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要从心开始

2015-01-28黄铁梅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家庭教育师生关系

黄铁梅

摘 要: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高中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我们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要想培养学生成才,提高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重要,我觉得,教育应从“心”开始。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教育;家庭教育;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322-01

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特别是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攻“心”的艺术,因此,教育工作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招一式”,使育人工作更具艺术的魅力。

一、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营造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作为班主任,课室就是卧室,学生就是孩子,首先要有良好的环境才能更好得开展教育工作。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垃圾桶,他偏把垃圾往地下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随意吐痰吐口水,甚至采摘践踏花草等。后来,我在课室里粘贴了“课室是我家,清洁靠大家”;“健康就是一个简单的动作”等宣传标语。而且我注重言传身教,看到地下有垃圾会及时捡起来放到垃圾桶,学生果然自觉起来了,慢慢改掉坏习惯,连零食也少吃啦。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地指出:“人性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教师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学会赏识、学会赞美,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首先,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教师始终生活在学生之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心理指导。有一段时间,我发现我班学生陈国权时常上课没精打采,于是经常找他闲聊,了解到他因学习压力过重,致使学习紧张、焦虑,成绩下降,进而产生自卑心理,结果恶性循环。找出症结后就能“对症下药”,我与他分析原因和寻找解决的办法。经过多次的心理疏导,他的情绪终于较为稳定,成绩也稳步上升,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欣慰!看来,高中生心理失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习造成的心理压力,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如何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其次,善于挖掘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师根据各科教学的特点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和情感,激励学习动机,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课堂教学中蕴藏着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我备课时注重挖掘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如创设情景导入,播放音乐、讲故事、放视频和影片等,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课堂上注意运用幽默语言调节气氛,如遇到学生不会回答时,会调侃道“何不找现场观众帮忙呢?”。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心平气和地直面学生的不足和失误,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帮其改正错误,促其不断进步。对课堂上轻微违纪的学生,可以目代言,使用体态语言,给其警告,以保护其自尊心,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三、加强与家长沟通,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

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我时常通过校讯通给家长发短信,把孩子在校表现、学习成绩、心理变化等问题反映给家长。如学生应试心理差,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养等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经过后天的教育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要有有效的教育引导和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而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自然有助于防止心理疾病的产生与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家庭教育师生关系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