。四是培养良好的政治心理。思想政治工作者对社会成员进行长期的政治熏陶、系统的理论灌输和理想信念教育,树立他们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强化他们对主导意识形态和相应政治制度的认同,并形成相应的政治心理。如利用升国旗、唱国歌等活动培养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的感性认同和政治情感。

3.社会预警机制。一是强化社会舆情的监测引导。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国家基本方针政策进行广泛宣传,让社会成员理解与支持国家活动;对相关社会信息进行收集、甄别与反馈,提高社会成员的政治觉悟和大局意识;构建政府与群众互动平台,增强政府与社会成员间的信息互动与交流。二是建立思想动态监测预警体系。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社会成员的思想动态、情绪状态、精神风貌,并对各种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全面分析和研究社会上存在的不正确或片面的思想认识、有害的社会思潮以及它们对社会稳定的危害,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预测以规避社会风险。三是充分利用网络媒介预测风险。思想政治工作者充分运用网络载体如微博、微信等新型平台实现与社会成员的互动,及时准确地把握社会舆论动态及发展趋势,为预知事态的发展提供信息保障,从而扩大社会控制工作的覆盖面和有效性,为避免危机做好充分准备。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9.

[2] 吴刚,张敏杰.转型时期的社会控制论纲[J].浙江社会科学,1994,(6).

[3] 张蔚萍.思想政治工作学教程[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18,29.

[4] 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G].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186.

[5] 马克思著作选编:上[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2.

[6] 袁汪洋.论思想政治教育预测的理论、原则与方法[J].求实,2004,(4).

(责任编辑 李献惠)

The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s Social Control Func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CHENG Hongbao

(DepartmentofPoliticalWork,TheArmedPoliceAcademy,Langfang,HebeiProvince065000,China)

The fun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uch as orientation, integration, communication, norms, risks management will directly or indirectly influence social control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which has the function of social control. It is essential to establish the mechanisms of social thought control, social behavior control, social risks control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ocial control; social management

2015-04-21

河北省社科联项目“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治理功能研究”(2014031609)阶段性成果

程洪宝(1978— ),男,山东沂源人,副教授,博士。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B82-0

A

1008-2077(2015)09-0039-05

猜你喜欢

成员政治心理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政治攀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