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2015-01-28郑立明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郑立明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要会写就首先要会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281-01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段教学正好就是我们阅读的起点。所以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还得从语段教学入手。下面我就谈谈这方面的教学的方法。

一、“问、读、划”阅读法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当然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学生盲目地去读,而是带着问题去读带着笔去读。学生在读划的过程中就把问题具体化了,不会一听到问题就脑中一片空白。学生首先掌握了这个方法就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读划”是语段教学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树立了信心而且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做到了心、口、手的统一,这不是我们阅读的要求吗?而“问”又是对阅读的升级,所以,我在问的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提问的本领。

二、找问题阅读法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老师的提问、讲解代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不是积累而是灌输。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文中的一些重点语段,选择了让学生来提出问题再教学的方法,哪怎么具体实施呢?首先选择一个语段,让学生自由朗读一会儿,然后小组讨论把问题收集起来;其次,通过集体讨论选取几个典型的问题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再次朗读;第三步就是通过学生来解决这些问题。经过一番朗读、讨论、分析学生对语段已较为熟悉了,最后我们就可以把剩下的问题一一解决。在这个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问题,这样气氛才会热烈。如在教学 《飞夺泸定桥》一文中的第 1 到 4 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提问,他们的提问如:“为什么红军一定要从这里过呢?”、“夺桥有哪些困难?”、“他们怎么个飞法呢?”等等这些问题就非常有水平。从中我们可以发觉学生已在老师的提问中学到了提问的方法,也有了自己的思维,他们完全具备了这个能力,哪我们还有什么权力去代替他们呢?当然有些学生也会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红军帽沿上不是有颗红星吗?他不是会闪闪发亮吗?难道敌人不发觉吗?”、“敌人难道连自己的部队行踪都不清楚吗?”等等,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对问题的发掘能力。对于学生的提问不太全面时,我就会说:“老师也有几个问题需要大家一起来讨论可以吗?”,在《飞夺泸定桥》一文中学生把修辞手法的提问剩了,我就及时补上,大渡河天险的险忘了我就马上提出。这样学生就在提问中学习,学习中提问,人多自然力量大,不到一节课就把这个语段给搞熟了,而且比较全面。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决不能忽视每个学生,特别是阅读本身就是一件多元化的事情每个人阅读的收获肯定是不同的。

三、分层阅读法

在语段的教学中最好不要出现“分层”这两个字,因为学生一听到这两个字心里自然就产生了一种恐惧,他们往往把握不准“分层”的依据,所以我们最主要要做的事情就是教给他们分层的方法。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会把“分层”具体化为:“他们是分几个方面来写的?”、“写了几点啊”、“写了哪几样东西啊?”等等。总之,我把抽象具体化,在无形中教给了学生分层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自然连贯。如:《飞夺泸定桥》一文中第6自然段“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几米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 ……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在这段的教学中就让学生找描写了天险的哪几方面——“桥、水、城”三方面,在学生回答后我顺势提问:“怎么样的桥,怎样的水,怎样的城呢?”很快学生把描写桥水城的句子分别读给了我听,在学生找不完全是再适当指导。在这个语段的教学中,有学生把它分成了4层——“桥、水、城、敌人”,当然敌人应该归入描写城中,因为敌人的行动就是城内的情况。无论是三层,还是四层也罢,总之学生找了就有所收获,他们对文章的结构就有了自己的看法,这就是我们的目的所在啊!

四、从课文出发指导阅读

平时我们把文章逐词、逐句、逐段地分解着阅读,现在我们就要教给学生一种整体的阅读能力。整体——部分——整体、综合——分解——综合,这是阅读活动中理解文章内容、握文章框架、感悟文章内涵、领会文章写法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如《将相和》一文,讲述的是一个廉颇与蔺相如、赵国与秦国之间的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看似三个独立的故事,其实他们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首先从两个过渡句“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蔺相如又在渑池会山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做上卿,职位比廉颇高。”把三个故事串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细细看来确实如此完璧归赵与渑池会见是将相不和的主要原因,才导致了负荆请罪的发生。而完璧归赵又是渑池会见的原因。如果不从整体来看,学生难以理解三个故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用因果关系把整篇文章给串了起来,也正是抓住了这个因果关系才使文章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一下子清晰了起来。

阅读是一种积累,也是一门艺术。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就让我们的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在积累中学会创新。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