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寒论》“郑声”意义探析❋

2015-01-25赵东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郑风伤寒论论语

赵东丽

《伤寒论》“郑声”意义探析❋

赵东丽

(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郑州 450008)

后世医家对《伤寒论》中“郑声”的注解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从孔子《论语》中的“郑声淫”源头考述与《伤寒论》本身“郑声者,重语也”的注释。从对这两方面的考查发现,“郑声”并非指“郑诗”或“郑风”,因而“淫”也非淫邪不正之意。“郑声淫”主要侧重于从音乐形式上描述郑声的特点——过度、繁复。这也正与《伤寒论》注释中的“郑重”、“重”之“数”、“频烦”之意相合。因此从这两方面考证可知,《伤寒论》中的“郑声”应指频繁、过度之絮语。

《伤寒论》;郑声;意义

1 后代医家对《伤寒论》中“郑声”的注解

“郑声”一词,在中医著作中较早出自《伤寒论》,其中有“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之言,后世医家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考证。

金·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有专门解释“郑声”的篇章:“伤寒郑声,为邪音也。孔子曰: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又曰: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是谓郑声为不正之音也。伤寒郑声者,则其声如郑卫之音,转不正也。”“郑声者,重语也,正为声转也。若声重而转其本音者亦是矣。”“兼郑声淫,则语以正之,则郑声不为重叠,正为不正也。[1]”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发现,成无己对“郑声”的解释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孔子《论语》中的“郑声淫”原文来追溯源头,二是对于《伤寒论》中本有注释的理解,其他医家也大多不出这两种注解。如明·陶华在其《伤寒六书》中《伤寒明理续论》卷六对“郑声”的理解为:“郑声者,重语也。又为不正之音也。伤寒郑声,如郑卫之音不正也。[2]”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郑声”的意义。

2 《论语》中的“郑声”溯源

郑声一语最早出自《论语》,其中有两则与“郑声”有关的言论。一为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卫灵公》)”二为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也。(《阳货》)”

2.1 “郑声”不同于“郑风”、“郑诗”

历来对“郑声”的理解有分歧。一种以朱熹为代表,认为“郑声”即为“郑风”甚至“郑诗”。并在《诗集传》中曰:“郑卫之乐,皆为淫声。然以《诗》考之,卫诗三十有九,而淫奔之诗才四之一,郑诗二十有一,而淫奔之诗已不啻于七之五。卫犹为男悦女之辞,而郑皆为女惑男之语。卫人犹多刺讥惩创之意,而郑人几于荡然无复羞愧悔悟之萌。是则郑声之淫,有甚于卫矣。故夫子论为邦,独以郑声为戒而不及卫,盖举重而言,固自有次第也。[3]”从中可见,朱熹在前面提出郑卫之乐、淫声后,便直接过渡到“郑诗”、“卫诗”。也就是在朱熹看来,无论是郑卫之乐还是郑声,就是指与诗歌相同的内容,而乐曲本身并无独立意义。他的这种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之后的一些学者对于“郑声”的理解。而另一种理解则是“郑声”与“郑诗”或“郑风”不同,“郑诗”或“郑风”侧重于诗歌内容方面,而“郑声”则是侧重于音乐形式方面。正如杨伯峻在对《论语》的注释中指出:“‘郑声’和‘郑诗’不同,‘郑诗’指其文辞,‘郑声’指其乐曲。[4]”明·杨慎在《升庵经说·淫声》中也言:“郑声淫者,郑国作乐之声过于淫,非谓郑诗皆淫也。[5]”清·陈启源《毛诗稽古》:“夫子言郑声淫耳,何尝言郑诗淫乎?声者,乐也,非诗词也。[6]”我们从对《论语》原文的考察也可发现,这两处的“郑声”,一处承“韶舞”而来,一处与“雅乐”相对提出,显然都是指向了音乐本身。也就是说,“郑声”是与孔子所讲的《韶》乐、雅乐等相对且相并列的音乐形式。南朝梁·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乐府》中所言:“《韶》响难追,郑声易启。”也是注意到“郑声”这种音乐形式方面的独立意义。

2.2 “淫”的意义考释

与“郑声”意义密切相关的“淫”字的理解也分为两种。一种即是以朱熹为代表,认为是指诗歌内容方面的淫奔或淫邪。而另一种则是指音乐形式方面的过分演绎。如清·陈启源所言:“淫者,过也,非专指男女之欲也。[6]”清·马瑞辰也在《郑风总论》中提出:“凡事之过节者为淫,声之过中者亦为淫,不必其淫于色也。”并明确指出:“郑之淫在声也。[7]”

淫字,从水,侌(yin)声,《说文解字》将其解释为“久雨曰淫”,由“久雨”中雨水泛滥、没有节制之义项可以将其引申为过度、无节制等;从“久雨”之长久义项又可引申为浸淫、长久滋蔓等。而“奸邪”、“贪求”等义项则是承袭“婬”字而来,应该是此二字相合并后产生的义项。那么对于音乐形式本身而言,“淫”应该是指其音乐的没有节制与过度发挥。正如明·杨慎所言:“淫者,过也。水过于平曰淫水,雨过于节曰淫雨,声过于乐曰淫声(《丹铅总录》)。[8]”儒家强调中庸之道,所有的情感或音乐都应该有所节制。《论语》另一处提到“淫”——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情绪上的快乐与哀伤都应该有所节制。而汉代儒家班固在其《汉书》中也提出“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情感与音乐要有所节制,才能气血平和而长寿,因此过分演奏的音乐便不被儒家所认可。

2.3 郑声淫”的表现

那么郑声的过度演绎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溪山琴况》引《乐志》说:“琴有正声、间声。其声正直和雅,合于律吕,谓之正声,此雅颂之音,古乐之作也。其声间杂繁促,不协律吕,谓之间声,此郑卫之音,俗乐之作也。[9]”这里将郑卫之音的“间杂繁促,不协律吕”与雅乐的“正直和雅,合于律吕”相对提出,指出了郑卫之音节奏过分变化繁复这一特点。《新语·道基》中也曾提及郑声“技巧横出,用意各殊……以穷耳目之好”[10],表现出郑声崇尚新奇技巧的特色。另据《后汉书·宋弘列传》记载,光武帝召通晓音律的桓谭为侍郎、给事中,每次宴会都令其鼓琴,并“好其繁声”,宋弘斥责其所奏为“郑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郑声”声繁的特点。

郑声的这种特色,必然在演奏上表现出手法繁复、繁杂的特点,这种描述反映在《左传》中。医和在治疗晋侯病时曾说:“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于是有烦手淫声,堙慆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后世学者指出,这里所谓“烦手淫声”的繁复表现手法指的便是郑卫之音。如晋·杜预《左传注·昭公元年》曰:“五降而不息,则杂声并奏,所谓郑卫之声”;唐·孔颖达《左传正义·昭公元年》曰:“五降不息则非复正声,手烦不已,则杂声并奏,记、传所谓郑卫之声,谓此也。《乐记》曰:‘郑音好滥淫志,卫音趋数烦志,是言郑卫之声,是烦手杂声也。’[11]”而康有为也曾经指出:“《左传》说烦手淫声,谓之郑声。言烦手踯躅之声,使淫过矣。[12]”之后《左传》言:“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无声。淫生六疾。”指出无论是天之六气、五味、五色还是乐之五声,只要是过度都会产生疾病,并一再强调“淫生六疾”、“过则为灾”,因此对于这些繁复、过度的音乐,应舍弃不听,“无以生疾”。

与演奏手法的繁复相一致,郑声在情感上也表现出过分、无节制的特点。如《淮南子·泰族训》认为郑声是“怨思之声”;《新序·杂事二》说“郑卫之声,讴吟感伤”;《张载集·近思录拾遗》也说“郑卫之音悲哀”。而这正与孔子所提倡的“哀而不伤”原则相反,因此郑卫之音便很难被儒家所接受因而提出“放郑声”之言。

从以上可知,孔子《论语》中所言“郑声”,应该指的是繁复、过度之声。

3 《伤寒论》中“郑声”的注释考查

《伤寒论》对“郑声”的注解为“郑声者,重语也。”而无论是《说文解字》还是《康熙字典》,“郑”字除地名之外都无其他解释。《康熙字典》中有《广韵》直接对“郑重”一词的解释。从这里可知,“郑重”应该是古代联绵字,不应有分开出现的可能。但这里张仲景将二者分开解释,那“郑”、“重”、“郑重”三者意思应该相同。我们找到“重”有“数”、“多”、“甚”之意,而“郑重”较早也有频繁、反复多次之意。《汉语大词典》举出《汉书·王莽传中》的例子:“然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这里颜师古将其注解为:“郑重,犹言频烦也。[13]”那“郑重”便不是如刘渡舟氏等所注解的“郑声,‘郑’有郑重、严肃之意,其特点是语言低微、频繁重复而郑重其事”,而应是“频繁”、“反复”、“多次”之意。这一义项也正与“郑声淫”之出处考证相同。

因此,郑声在表现上,应如明·楼英所言:“谵语者,谓乱语无次第,数数更端也。郑声者,谓郑重频烦也,只将一句旧言,重叠频言之,终日殷勤,不换他声也。盖神有余,则能机变而乱语,数数更端,神不足则无机变,而只守一声也。成无己谓郑声为郑卫之声,非是。[14]”清代医家舒诏引用李肇夫的话也表述了相同的意思:“重语,当是絮絮叨叨,说了又说,细余呢喃,声低息短,身重恶寒,与谵语之声雄气粗,身轻恶热者迥别也。[15]”我们认为,郑声应是指“频繁、重叠之絮语”。正如清·黄元御《伤寒悬解》所言:“郑声之义,语之繁絮重复者。”

[1]张国骏.成无己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73.

[2]历代中医珍本集成·伤寒明理续论[M].上海:三联书店,1990:41.

[3]朱熹.诗集传.楚辞章句[M].长沙:岳麓书社,1994:65.

[4]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164.

[5]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十册)[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691.

[6]黄聿龙.“郑声淫”之“郑声”考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19):100-102.

[7]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9:249.

[8]方延明.“郑声”非《诗经》郑风辨[J].文献,1985(3):9(1-14).

[9]蒋迪.孔子“郑声淫”之今辩[J].求索,2011(11):125-127.

[10]王利器.新语校注(新编诸子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1986:22.

[11]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影印本)[M].晋·杜预,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2024-2025.

[12]黄聿龙.“郑声淫”之“郑声”考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19):100-102.

[13]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 687.

[14]楼英.医学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3331.

[15]新增伤寒集注[M].大清乾隆三十五年庚寅岁卷五:111.

R222

:A

:1006-3250(2015)11-1344-02

2015-03-26

2010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10-ZX-124);河南中医学院博士科研基金项目(BSJJ2009-26)-《宋代哲学对中医学术思想影响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赵东丽(1977-),女,河南郑州人,讲师,医学博士,从事中医医史文献的研究。

猜你喜欢

郑风伤寒论论语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如何读懂《论语》?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Contents and Abstracts
《诗经》郑、卫国风男女在恋情中的心理表现略说
《诗经?郑风?将仲子》主题考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