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综合医院2006-2013年住院死亡病例资料分析

2015-01-27姜巧巧赵海燕李利伟

中国卫生统计 2015年3期
关键词:死因心脑血管病死率

姜巧巧 赵海燕 郭 政 李利伟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疾病控制科(100022)

某综合医院2006-2013年住院死亡病例资料分析

姜巧巧 赵海燕 郭 政 李利伟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疾病控制科(100022)

目的 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ICD-10进行疾病分类,对我院2006-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网络直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3年住院死亡病例2386例,其中男性1357例(56.87%),病死率3.73%;女性1029例(43.13%),病死率1.79%,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前五位死因分别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结论 应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人群健康水平,降低人群死亡率。

住院病例 死亡原因 分析

死因统计分析是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引发死亡疾病谱也随之发生变化[1]。对住院死亡病例死因进行统计分析,为做好人群重点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我院是北京市东南部地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服务区域人口超过60万,2000年被北京市卫生局批准为地区性医疗中心,2014年4月被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正式确定为三级综合医院。现对我院2006-2013年住院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资料与方法

以我院上报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的2006-2013年住院死亡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ICD-10的编码原则,对死亡原因分类汇总,资料完整可靠。数据采用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病死率的趋势性检验采用线性回归,率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与分析

1.住院病死率

2006-2013年我院共收治住院病人83862例,死亡2386例,病死率为2.85%。病死率呈下降趋势,由2006年的3.02%下降至2013年的2.08%,趋势有统计学意义(F=77.62,P<0.05)。详见表1。

2.性别构成

2386例死亡病例中,男性1357例,占56.87%,病死率为3.73%;女性1029例,占43.13%,病死率为1.79%。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χ2=336.88,P<0.05)。男女性别比为1.32∶1。

3.年龄构成

死亡人数最多的年龄组为70~79岁组,其次为80~89岁组和60~69岁组,三个年龄组死亡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68%。死亡人数最少的为0~9岁组和10~19岁组。具体见表2。

4.住院死亡患者的根本死因构成

2386例住院死亡报告病例中,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位居各系统疾病死亡之首,其次是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损伤和中毒等。其构成情况见表3。

讨 论

2006-2013年我院收治病人数逐步上升,而病死率呈下降趋势,提示我院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同时人们自我保健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有病能够及时就医,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在2386例住院死亡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32∶1,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与国内有关文献报道相一致[2-3]。有报道显示,男性与女性在某些生活方式上的不同,导致男性在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的病死率远高于女性,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4]。

年龄分析显示,死亡者集中在60岁以上组(85.54%)。我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全社会应积极加强老年疾病的防治研究,提升老年疾病的救治水平,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延缓、减少老年慢性病的发生,实现健康老龄化。

本组资料前五位死因分别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与国内有关报道[5]的前五位死因病种没有变化,但顺位有所不同。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影响居民健康寿命的主要死因(占82.82%),提示要提高居民健康寿命,重点应放在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防治上[6]。

[1]钱合笑.温州市2009年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浙江预防医学,2011,23(2):9-12.

[2]王亚静.某院2005-2008年住院病人死亡病例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11,28(1):109-110.

[3]钟玉霖,陈楚玉,杨业春.2003-2011年某院住院病人死亡病例统计分析.中国病案,2013,14(4):36-37.

[4]岳月英,陈小燕.1921例住院死亡病人统计分析.中国医院统计,2007,14(3):278-279.

[5]陈红,朱青峰,贺敬萍.2010-2011年我院住院患者死因调查分析.解放军医药杂志,2010,24(8):66-67.

[6]石鹏,孟海英,韩晓燕,等.北京市朝阳区居民2006年主要死因及寿命损失分析.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1):19-22.

(责任编辑:郭海强)

猜你喜欢

死因心脑血管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居民死亡现况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