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惠市水稻“五改两早一突破”技术规程

2015-01-27孔超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突破水稻

摘要:德惠市常年水稻种植面积75万亩左右,占全市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5%,总产9亿斤,占粮食总产的20%。水稻公顷产量一直徘徊在9000公斤这个阶段水平,病虫害大发生年份,尤其稻瘟病大发生年份还会造成大幅度减产。本文主要就德惠市水稻“五改两早一突破”技术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德惠市;水稻;五改两早;突破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8-28-1

由于受传统栽培习惯影响,德惠市多年来一直采取春备床土、春做床、春扣棚、春整地的生产习惯,但近几年来早春气温低,回暖慢,土壤解冻晚,常常造成难取床土、难做苗床、难整地,导致水稻育秧时间推迟,插秧时间滞后,晚育晚插已成为德惠市水稻增产的主要障碍因素。结合我市水稻生产实际,德惠市农业局于2011年提出了“五改两早一突破”的新型栽培模式。即改春做床为秋做床秋覆盖,改春备床土为秋备床土,改中小棚育苗为大棚育苗,改随势插秧为垄向插秧,改人工插秧为机械插秧;实现两早,既早育苗,早插秧;并采用高新适用科技防控手段,加强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使病虫草害得到有效控制,最终实现平均公顷产量突破10000公斤阶段水平。

1 “五改”

1.1 改春做床为秋做床秋覆盖

在上年秋天,最好是11月5日土壤封冻前,把第二年的育苗地苗床土壤深翻20厘米,耙细、耙平,然后用稻格荛或稻草覆盖。标准是覆盖稻格荛50厘米以上或稻草1.5米以上。覆盖物要宽出育苗地1米以上,降低冻土层深度,这样可以保证明春土壤化冻早,不影响育苗播种。有条件的农户,最好在秋季土壤封冻前把下年育苗大棚扣好,更能降低育苗地土壤冻层深度,更利于下年春季育苗地解冻,土温回升快,为早育苗打好基础。

实践证明,通过这一措施,可以使苗床地化冻提前一周以上,实现早育苗、早播种。

1.2 改春备床土为秋备床土

在10月末土壤解冻以前,选择土壤肥力高、pH值低、草籽少、土质疏松、未施用旱田除草剂的旱田土或林带土、壕沟土,秋季备足育苗土,堆于房前背风向阳处,最好用塑料薄膜等覆盖,以利于明春快速回暖化冻,保证及时育苗。

1.3 改小棚育苗为中大棚育苗

中小棚在保温、通风、透光等方面均不如大棚,不利于培育壮苗。苗棚瘠高1.7~2.3米叫中棚,2.3~2.7米叫大棚,采用中大棚育苗,前期地温棚温高,棚内光照充足,能育出高素质壮苗,秧龄可达到35~45天,叶龄4.5~5.0片叶,苗高13厘米左右,根数13~15条,百株地上干重4克以上,根系盘结好,返青快。育苗棚应选择在背风向阳,地势平坦高燥的地方,大棚走向最好是西南东北向。

1.4 改常规行向为西南—东北向

目前,水稻栽植的行向基本是东西向或南北向,行距都是30~33.3厘米,尤其东西向栽植,水稻受光时间短,通风条件差,光合效率低。实践证明,改传统水稻栽培行向为西南—东北向,角度为磁南偏西20°;水稻栽培行为通风透光超大行与栽植水稻小行组成的组合行,通风透光超大行行距60厘米,栽植水稻小行行距20厘米。在栽植水稻小行上种植2行水稻,株距为13~15厘米,栽插水稻秧苗时采用拐子苗插法。

这种栽培模式在不减少栽培密度的情况下,扩大了行距,改变了垄向,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了地温,减轻了纹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方便了田间喷药施肥等作业,增产潜力很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好。平均增产幅度在8%~10%,公顷增收1000~2000元,同时可减轻病害,尤其是水稻纹枯病明显减轻,并减少施药数量,降低成产,田间作业也比常规栽培方便。

1.5 改手工插秧为机械插秧

德惠市水稻主产区比较集中,大部分集中在岔路口、朝阳、菜园子、松花江、大房身等几个乡(镇),人工插秧用工集中,不仅费用高,而且劳力不足,影响水稻插秧进度,常常造成插秧晚,插秧不及时,也造成秧苗徒长,插秧后缓苗慢,影响分蘖。因此,推广机械插秧已势在必行,实践证明机械插秧可以大大缩短插秧时间,加快插秧进度,比人工插秧提高10倍以上,只有实现机插,才能实现水稻生产现代化,规范化;也才能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稻农的劳动强度,解放劳动力,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两早”

一是早育苗,早育苗是实现早插秧的前提,德惠市一般年份,适宜的插秧时间在5月10日左右,要保证足够的秧龄,达到秧龄30天左右,必须在4月5日前播种结束,因此,提倡早扣膜、早备床土,以实现早育苗;二是早插秧,德惠市一般年份在5月10日后,气温能稳定通过10℃以上,是插秧的最佳时间,一般要求在5月20日结束,杜绝插6月秧。

3 “一突破”

按照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整体思路,采用高新适用科技防控手段,实现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新突破,使水稻因各种病虫草害造成的损失降到零或最低,使水稻单产提高一大截,实现平均公顷产量突破10000公斤阶段水平。

3.1 加强水稻稻瘟病防治

稻瘟病是德惠市水稻主要病害,常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年份减产10%,大发生年份减产可达到20%~30%,因此必须加强稻瘟病的防治。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在7月末8月初,水稻抽穗前和水稻齐穗后各喷一遍稻瘟病药,严格控制穗颈瘟的发生。

3.2 加强水稻二化螟和粘虫的防治

水稻二化螟是德惠市常发现害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农民每年都能进行很好的预防,但粘虫是突发性害虫,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因此,必须及时掌控,及时进行防治,将虫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3.3 加强恶性杂草的防治

近年来,水稻田间杂草群落变异特别大,三楞草、水葱、水上漂、牛毛毡、水绵等恶性杂草逐年增多,面积不断扩大,以这些恶性杂草为主的新的田间杂草群落正在形成,造成常规用药除草效果不好。因此,必须根据新的杂草群落选择好适宜的除草剂,把握好用药时间和用药量,使田间恶性造成得到有效的控制。

作者简介:孔超,德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突破水稻
有了这种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盐了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