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埃博拉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2015-01-26张秋墨,金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18期
关键词:博拉载体疫苗

【摘要】埃博拉病毒病是一种能引起人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出血热的人畜共患烈性传染病,致死性极高。本文主要对埃博拉病毒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如何应对埃博拉病毒的侵袭做介绍。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8.004

作者单位:133002延边大学医学院12级临床医学

▲通讯作者:金丹 Email:133002jindan9876@163.com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f Ebola Virus Disease

ZHANG Qiumo JING Dan Medical School of Yanbian University 12 clinical medicine,Yanji 133002,China

【Abstract】

The Ebola virus disease is a kind of zoonoses which can make human and primate animals produce hemorrhagic fever and the probability of human and animal death is extremely high. This paper will introduce about the Ebola virus 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how to deal with Ebola virus invasion.

【Key words】Ebola virus,Ebola virus disease,Pathogenic Science

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是由埃博拉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致死率极高,平均为50%。埃博拉感染呈不规律暴发特征,四季均可发病且无法防范或预测 [1]。现阶段埃博拉病毒临床治疗的研究相对缓慢,且并未研制出可对埃博拉病毒发挥有效防治作用的疫苗或药物。

1 病原学特征

埃博拉病毒属于单股负链病毒目、丝状病毒科、丝状病毒属,其形状多是杆状或长丝状,不同病毒的颗粒长度有明显不同,具备脂质包膜,且包膜上突起排列方式为刷状,主要组成成分为糖蛋白。该病毒基因组为负立案RNA且不分节段,编码非结构蛋白1个、结构蛋白7个,大小18.9kb。此类病毒在哺乳动物如豚鼠、猴、人的细胞内均可增殖,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和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等细胞比较敏感。埃博拉病毒包括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苏丹型、莱斯顿型与扎伊尔型。其中莱斯顿型不会造成人类感染,其他几种类型均可造成人类感染 [2]。埃博拉病毒抵抗热的能力为中度,于室温下或4℃中放置1个月感染性不会减弱,在60℃下灭活需1 h,在100℃灭活需5 min。另外,这种病毒对脂溶剂、酚类消毒剂、γ射线、紫外线、甲醛敏感 [3]。

2 流行病学特征

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和埃博拉感染者的破损黏膜或皮肤接触,或与被感染动物排泄物、分泌物、其他污染物接触后也可传播。现阶段埃博拉病毒最易感染人类,尤其是成年人最易感染该病毒。

已有研究 [4]显示,表现出相应症状的患者具有一定传染性,且在病程延长下传染性逐渐增强。医务工作者在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或确诊患者时,如果没有严格遵守感染控制预防措施而与患者密切接触,容易造成感染。若以正确措施防护可促使感染风险大幅降低,该病早期感染风险较低。研究发现,已经康复的男性在痊愈后仍可通过其精液传播埃博拉病毒 [5]。

3 临床表现

Schieffelin 等观察到该病潜伏期为6~12 d。该病潜伏期内尚未发现有传染性。患者典型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并快速进展至高热,伴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等症状,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打嗝、嗜睡、皮疹等。病情晚期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包括皮肤黏膜出血、呕血、咯血、便血、血尿等;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休克及多脏器受累,多在发病后2周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等,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

4 预防与治疗

4.1 埃博拉病毒疫苗

疫苗的基本原理是携带埃博拉病毒抗原基因的疫苗进入接种者体内后,形成大量病毒抗原蛋白,促使机体出现特异性抗体,对病毒感染加以预防。

(1)DNA疫苗

对埃博拉病毒基因进行适当筛选,将NP、GP等向DNA质粒载体连接,形成病毒蛋白表达质粒,以肌肉注射途径向接种者输注充足DNA质粒,使其表达出相应抗原,对机体免疫反应加以诱导,生成细胞毒性T细胞于抗体将病毒感染清除。动物实验表明,灵长类动物感染埃博拉病毒后,注射DNA疫苗后再次给予埃博拉病毒接种,其存活率未见提高。

(2)活载体疫苗

这类疫苗是向减毒活病毒或无致病性病毒载体中插入编码病毒蛋白所形成疫苗,将或病毒作为载体对EBOv GP蛋白进行表达,优点为向人体接种疫苗后与自然感染接近,转染细胞内有EBOV蛋白表达,然而人血清内所含rAD5抗体可对活载体疫苗体内效价造成影响。

(3)DNA配合腺病毒(DNA/Adv)增强疫苗

这种疫苗是在前两种疫苗之后研制而得的新型疫苗,将DNA疫苗接种到动物体内,可使其出现免疫反应,之后以用腺病毒载体疫苗实施强化免疫,可见与单纯的DNA疫苗接种相比,小鼠抗体效价有10倍至100倍的增长。通过利用恒河猴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可发现接种疫苗后恒河猴体内对于GP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抗原特异性CD4 +和CD8T +细胞水平均显著提高,4只接种此疫苗的猴子在埃博拉病毒感染后的2周内均存活,而其他4只猴子接受安慰,死亡。现阶段该疫苗已投入临床试验。

4.2 治疗

目前抗病毒治疗是还没有获得认可的中和病毒的办法,研究者目前正在开发各种血液、免疫和药物疗法,ZMapp、恢复期血浆可能有一定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早期给予积极的补液和对症支持治疗等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率。患病早期须口服补液或者静脉补液,有明显出血者应输注新鲜血,急性肾衰竭者必要时采取透析疗法,急性肝衰竭者应采取积极救治措施。目前尚没有获得许可的埃博拉疫苗。

5 埃博拉病毒病的科学应对

目前,我国没有发现任何亚型的埃博拉病毒,因为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感染者的护理措施主要为单间隔离、卧床休息、营养支持、对症护理(如发热、消化道症状、出血等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对于依从性差、焦虑烦躁甚至有暴力倾向的患者应做好宣教、尊重当地习俗及个人信仰,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和解决心理问题。

对密切接触人员加强管理:应重视密切接触人员的隔离与追踪医学观察,观察期限是从最后一次和患者或其污染物接触当天开始,到第21 d截止。

医务人员接触管理:对于医务人员,应于标准预防基础上采取严格的飞沫隔离、接触隔离等预防措施,在其出入隔离病房期间,应严格遵守相应要求,正确配备或脱下防护用品,并注意加强口腔膜、鼻腔、眼睛的防护。 标本转运应当按照A类感染性物质包装运输要求进行。

综上所述,EVD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一旦发病,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对症支持治疗、精心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博拉载体疫苗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直面“埃博拉”之惧
如何看埃博拉疫苗研发引发的争论
抗击埃博拉:中国赢得世界尊重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