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丰县樟子松枯黄及枯死原因分析与控制方法

2015-01-27周江山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樟子松

摘要:本文针对东丰县樟子松大量枯黄及枯死等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经调查发现樟子松的枯黄和枯死与其自然环境因素、土壤水分条件、地力营养、大气污染、林分密度、病虫危害等因素有关,是综合因素造成的结果,本文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樟子松;松树枯黄;林木病害

中图分类号: S79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8-69-2

近10年来,东丰县所辖的横道河、小四平、南屯基等多个乡(镇)及林场发生樟子松大面积枯黄及枯死现象,林木受害严重。东丰县林业局为此曾组织了专项调查,并聘请有关专家组对东丰县樟子松受害林分进行了详细调查。

1 枯死原因分析

1.1 自然因素

樟子松天然分布区在海拉尔、红花尔基等地,对东丰县来说,是一个由更北的地区引进的树种。所以,樟子松在当地必须经过一阶段种植达到“乡土化”,才能成为当地的造林树种。要达到此要求,需经过一段比较长的时间驯化。驯化的条件既与原产地条件有关,还与樟子松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环境有关。在诸多因素中,气候因子与樟子松的关系最为密切。樟子松从原产地引种到吉林省的东部,跨越5个纬度,气候因子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在东丰县,樟子松幼龄期的营养积累较多,年生长速率较快。与红花尔基相比,树高速生期出现较早。速生期过后,林木生长进入旺盛生长阶段,之后便进入生长缓和时期(约25年~30年)。而樟子松林在原产地,其初期生长较慢,持续长。进入速生期之后,可以持续高生长近30年,之后约65年左右进行缓慢生长阶段。其天然林的生命周期在80年~100年左右。而东丰县的樟子松人工林早已进入早衰。

1.2 土壤水分

从土壤上来看,樟子松根系吸收水分的状况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层次:

1.2.1地表水分层 此层月地表土层25厘米深度,土壤含水状况变化速率大,如遇降雨,土壤水分几近饱和。但遇干旱时,则含水量蒸发殆尽,所以,该地表水分层对樟子松生长仅是起到辅助作用。

1.2.2主要水分吸收层 30年生樟子松根系分布在30~150厘米土壤层中,再往下的土壤中樟子松的根系分布极少。此层是樟子松根部吸收水分最为高效层,是樟子松根系的主要功能利用层。降水时地表水分大多贮存在该层。

1.2.3水分补充层 该层位于主要水分吸收层下面。当在樟子松缺水或枯土壤干旱时可向根部补充水分。在主要水分吸收层含水量丰富时,可起贮存作用。

在东丰县,以前的林地水位较高,林地下土壤可以通过毛细管的作用正常的到达樟子松根部主要水分吸收层,为樟子松正常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是,随着樟子松林龄的增长、体积和高度增加,需水量增大,加上近些年来东丰县地下水位下降,必然造成樟子松对水分需求亏缺,引发树木生长不良。

1.3 地力条件改变

樟子松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庞大的根系作用,土壤养分状况必然发生较大的改变,特别是常量元素的变化如何难以知道。磷元素在樟子松的生物活性以及细胞增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它可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利于菌根形成。如果樟子松林分土壤中磷元素的含量不足,一定会对樟子松的正常生长产生影响。东丰县的樟子松林极少施加肥料,也是造成树势生长衰弱的原因之一。

1.4 酸性沉降,大气中氮超标

大气氮沉降的不断增加是一种全球性现象。大气氮的过量沉降可打破樟子松体内各种养分的平衡状态,减少樟子松主根和须根数量,影响根系的正常功能,导致林分对环境不良因子耐力降低,如对寒冷、霜冻、病虫害因子免疫行为降低,引起森林过早衰老。从东丰县氮沉降增加的来源分析,主要来源于周围农田大量使用施肥,以及工业及其他用户可燃性气体排放。这些大气中氮沉降的增加,可能是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又一诱发因素。

1.5 林分密度

东丰县樟子松人工林提早衰退的原因除上述因素外,早期的培育和后期营林抚育不到位也是造成提早衰退的重要原因。在上世纪下半叶造林时,当时的造林密度往往较高。初植密度很高,造成树木营养空间不足。另外早期对樟子松林按用材林来经营,追求高收获量,林分经营密度普遍偏大。在林分郁闭前,尽管造林密度和经营密度较高,但是由于树小,对土壤水分和养分需求少,对樟子松生长影响还没体现出来,或者是不明显。但是随着林龄的增长,个体的增大,对土壤水分和营养的需求明显增加,这必然造成樟子松林分内营养空间不足,导致树木生长衰弱。

1.6 病虫危害

松枯梢病是一种侵染性病害。该病最初仅寄生在条件不适宜樟子松生长环境下的衰弱林木,通常这些林木冠下枝梢、针叶枯黄,逐渐向树冠上部发展,最终整个冠部枯黄,整株死亡。林分中的表现为,林龄高染病重、林分密度大染病重、水肥条件差染病重、坡地陡染病重、阳坡的染病重于阴坡。

樟子松枯梢病在东丰县通常在7月显露病情,8月中旬后进入发病高峰期,至10月病情缓和。该病的发生加速了林木的衰弱,使生长进程大大缓慢甚至停止。所以,从外表看,造成樟子松死亡的缘由是樟子松染上枯梢病,但根本原因是樟子松在感病之前,林木就已经生长不良或长期衰弱,樟子松枯梢病仅仅是衰退、枯黄和死亡的表象而已。

除了樟子松枯梢病会造成危害外,害虫的为害也会加快樟子松的衰弱进程,松沫蝉大量的存在和为害就是一例。松沫蝉本身依靠吸食树液为生,此外还具有大量分泌泡沫包围身体的特性。这样就大大消耗了樟子松的大量树液和养分,同时为林间病菌的寄生和流行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重了枯梢病等病原的传播和为害,也使樟子松衰弱进度明显加快。

2 控制措施

如何对樟子松林进行复壮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采用人为干预措施调整结构、更新改造和加大病虫害管理,不断增加林分稳定性是解决该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2.1 调整林分密度

合理的林分密度即能充分利用当地水分资源,又不至于造成土壤干化。营林措施是治理樟子松人工林衰退枯死最有效、最持久的措施。

一是对病情严重,枯黄、枯死树木占40%以上的林分,采取卫生伐除措施。伐除枯死木、濒死木和达到一定受害级的树木,并及时更新改造阔叶树种或其他树种;二是对轻病林分可进行抚育间伐,分期分批清除衰弱木,降低林分密度。通过冠下修枝整枝,减少病菌侵染。

2.2 更新改造技术

对樟子松纯林进行结构调整,更新改造。应逐步将现有的樟子松存林改造为多树种、多形式的混交林,使林分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栽植适合东丰县生长的豆科植物,如刺槐、胡枝子等,使这些植物通过本身的作用,达到改良土壤、提高肥力的作用。

2.3 改善林地肥力

在土层、水分较好的林地,可以采取根部施肥(复合肥或农家肥)的方法,改善林地肥力。

2.4 病虫害防治

加强病虫害防治部门的监测和救灾能力。在樟子松病虫害严重的林分,可采用杀菌药剂和内吸剂防治樟子松枯梢病和松沫蝉。

作者简介:周江山,东丰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保护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樟子松
固沙树种樟子松的造林技术要点探究
陕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引种造林综合分析
樟子松树种播种育苗及营造林技术研究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冀北山地樟子松整地造林技术分析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关键技术
不同强度林火干扰对红花尔基樟子松天然林更新的影响
樟子松人工林的培育及其管理管窥
章古台沙地樟子松的天然更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