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乙型肝炎的预防及疫苗的应用

2015-01-27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33期
关键词:乙肝疫苗滴度乙肝病毒

于 洋

浅析乙型肝炎的预防及疫苗的应用

于 洋

目的 探讨疫苗在乙型肝炎的预防及治疗的应用。方法 对乙型肝炎疫苗的研制应用、使用方法及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乙型肝炎疫苗有很好的保护效果,单独接种3次5 μg酵母乙肝重组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为70%~80%;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在90%以上。结论 乙型肝炎疫苗通过对广大人群的普遍接种或对高危人群的选择性接种,达到预防特定传染病的目的。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性疫苗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epatitis B vaccine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method of application and the effect of hepatitis B vaccine. Results The hepatitis B vaccine has a good protective effect, inoculated alone 3 times 5 μg recombinant yeast hepatitis B vaccine, PMTCT protection rate of 70% to 80%;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with HBIG, PMTCT protection rate of 90%. Conclusion The hepatitis B vaccine to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hrough universal vaccination or selective vaccination of high-risk groups, to prevent certain diseases purposes.

【Key words】Hepatitis B,Vaccine,Preventive vaccine

传染病防治中,疫苗按其作用可分为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疫苗在传染病中最广泛的用途就是预防,通过对一般人群接种或对高危人群接种疫苗以达到预防特定传染病的目的,治疗性疫苗主要用于微生物感染的治疗。目前乙肝疫苗能有效地降低乙肝病毒携带率,预防病毒性肝炎必重视疫苗的研究和应用。

1 乙肝疫苗研制及应用

从未感染过HBV者接种一针乙肝疫苗后1个月,约40%抗-HBs阳转;于第2针接种后1个月,80%~90%抗-HBs阳转;于第3针接种后96%~98%抗-HBs阳转。抗-HBs滴度也随着接种次数增加而逐渐上升[1]。于第1针接种后1个月,抗-HBc滴度>100 mIU/ml者仅4.2%,无一例≥500 mIU/ml,于第2针接种后1个月,抗-HBs滴度≥100 mIU/mI者仅达53.9%,但≥500 mIU/ml者仅占1.1%;于第3针接种后1个月,抗-HBs滴度≥1 000 mIU/ml者升至77.2%,无一例≤9.9 mIU/ml。乙肝疫苗的免疫持久性一般认为可维持3~5年。因此,接种乙肝血源疫苗后3~5年,可加强一针20~30 μg疫苗,以提高其抗-HBs滴度。疫苗的免疫持久性与接种后抗-HBs水平有关。接种后抗HBs水平在10~100 mIU/ml者,3年后仅0.7%降至10 mIU/ml以下[2]。接种后抗-HBs水平与疫苗剂量,接种间隔时间和注射部位有关,接种3针30 μg疫苗后,其抗-HBs水平较3针10 µg疫苗明显为高;前2针接种间隔1个月者较间隔半个月为高,上臂三角肌注射者较其他部位注射为高。对乙肝疫苗的应答能力一般随年龄增长而递减,10岁以下儿童免疫应答最佳,50岁以上应答能力最差,这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不同有关,还可能与目前筛查方法不够灵敏,导致部分成人低滴度的HBV标志未检出有关。

2 使用方法

2.1预防性疫苗

本疫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基因片段重组到中国仓鼠卵细胞内,通过对细胞培养增殖,则增殖的HBsAg分泌于培养液中,经纯化加佐剂氢氧化铝后制成。本疫苗规格有10 μg/支和20 μg/支两种[3]。适用于所有乙肝易感者。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肌内。免疫程序按0、1、6个月各接种一针,0指第一次接种,间隔1个月和6个月时注射第2、3针,全程注射3次。一般易感者使用10 μg/支疫苗,每次注射1支(1 ml)。高危人群、母亲为HBsAg阳性的新生儿使用20 μg/支,第1针在出生后24 h内注射,其余两针与一般易感者相同。疫苗应于2℃~8℃条件下储存和运输。疫苗自检定合格之日起,有效期2年[4]。本疫苗不良反应较少,极少个别人会有中、低度发热,或注射部位微痛症状发表,但在24小时内一般都会消失。自1992年以后乙肝基因工程疫苗投入生产,免疫接种安全可靠,血清学效果优于血源乙肝疫苗曾用过完成全程血源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儿童,再用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加强免疫,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2.2治疗性疫苗

临床治疗主要采取乙型肝炎疫苗与免疫调节剂联合应用,免疫调节剂主要包括胸腺肽、猪苓多糖、香菇多糖、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等。疫苗主要由免疫佐剂和含量较大、纯度较高的乙肝抗原组成,通过增强免疫原性和通过不同的途径把乙型肝炎抗原呈递给免疫系统。要打破免疫耐受,诱导内源性干扰素,更有效地诱导免疫应答[5]。乙型肝炎疫苗联合肝炎灵、猪苓多糖和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疫苗使用每周肌肉注射1次,每次60 μg,一疗程12次;肝炎灵、猪苓多糖、黄芪等分别由脾俞、肝俞、足三里穴位注射隔日1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应用香菇多糖联合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6个月后,HBV DNA 37.5%(6/16)转阴,94%(15/16)下降[6]。这些患者继续使用抗病毒药物(α干扰素)治疗,可以使终止乙肝病毒复制的效力进一步巩固。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疗效有一定的影响,这说明目前的治疗仍难以打破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免疫耐受性。

3 讨论

乙肝疫苗自我国大规模推广使用以来,取得了良好免疫效果,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如疫苗的选择,使用对象是否应筛选,合理剂量及接种程序,注射途径,何时进行加强注射及无应答机制,这些课题的解决为进一步使用好乙肝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7]。随着乙肝疫苗使用范围的扩大,血源性疫苗的来源限制了其产量的增加,而且由于血源性疫苗带来的可被其它病毒污染的可能性进一步促使了人们转向基因重组疫苗的研制及使用。现已证实基因重组疫苗略优于血源性疫苗,如生产规模扩大使成本进一步降低,才有希望纳入计划免疫范围。乙型肝炎疫苗免疫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免疫无应答者。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应答水平似乎是独立于年龄、抗-HBs与不同年龄阶段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如果胎儿在母亲的子宫内感染了乙肝,导致免疫耐受,出生后注射乙肝疫苗的是无效的[8]。此外,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等病毒或乙肝病毒亚临床感染,可显著降低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甚至没有反应。

[1] 方鑫,梁争论.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8(4):499-502.

[2] 李铤,尹文.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5):477-480.

[3] 李磊,杨东亮,高人焘.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研究现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8(4):243-246.

[4] 王缚鲲,邹全明,于长青.治疗性疫苗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3).190-192.

[5] 任姗,陈新月.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09,3(2):52-55.

[6] 唐蔚,马为民.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03,24(8):897-899.

[7] 汪萱怡.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研究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09,30(6):321-327.

[8] 李秀玲,赵铠.新型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2,15(4):251-253.

Analysis the Prevention of Hepatitis B and Application of Hepatitis B Vaccine

YU Yang CDC Ranghulu Daqing City,Heilongjiang Province,Daqing 163000,China

R511

A

1674-9316(2015)33-0008-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5.33.004

163000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猜你喜欢

乙肝疫苗滴度乙肝病毒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抗核抗体荧光模型与滴度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分析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苦参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