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2015-01-28赵增双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圆锥圆柱运算

赵增双

摘 要:数学新课标要求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促进全体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学习;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280-01

数学新课标要求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促进全体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从而拉近与数学的距离,爱上数学,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应在课堂上创建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总之,学生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感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创建问题情境,使学生爱上数学。

二、提供动手操作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

小学生的智力是在手指尖的活动中得以发展的。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促进其主动学习。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教师一改以往的教学手法,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第一次,教师要求小组学生将圆锥装满水后又把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柱中去,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第二次,教师让学生小心翼翼地将圆柱中的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锥之中,直至三次倒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第三次,教师请学生自由选择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来验证刚才的发现。结果,有的学生把橡皮泥捏成的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变形为长方体后进行比较计算,获得验证;有的学生则用“倒沙子”的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更有的学生选用了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做了“倒水”实验,提醒大家注意必须是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才能具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可以说,在这几番“物质化”的操作活动中,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轻而易举就让学生对圆锥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这一原本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总之,动手操作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因此我们要多创设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三、创设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进行再创造学习

小学生特别希望自己是探索者、发现者,他们尤其对探究活动非常感兴趣。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

例如:教师在教学完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减法的运算规律之后,请学生将这些知识联系起来总结收获。其中,有学生提出:既然加法、减法、乘法都有相应的运算定律或规律,想必除法也不会例外吧!对此,教师给予赞赏性的肯定,索性取消了进行练习课的打算,改为要求学生自主探索“除法的运算规律”。一开始,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给学生提供切入思考的依据——例题:“商店卖出5箱热水瓶。每箱12个,共收入840元。每个热水瓶售价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在学生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后,教师又组织学生出谋划策,讨论接下来该怎样去发现并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律”,学生借鉴先前学习运算定律的方法,决定分三步走:建立猜想——举例验证——出题应用。于是,学生们在小组中一步一步展开了自主学习,最后如愿以偿,发现并掌握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这一条运算规律,可谓事半功倍。整个过程中,教师只作了恰到好处的点拨,学生始终循着自己的思考在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深刻地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他们经过自主探索,“再创造”了数学知识,其成功后的喜悦定然也能激励他们再去“再创造”新的数学知识。小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后会有极强的成功感,从而有利于他们的再次学习。

四、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促使学生从实践中学习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往往来源于实际生活,而数学又最终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使学生学会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会应用到生活中去。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真正做到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的位置。

猜你喜欢

圆锥圆柱运算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有趣的运算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圆柱壳的声辐射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