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废为宝 化腐朽为神奇——潜山根雕的田野调查

2015-01-29涂晓华安徽省潜山县文化馆246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0期
关键词:潜山根雕技艺

涂晓华 (安徽省潜山县文化馆 246000)

潜山根雕是利用自然界的根材在自然美的基础上,通过巧妙构思及艺术化创造,创作出形态各异的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作品,更多的展示出树根原本的状态,最大限度突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潜山根雕的精髓。

潜山根雕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艺术,是“天人共创”的结晶。从选材、构思、创作都需要经过技师的反复揣摩,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树根蕴含的美好寓意,最大限度地突出作品的自然之形、自然之美,倾心于将树根自然美展示出来,把朴素的高贵诠释的淋漓尽致,每一件都是诚意之作,成就了潜山“自然天成,以丑为美”的标志性根雕技艺。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与申报,我做了如下田野调查。

潜山县域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其中宜林山场136万亩,呈“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貌特征。土质肥沃,灌木丛生,受气候和地质影响,造就了不少适合根雕的树种,蕴藏了多以檵木、鱼鳞木、赤楠、榆树、野梅、黄荆、野葡萄等优质树种的枯根,无论是根材、根质、品种都是上好的根雕材料,历经千百年的自然生长形成了各种形状。

外表粗糙,蕴含着大美的枯木断根,经艺人巧夺天工的技艺化腐朽为神奇,创作出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

根雕的基本内容包括5个方面。(1)选型:根材是根艺作品主题造型的载体,根材的外形状态和自然质地是决定作品最根本的元素,犹如一篇文章,只有充分地认识、把握、驾驭这些“讲究”才能写出、写好根雕这篇“无字文章”,创作出天然成趣的好作品,因此作品的主题,只能是“以形赋意”,不能象木刻、木雕艺术那样对施艺的木材随心所欲地依照主观的意愿“以意赋形”。(2)确定创作主题:选到一块具有自然形态美和创作价值的根材时,必须从不同角度对根材作全面、细致的观察,对各种造型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和推敲,选定能够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表现出最有美感、最有新意的方案,以便合理巧妙地体现根的自然特征。如:曹晓林老师的《中国龙》系列、《相敬如宾》《福》《家》;张福南的《少女之春》《孔雀东南飞》《寻欢》《相依》《圣火》等作品,看起来非常自然,少有矫揉造作、刻意雕琢的痕迹。(3)巧藉天然施艺:对根材进行初步整理,进行剔朽去污,剥去表皮,使根木的肌理更加清晰。阴干直至后进行合理慎重地取舍,确保自然和人为两种风格相互协调,达到姿态美、神态美与韵味美的效果,使欣赏者得到艺术享受。(4)保护处理:作品成型后,要上保护层,无论是上腊、上油还是上漆都务必注意保持作品的原生效果,特别是上漆一定要用清水漆,反复多遍多磨,以使保护层渗入木质内,再通过打磨突出光亮为宜。(5)命名:为深化作品主题,烘托作品的形象,最后还要艺术命题,引发人们的遐思与回味,起到凝练作品精髓、画龙点睛的作用。曹晓林老师的《中国梦》《百年牛饥不择石》《双面羊脚踏石地》《要和平,不要战争》《打虎拍蝇》;张福南的《少女之春》《孔雀东南飞》《和平之声》《气壮山河》《呵护》等作品依势命名、依意命名、依文命名,妙在含蓄贴切。

根雕的主要特征有3点。(1)天然特征:潜山根雕蕴含的造型“语言”极为丰富,取材严谨,需经过精挑细选,仅选深冬时期的硬杂野生树根,且必须生长在沙石之中,以保证自然弯曲不变形,为更充分体现根雕的自然美特征,在根体上造型环节不做任何拼接,虽增加了选材的难度,但作品不失自然,没有牵强,以“奇”为贵,以“趣”为美,从奇、趣中寻找创意,增强了艺术创作个性。(2)以取舍代替人工雕刻:巧藉天然、合理的运用根的自然形态美,是根雕创作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规律。每个根雕创作者,在创作中都要在尊重根材自然特点的前提下,把先天的素材美与人的创作情感有机结合,刀随根走,神从形出,平中见奇,奇中出巧,以达到自然成趣的艺术效果。(3)丰富的内涵寓意和自然意趣:根雕制作的过程,就是巧妙利用根的奇美特征,表现和抒发创作者思想感情的过程,也是创作者艺术品质、思想感情等精神因素的体现,创作根雕作品,靠的是创作者对根雕天然美的深刻感知和合理巧妙的施艺。如张福南创作的《和平之声》《孔雀东南飞》曹晓林创作的《中国龙》《要和平,不要战争》《打虎拍蝇》使人一看作品就觉得趣味无穷,浮想联翩,具有丰富的自然意趣和深刻的内涵寓意。

根雕的重要价值表现在5个方面。(1)收藏价值:大多数艺术品经过仿制都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而根雕作品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力量的集中体现,作品都是世上的“唯一”。(2)教化价值:潜山根雕中,不乏“千年等一回”的珍稀作品,其鲜活灵气的“根魂”,见证着潜山根雕的传奇生命力,在民间还流传有在家中摆放根雕的传统,以寄托长命百岁、家族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3)艺术价值:潜山根雕技艺以自然根材的“奇”和“野趣”为创作素材,以根与大自然抗争而绝处逢生的顽强精神为创作主题思想,是人的智慧与自然的巧妙结合,使人备感亲切,它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更是一种初读读不懂、细读读不完的文化,因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4)传承价值:潜山根雕制作技艺的魅力吸引了不少爱好者参与其中,为使该技艺发扬光大,潜山每年都主办培训班进行传艺交流活动,组织根雕作品展,带动青年学艺,以根雕会友,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5)审美价值:创作根雕,需要作者勤于思考,细心揣摩,构思立意,构思造型,培养人们勤于观察、乐于创新的能力。

根雕工序复杂,创作中“寻千根未必得一”是常态,很难达到快速致富的效果,年轻人不愿意学习,技艺难以传承,根雕创作者的创作过程,就是“将枯根变精艺,化腐朽为神奇”,因此对从业人员的艺术修养要求较高,一般的年轻人难以沉下心来制作根雕,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处于濒危状态,急需当代人“把根留住”。

潜山县已采取以下几点有效保护措施:(1)文化部门通过多次调研,创办了“丑美”根雕艺术馆并成立了潜山县民间文艺家协会根雕爱好者俱乐部,以文化为基因,以创意为翅膀,创新性将根雕、盆景、摄影、绘画、书法以及玩石进行综合探讨交流,探索多元文化融合的路径,拓宽文化的内涵深度。(2)在“互联网+”引领下,根雕技艺保护与传承等方面也引入现代传播理念,拓宽了传承渠道,提升了潜山根雕的创作水平和制作技艺。(3)将根雕作品与当下很火的“天柱山玉石”、盆景艺术优雅“联姻”,与旅游景点、宾馆、农庄、企业合作,在宾馆的大堂、会议室等处进行陈列展示,商家为根雕搭建了平台,根雕为商家丰富了经营内容,提升了文化氛围,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在放大潜山根雕文化价值效益的同时,也收获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下一步我们将举办根雕展览和讲座,让更多的群众能够欣赏到根雕的艺术魅力,提升根艺爱好者的综合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扩大“丑美”根雕艺术馆作品收藏量,储备根雕精品。将根雕作品进行数字化,出版、网上教学。成立潜山根雕协会,进行组织化管理。培养根雕创作者和传承人,“传承+创新”活态传承。

猜你喜欢

潜山根雕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安徽潜山:“田管家”授技术
古皖之源,“皖”美潜山
摘柿子
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有趣的根雕》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烟雨潜山
木根雕艺术创作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