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能力建设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设置研究

2015-01-27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22期
关键词:专业设置

钱 怡

基于核心能力建设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设置研究

钱怡

【摘要】新形势下,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模式的优化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推广,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意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核心能力建设能有利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目标定位、课程的优化和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此,本文重点分析基于核心能力建设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设置。

【关键词】核心能力建设;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专业设置

Under the new situation,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ystem reform,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model,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 system reform,people's growing health awareness,health management is facing great challenges,and core ability construction can be beneficial to the health management major,an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Key words】Core ability construction,Health management major,Professional settings

1 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分析

作为能够培养大批高素质医疗人员以为人们的健康服务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不仅能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管理队伍职业化奠定雄厚的治理基础,还是促进卫生事业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更能有利于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质量和绩效,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各高校通过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设置的优化以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出更多、素质更高的卫生管理人才也是适应新形势下对医疗卫生人才要求变化的必然选择。

较之于国外,我国高校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开设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起步较晚,发展历程较短。该专业教育发展迅速,且受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办学模式,但尚未成熟,仍有很多突出存在的问题亟需改善,诸如高校采用的教学模式、专业设置等问题,尤其是专业设置问题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专设设置目标不够精确,既不能很好的体现高校定位及社会需求,也不能很好的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各项教学活动指明具体的教学目标;专业课程没有讲过科学的论证而导致专业课程安排不合理,例如卫生学和管理学等比例失调;另外,专业课程不能紧跟时代形势变化,且实践环节较为薄弱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1]。

2 基于核心能力建设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设置分析

核心能力最早由美国一学者提出,主要是指能促进个人提升竞争力,取得追求的非凡绩效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特性等,不仅可以作为薪资待遇、绩效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工具。在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中,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主要是指通过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习形成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个人特质等的综合表现,是该专业培养的重点和学生应当掌握的重要能力[2]。

当前普遍接受以包括卫生财务、人事及信息管理等在内的组织管理能力方面,包括时间及项目管理、团队合作、礼仪、语言表达及执行力等在内的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包括逻辑思维、社会调查及文献查阅分析、卫生系统评估等内容在内的循环决策能力方面,以包括计算机操作、外语应用及公文写作等在内的操作能力方面,包括职业道德、自我管理、创新能力等在内的职业发展能力方面等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主要内容。而基于核心能力建设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设置上,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2.1 以核心能力建设为导向,促进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及实施

由于现阶段核心能力建设在我国医学领域的应用并不成熟,再加上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自身发展尚未建立详尽、科学完善的专业体系,这就使得各高校,尤其是非综合性及非西药类的高校,在设置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目标时,缺乏具体的、可行度更高的培养目标的指导,而现有的专业培养目标过于宏观,不能很好的为其提供具体的指导。而核心能力的应用,可以在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育宏观目标的基础上,提供更加具体化的培养目标,并将各核心能力进行更详尽的细化,使得高校在根据在综合考虑自身的学校定位、师资力量、学生特点及其发展要求等条件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核心能力提出的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循环决策能力、操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及这些指标包括的二级指标等内容并结合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特点,明确定位,提出更加具体、可操作性的以核心能力建设为导向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目标,促进该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

2.2 以核心能力建设为导向优化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是专业设置的重要内容,专业培养目标需要通过各项专业课程教学活动来实现。而核心能力建设能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置提供科学的指导。一方面,核心能力建设中的各项指标的细化和清晰化,为该专业培养学生描绘了清晰的蓝图,指明了学生在专业学习、师资队伍在专业教学等活动的重点,进而为学生的自我学习计划的安排、学习目标的设定、教学活动的开展、校本课程的优化等提供了参考。因此,基于核心能力建设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的优化,应当按照系统性、有选择性和内容整合精简性的原则下,兼顾管理学、医学、经济学和法学等专业课程,并在重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更加重视其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按照各课程的重要程度合理安排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限选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等板块的内容和比例,以促进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养成及其全面发展的实现;另一方面,核心能力建设中包含的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循环决策能力、操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等内容也与卫生事业管理实际工作及各具体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一致,进而使得专业课程与实际紧密联系,更加实用[3]。

2.3 以核心能力建设为导向完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是高校专业设置的重要方面,只有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及时的发现专业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能将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下来,进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和教学活动的改善奠定基础,使得学生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习和教学活动处于不断上升的良性循环中。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中可以积极的将核心能力的主要内容或指标包含进去,将其作为考察学生学习和师资教学绩效的重要依据,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查找不足,促进其进步,更有利于推动师资队伍的职业化发展。

3 结语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形成和培养是该专业学习和教学活动重点,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劣,因此,各高校应当更加重视通过核心能力建设完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设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身价值实现的需求,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定的治理支持。

参考文献

[1]赵韶韵. 基于核心能力建设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D]. 山西:山西医科大学,2013.

[2]沈慧.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安徽:安徽医科大学,2010.

[3]邢岩. 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16(2015)22-0013-0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22.008

作者单位: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Health Care Management Capacity Building Set Based on Core Studies

QIAN Yi Continuing Education Schoo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China

【Abstract】

猜你喜欢

专业设置
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及其专业设置情况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江海联动开发与区域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设置探讨
基于结构方程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就业相关性研究
对我国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专业设置和教育模式创新初探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