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紫坊传统街巷空间意象分析启示

2015-01-24申志慧郑玮锋傅宝姬周沿海

关键词:街巷福州意象

申志慧,郑玮锋,傅宝姬,周沿海,陈 兰

凯文•林奇在其经典著作《城市意象》一书中定义城市意象为:由于周围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而使居民产生的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空间,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印象,同时,他还指出城市意象主要表现为区域、边界、路径、节点和标志物五个主要方面[1]。因此,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街巷也传递了一定有意义的空间意象。本文结合朱紫坊传统街巷从空间结构、界面、尺度和比例,节点等方面探寻其空间意象,希望给未来的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探索。

一、概 况

朱紫坊街区旧名三桥,是福州古城中心区的一个传统街区,2006年6月被整体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萨镇冰故居和福州古园林芙蓉园更是单独被列入“国保”。 朱紫坊位于于山之麓,安泰河南侧,北接津泰路,南邻圣庙路、花园路、法海路,东至津门路,西靠八一七北路,面积为10.39公顷,街区形成于唐时期,距今有1 100多年的历史,沿河古榕垂髯,明、清民居鳞次栉比。宋代曾巩《夜过利涉门》诗吟:"红纱笼灯过斜桥,复观晕飞插斗杓。人在画楼犹未睡,满堤明月五更潮"。虽然是描绘持灯游城的夜色,却多少侧面反映当时福州朱紫坊繁荣景象。

朱紫坊由于宋代宰相后裔朱氏兄弟皆登仕门,朱紫盈门而得名,是近代许多名人的聚居地,有民国的著名海军总长萨镇冰,中山舰舰长萨师俊,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学生方伯谦和厦门大学校长萨本栋等。另外,朱紫坊街区在历史上还有集中的文化教育机构,如在北宋年间所设的全市文化中心——孔子圣庙及清代管理全省教育行政的提督福建学院署。

二、街巷空间特色分析

1. 空间结构

朱紫坊街巷最大特色是河坊一体的空间并行结构,北临安泰河,坊南以居住为主[2]。街区内有相互连通的街巷十条,水巷一条, 其中,朱紫坊与安泰河并行,河上古石桥三座,主要巷道与坊河垂直布置,弄里贯穿其中,形成了“河—坊—巷—弄的等级序列(图1)。街巷主次分明,以宽敞通畅的朱紫坊为主要干道,狭窄曲折的巷弄为次要干道、支弄,共同形成完整的道路网络。

在空间营造上,靠入口、端部处的紫霞黑化宫、朱紫坊达善境两座庙宇界定了一个完整的线性街巷空间,靠沿线省一级挂牌保护名木“龙墙榕”、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萨氏民居、省级文保单位方伯谦故居的均匀布置营造了线性空间的一个又一个高潮。街区内部,又靠极富有福州民居、园林特色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芙蓉园营造了一个富有文化、历史意义的主导空间。

另外,街巷交叉口处理方式多为T字型、折角型(图1),街巷内部南北向居多,且通达性较差,东西向除重要路段朱紫坊、花园弄比较长外,其余仅为短狭的支弄。这种道路形式既体现了极强的防御性,符合当时环境背景下名人汇聚的心里倾向,又反映了人们对安泰河的亲水性。现状空间结构完好地保存了唐至明清时的原有坊巷格局,同时在用地面积不大的地方汇集了十多处国家、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建筑,其密集程度实为罕见,这即使是在水网发达的福州地区也是很少见的。

图1 朱紫坊平面示意图

这种虚实相生,主次分明的街巷空间结构经河坊公共空间过渡到巷弄半公共空间,再过度到宅邸半私密、私密空间,引导人们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序列空间,将居民的休闲、交往、交通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而且内外交织的活动也活跃了街巷的气氛,营造了一份画意浓浓的空间意象(图2)。

图2 朱紫坊水巷风情

图3 有开门的街巷

2.空间界面

连续性和曲折性是传统街巷空间界面的两大特点。

朱紫坊沿河密植古榕,为福州最密集之地,据记载最盛时多达三四十株,现状也可看见繁茂的古榕树与河流、河岸、朱紫坊共同形成了最富有特色的连续界面。依街巷展开的高低错落、进退自由的建筑,整齐统一的青石板铺路,都强化了街巷的连续性特征。同时朱紫坊的街巷分有开门和没开门两种街巷。有开门的街巷即为传统住宅的门直接开向街道、巷道,其沿街界面作为店铺或者居住(图3),由宽度不一的门面紧紧相依,形成丰富而连续的空间界面。不开门的深巷则一般由统一的夯土墙围合成封闭的街巷空间(图4),其界面的连续性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些连续性特征都增强了街巷的可识别性和可意象性。

而曲折性又体现了朱紫坊街巷空间的又一特点,如呈斜线的花园巷、府学里,呈曲线、折线的花园弄、府学弄等(图5),这些微斜、转折的巷弄其空间不断呈现出对比度明显的收缩、放大或转折再收缩的空间序列,使你的视线不断变化空间感受,营造了一个丰富有趣的空间层次,进而成为人们交流最频繁的空间之一。

图4 没开门的街巷

图5 曲折的街巷

3. 空间尺度和比例

街巷空间的尺度和比例常用街巷的宽度 D与围合它的建筑的高度H的比值来作为衡量依据。在朱紫坊的传统街巷空间中,传统民居建筑多为单层,体量不大,造型简洁轻盈,于街巷的D/H通常在1左右,有时甚至小于1,最大约1.55,最小仅为0.21(图4)。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认为,当街道的宽与两侧建筑的高度比值D/H=1.5~2 时是比较合理的比例关系,空间尺度亲切[3]。行走在朱紫坊里除去部分阴暗的街巷比较压抑,大部分都感觉宜人。

通过现场调研分析其原因,主要是:①街巷两侧多为居住建筑或商铺,考虑与河水弯曲的关系,建筑相对于街巷有节奏、有韵律地进退,不断呈现收缩、放大、转折,从而塑造变化丰富的空间尺度,既增加了街巷的趣味性又引导了行人的参与性;②街巷侧面多为木色门窗加白色涂料墙,地面为青石板路,配以绿色树木和蓝色天空,整体色彩淡雅和谐,增加了光线折射效果,行人在光影转换的街上行走也不会有心理压力;③门廊、花窗、檐口等传统建筑符号在相近高度水平线上统一又变化,又进一步增强了空间形态的丰富性。

4. 空间节点

节点作为一种集散开放空间,具有连接和集中功能,标志着空间的转承,即从一种感受的空间转入另一个空间,因此也容易形成人们的空间意象。根据人们的活动内容不同而呈现多种形态,朱紫坊的传统街巷空间有着很多丰富的节点如牌坊、桥、古榕、古祠、古庙、街巷的转角节点、交叉节点等(图6)。

坊门:朱紫坊坊门作为街区的入口、标志安放在广河桥正对面,在原址基础上结合原有形制、色彩采用现代简洁手法重建,在光与影的交织中将朱紫坊历史街区和中心区现代商业街津太路很好地结合起来,现如今成为人们重要的通行出入口。

石桥:现今在安泰河上横跨石桥五座,其中安泰桥(现因福州地铁建设被遮挡),广河桥,津门桥为历史原有的古石桥,再现了朱紫坊街区旧名三桥的格局,均衡分布在朱紫坊的入口、中间及末端,同时,为方便两岸人们的通行还另修2座,现今已成为河两岸重要的联系设施。

古庙、古祠:主要为位于主干道朱紫坊、次干道花园弄两端的紫霞黑化宫、朱紫坊达善境、官贤境六曹司、罗山曾公祠、见证海峡两岸友好往来的麻王庙及紧邻的文庙。除罗山曾公祠每日都有人聚集,一起打牌、喝茶、聊天等外,其余均在初一、十五特定的节日才开放,很显然这里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精神集聚场所。

古榕:朱紫坊街区内密植的古榕树龄大部分均在上百年,多达 30多棵,成为人们最喜欢的夏日纳凉,聊天,休息,观景的场所,其中一株植于唐天复初的“龙墙榕”,更是作为标志性的节点吸引了片区内外的人们驻足观赏。

这些节点依据功能的不同分布在街巷的入口、中心,视线轴线上等处,给人们提供了交往、休憩、集聚的场所,构成了人们公共活动的积极空间,也成为一定区域的象征和标志物,其相对开敞的环境调节了街巷的封闭感,深化了空间的层次感,同时增添了街巷的生活气息。

图6 空间节点

三、朱紫坊传统街巷空间意象启示

通过对朱紫坊传统街巷空间的分析可以看出其浓厚的地域性、历史性、艺术性和文化性,这些成为我们延续空间意象、保护历史风貌要考虑的角度和层面。

1.注重空间序列性和层次性的组织

朱紫坊传统街巷空间不但具有整体性,而且更注重空间序列性和层次性的营造,把单调、巨大的空间分解串联成富有特色的小空间,使之引导人们的视觉不断转换空间,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同时节点又延展了空间的多义性,丰富了空间的组成部分,成为传统街区社会网络和生活网络得以留存的凝结点。

优秀的城市设计应该有清晰自然的历史发展脉络,有昨天与今天天衣无缝的衔接方法,不会只摘取某些历史片断和零乱的符号去拼接“风貌”。因此在延续空间意象时,应尊重其原有的街巷空间结构,采取分层保护方法,重点保留重要街巷、节点的名称、位置、空间界面肌理,适度保留次要街巷、节点信息,结合安泰古桥的恢复,安泰河河道保护,水体清理及驳岸美化,再现历史街巷的千年风貌,共同构建传统街巷空间结构的整体性保护。

2.注重地域特色的挖掘和再现

传统街巷空间的特质深植于当地文化、历史、社会、气候、环境等的地域性。街巷虽历经千年的发展历程,但是依然清晰、完好的保存了历史格局和风貌,靠静静流淌的安泰河,枝叶繁茂的古榕树,幽深的福州民居,高耸的封火山墙,粉墙黛瓦的淡雅色系,天井四周宜人的休闲空间及代表福州园林特色的佳作芙蓉园静静诉说,共同构建了一处别具福州文化、艺术特色的水巷风情。

这在地域文化受到全球化、现代化影响,特色文化逐步消失的今天,更要清醒地认识到传统不是一种固定的形式,而是一种精神,对传统实质的运用必须体现传统精神、民族精神不同的样式。因此注重从传统街巷空间中吸取精髓,提炼传统符号,保持其空间意象,保留人们的生活文化,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人居环境显得更加重要。

3.注重人性化空间场所的营造

朱紫坊传统街区因安泰河而展开街区故事、生活画卷,因此依托其宜人的环境氛围,宽松的生活氛围,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繁、顺畅且平等,体现在街巷空间设计上主要就是主干道朱紫坊从始端到末端只在均匀分布的节点空间部分微微放大,其余基本保持宽度一致,与历史上朱紫坊单层传统建筑的D:H基本等于1,空间尺度宜人。

因此,在后期人性化空间场所的营造中,尊重以人为本的原则,继续延续其原有的居住主导功能,同时结合所处区位特点,人们的现实生活需求注入商业、文化等新型功能;结合绿意盎然的古榕树设置休息座椅、栏杆、矮墙、照壁及小广场等以进一步烘托街巷历史文化气息;结合对现状建筑的保护、保存、整饬、更新等措施,还原单层传统建筑风貌,保持建筑在形体轮廓、比例尺度、材料色彩等方面的连续性,以继续保持其人性化的空间场所。

四、结 语

朱紫坊传统街巷是一种最具体的物质形态,它的构成要素、组织方式和空间意象,对我们今天的城市历史保护有很大启发。对于福州而言,朱紫坊历史街区是不可复得的城市历史片断和空间片断,是城市记忆的载体,是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的象征,因此其传统街巷空间意象的研究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能够保存和反映城市发展过程的信息,反应城市风貌和特色。

[1] (美)凯文•林奇. 城市意象[M]. 方益萍,何晓军,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0-30.

[2] 黄启权,林怡,林樱尧,等. 福州朱紫坊街区:河坊一体似秦淮[N]. 中国文化报,2012-04-16(4).

[3] (日)芦原义信. 外部空间设计[M]. 尹培桐,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18-20.

猜你喜欢

街巷福州意象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边走边唱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意象、形神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寻味福州
雨中的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