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脾肾相关治疗少弱精子症心得*

2015-01-24周文彬洪志明曾杨玲陈德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食疗方不育症精液

王 全,周文彬,洪志明,曾杨玲,邓 灵,陈德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临床医学院,广东深圳 518033)

从脾肾相关治疗少弱精子症心得*

王 全,周文彬,洪志明,曾杨玲,邓 灵,陈德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临床医学院,广东深圳 518033)

从邓铁涛教授提出的五脏相关学说出发,尤其是对脾肾相关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阐释少弱精子症的发病机理,认为少弱精子症不应一味补肾,当从脾肾论治,辨病与辨症互参,辨证与辨精结合,药治与食疗同用,且就加味聚精食疗方及益气活精方在不育症中的应用,阐释导师陈德宁教授的临床经验。

少弱精子症;脾肾相关;名医经验;陈德宁

少弱精子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症的最常见因素,其具体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了。传统中医学无“少弱精子症”这一病名,根据临床所见本病属于“精少”“精薄”“精冷”等范畴。如《诸病源候论·虚劳无子候》云:“丈夫无子者,其精清如水,冷如冰铁,皆为无子之候。”“男子脉得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也”。而针对少弱精子症的论治可谓仁者见仁,但古今医家多从肾论治,吾师陈德宁教授从事男科临床30余年,学验俱丰,见解独到,在不育症的论治上,遵古而不泥古,基于对少弱精子症的深刻认识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从脾肾相关理论出发,倡导少弱精子症当从脾肾论治,药治配合食疗,效果满意。现对此作一简单介绍,以飨同道。

1 少弱精子症的发生与脾肾两脏关系密切

五脏相关理论是近年来邓铁涛教授继承历代先贤和五行学说之精华,是对五行学说的继承与重要发展。而脾肾相关理论是五脏相关学说的子系统之一,亦是对五脏相关学说的补充与完善,五脏功能出现异常都会影响精液的质量,但综合理论与临床实践,尤以脾肾为主,因此有必要对脾肾相关理论在不育症中的应用做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精液的生成、发育、成熟首先需要肾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殖。《灵枢·决气》所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以及《灵枢·本神》“生之来,谓之精”,李中梓:“未有此身,先有两肾,故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而人资之以为始者也,故曰先天之本在肾”,都说明精液的生成与肾的功能密切相关。《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所说“肾者……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说明肾藏精功能正常,肾有所藏,使精液能进一步的发育成熟。正如《诸病源候论》中提到:“肾气虚弱,故精溢出,见闻感触,则劳肾气,肾藏精,令肾弱不能制于精。”《素问·上古天真论》言:“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肾为先天之本,为元气之根,元气的充足能够促进和推动机体生殖机能的成熟。可见,精液的生成、发育、成熟与肾的关系密不可分。

基于肾与生殖的密切关系,纵观古今医者亦大多推崇“病精冷精薄者,多责之于肾”这一观点,从肾论治不育症已形成治疗不育症的基本法则。《景岳全书·脾胃论》说:“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赖后天为之资。”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饮食入胃,游溢精气,输布于脾,散布全身,亦称后天之本在脾。正如李中梓《医宗必读·脾为后天本论》曰:“后天之本在脾,脾应中宫之土,土为万物之母……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明·张景岳《类经·卷十五》云:“然水谷在胃,命门在肾,以精气言,则肾精之化因于脾胃,以火土而言,则土中阳气根于命门”;“精能生气,气能生精”;“精之与气,本自互生”。由此可见,古代医家早已认识到脾肾关系密切。陈德宁亦常谓精血互源,精气互生,肾中所藏之精需要后天谷气的充养,才能源源不断、生生不息,营养物质充足,方能进一步发育成熟。脾阳的健运亦需要肾阳的温煦,正所谓“补火生土”,“脾阳根于肾阳”。肾阳温,脾阳健,元阴元阳充沛,才能保证肾中所藏之精活动有力。健脾可以补肾,补血可以生精,益气可以生精活精,陈德宁常告诫只有理论明晓,临证时方能心中有数,运用自如。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不育症的发生多由于内分泌因素、生殖道感染、染色体异常、隐睾、精索静脉曲张及全身性疾病等,而临床就诊的大部分病人常伴有疲倦、性欲或性功能减退、精神不集中、饮食欠佳等症状,体检往往找不到病理因素,现代医学将其称之为男性亚健康。对不育症患者来说,可称为特发性不育症,两者可谓异名同源。现代医学认为,男性亚健康主要是由于男性机体脏器功能低下、抗缺氧和抗应激能力减退和免疫功能降低引起。这与中医学认为男性亚健康多由脏腑功能紊乱所引起可谓有着共同的生理病理基础。而治疗亚健康的药物应用于不育症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亦进一步为治疗少弱精子症贵在从脾肾论治提供了现代医学理论依据。

2 临证经验及验方介绍

基于上述认识,陈德宁从脾肾相关理论出发,并结合多年的临证体会,论治少弱精子症常在辨证的基础上,喜从脾肾入手,兼顾它脏,疗效肯定。

2.1 临证经验

2.1.1 少精填精益气血,弱精温肾行气血“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对于少精子症患者以补肾填精为主,除常用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桑葚、黄精等补肾填精药外,亦常用龟板胶、紫河车、鹿角胶等血肉有情之品,取其同气相求之功;此外,补肾精同时勿忘加入补益气血之品,精血同补。“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故对于弱精子症患者当以温肾之品为主,如仙灵脾、仙茅、肉苁蓉、巴戟天、附子、肉桂、锁阳等,使肾气充足,化生元气,气推精行,方能促进精子活力。亦常加入行气血之品,如桃仁、红花、川楝子、延胡索等以去瘀生新,改善精子活力。对于精道不畅、精道瘀阻引起的少弱精子症,应立足于祛邪通精,勿拘泥于补肾填精。

2.1.2 补肾勿忘健脾运,温肾亦需清阳升 临床所用补肾之药多为浓厚之品且多滋腻,正如唐·王勃《存存斋医话稿》所言:“盖补精必用浓之品,然总须胃化脾传,方能徐徐变精归肾。不过以浓厚之品较清淡之品者,变精为较易耳。断不能入口之后,辄变精而藏诸肾也。须补脾胃化源者,饮食增则津液旺,自能充血生精也。”故补肾之中亦加入健脾之品,如茯苓、白术、山药、黄芪等。肾藏精,全赖后天水谷精微所化生气血的充养,方能生生不息,不致匮乏。同时脾之健运又须依赖肾阳之蒸化温煦,故有“脾阳根于肾阳”之说;肾者主水,肾阳温,肾气充足,脾气健运,清阳升,浊阴降,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病由何生。故温补之药需要气机调畅,方能布津输于全身,故常在温肾药中加入调理脾胃升降之品,如升麻、柴胡、枳壳、防风等。

2.1.3 辨证辨病要互参,有方有守效乃成 临床对于有症状患者多根据病证辨证施治,如患者表现为疲劳、腰酸腰痛、纳食欠佳、性欲下降、尿频尿急、尿无力等,可辨为脾肾亏虚,但大多数不育症患者往往无特殊不适,仅检查精液时发现精液常规异常,有因有症则重证祛因,故应辨证辨病相互参照,方保万全。然精液生成、成熟平均需70 d左右,所以用药当有方有守,不可一味辨证用方,于基本方稍作加减,坚持月余,方能显效,否则可能功亏一篑。

2.1.4 整体局部相结合,宏观微观细辨精 临床对少弱精子症患者结合全身情况,在进行整体辨证与宏观辨证的同时,又要重视局部辨证与微观辨证,如无因有症则证精相兼。对于精液清稀者给予温肾益精为主,对于精液黏稠者给予滋阴化痰为主。如精液及精子少者为肾阴亏虚;活率低、活力差为肾阳衰;精子少,活率低,活力差为阴损及阳;精液稀薄清冷、量多为虚寒;精液黏稠有絮状片块或团块为虚热;精子少、活力弱为肾阳虚;精液不液化、死精子过多、畸形精子过多为肾阴虚或湿热下注;无精子症为精道瘀阻等,临证应当兼顾[1]。

2.1.5 临证药食同疗,中医优势收功 不育症患者往往服药时间较长、依从性差,且中药口感亦有差别,加之现代人多挑剔,导致用药效果不佳。陈德宁提倡临床用药应药食同疗,并结合多年经验自拟加味聚精食疗方,配合中药服用,不仅疗病且口感颇佳,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保证了治疗效果。

2.2 验方介绍

加味聚精食疗方是陈德宁在古方聚精丸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脾肾相关、药食同源的理论,结合多年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经验研制而成的食疗验方。中医学认为,肾乃先天之本,主藏精,为生殖之源,精子的生长发育与肾关系密切。肾虚是男性不育症最基本的病机,因此补肾生精是中医治疗男性不育症的基本大法,现行方药如五子衍宗丸、赞育丹等就多以此为组方依据。并根据现代人的生活习俗、饮食习惯、工作条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结合临床和现代医学的认识,提出脾肾两虚型男性不育症固然要采取健脾补肾法,即使是单独肾虚证的男性不育症,也应使用健脾补肾法,而不应单纯补肾。加味聚精食疗方由鱼鳔、龟板胶、枸杞、人参、瘦猪肉等组成,主要是针对脾肾两虚型或肾虚型男性不育症。其中鱼鳔养阴生精,人参大补元气,二者共为君药;枸杞滋补肝肾,龟板胶滋阴潜阳、益肾养血,共为臣药;更以瘦猪肉为佐药,充分体现了健脾补肾的治疗思路。加味聚精食疗方选药精练,组方严谨,脾肾同治,且口感颇佳,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临床研究证实,加味聚精食疗方治疗少弱精子症疗效确切[2]。动物实验也证实,加味聚精食疗方能充分修复雷公藤多甙造模后成年雄性大鼠睾丸生精上皮的损伤,显著增加附睾精子数量[3]。

益气活精方由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陈皮、甘草、枳壳、熟地、仙灵脾、菟丝子、枸杞子、蛤蚧、三七粉(冲服)等组成,是陈德宁积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而成且行之有效的经验良方。是方以补中益气汤去当归为基本方组成,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卷中·饮食劳倦论》,原方治疗饮食劳倦、寒温不适、内伤脾胃、喜怒不节引起的“热中证”之主方。陈德宁从脾肾相关理论出发,认为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有是证用是方,临床常用此方加减治疗少弱精子症,取得满意疗效。由于岭南地区气候温热,虑及当归助热动血及易于滑泄等原因,故弃而不用。方中重用黄芪补中益气,熟地补益肾精为君药;辅以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助黄芪增强补中益气之功,辅以仙灵脾、菟丝子、枸杞子增强益肾填精之力而共为臣药;由于少弱精子症患者多伴有疲乏、倦怠、性欲减低,故常于方中加入蛤蚧益肾补虚、养血合营。《本草纲目》云:“昔人言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蛤蚧补阴血,助精扶羸,功同羊肉。”且仙灵脾、蛤蚧同用补益脾肾之功更著。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仙灵脾、蛤蚧都具有性激素样作用,也具有一定的抗应激、免疫调节的作用[4]。配陈皮、枳壳理气健脾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用少量柴胡、升麻,助主药以升清阳,而清阳升,浊阴自降;考虑少弱精子症的形成往往时间较长,久病易瘀,加入三七活血祛瘀,既可祛瘀生精又可推动血行,有间接促进活精之功。甘草多应用生甘草,一可防太过温补,又可缓和诸药,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肾、生精活精之功,

临证时可视具体情况随症加减。下腹及会阴部不适者可加橘核、全蝎等;大便溏稀怕冷者可加干姜、补骨脂、肉豆蔻等;性欲减退或勃起功能减退或射精无力者可加韭菜子、炒蛇床子、仙茅、阳起石、蜈蚣等;腰膝酸痛者可加杜仲、巴戟天、续断等;失眠多梦易受惊或早泄患者可加酸枣仁、莲子、龙骨、牡蛎、五味子等;情志不舒者可加香附、素馨花、合欢皮等。

3 典型验案

张某,男,29岁,门诊号01447533,2012年12月8日初诊:患者结婚3年未孕,性生活正常。自诉射精无力,平素肢体困倦,易疲劳,饮食不慎大便易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精液检查示量2.5 ml,液化时间30 min,精子12×106/ml,活动率30%,a:6%,b: 15%,抗精子抗体阴性。查体:内外生殖器未见异常。其妻妇科检查无异常。中医诊断不育症,证属脾肾两虚;西医诊断不育症,少弱精子症。治宜补肾益精、益气健脾,佐以温阳行气之法。食疗方:加味聚精食疗方每周3次。中药方:黄芪30 g,党参30 g,白术20 g,升麻5 g,柴胡5 g,枳壳15 g,菟丝子15 g,枸杞子20 g,仙灵脾20 g,车前子15 g,熟地20 g,川芎15 g,橘核15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二诊:患者诉无特殊不适,守上方继服。后上汤方根据患者情况稍作加减,食疗方不变,前后共治疗90 d,其妻怀孕,后平安产一子。

结语: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城市夜生活的丰富,少弱精子症患者愈来愈多。治疗上,陈德宁主张中西并举,突出中医特色。少弱精子症患者若有炎症感染所致者,可配合西药抗生素以控制感染、祛除病菌。对于非炎症因素引起者,西药治疗一般疗程较长、副作用大,效果往往不理想。而辅助生殖技术的问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育症患者生育的希望,但其花费较大,一次受孕成功率低,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中医药治疗不育症古已有之,疗效可靠,且安全性、预防复发方面明显优于西医。临证论治少精子症患者应以补肾为主,脾肾同治,兼顾它脏,坚持辨病辨证互参,整体局部相结合,用药用方有所守,药食同疗,突出中医特色,切不可一味补肾生精,宜审证详辨、有主有次、循序渐进,切勿急于求成,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1] 邵力军,郭秀云.辨精与辨证相结合治疗男性不育症临床体会[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5,11(47):41.

[2] 陈德宁,覃湛,马庆辉,等.加味聚精食疗方对少精子症患者精子质量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3): 184-185.

[3] 洪志明.加味聚精食疗方治疗脾肾两虚型少精子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东: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1-11.

[4] 王光辉.强身益体胶囊干预亚健康状态脾肾阳虚证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1):11-12.

2015年《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征稿启事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出审字〔2012〕941号),《中国医学文摘-中医》从2013年第37卷第2期开始更名为《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传播中医药图书情报的基础理论、方法技术和实践应用,为中医药图书情报研究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主要报道中医药图书情报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科研教学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在中医药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促进中医药信息学学科的学术交流及人才培养。

主要报道方向:

✧中医药图书馆学方面的研究:包括文献信息资源的研究,传统图书馆的工作及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网站建设,多媒体资源建设,古籍全文图像的数字化研究,档案学研究及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等。

✧中医药情报研究:包括中医药情报的传播、交流、利用、贮存和检索;中医药情报的标准与规范;情报经济学与社会学,专利情报与知识产权;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在科学情报领域的应用等。

✧中医药信息研究:包括中医药数据挖掘,基于数据的新药辅助研发,中医医院管理系统及电子病历,中医药信息标准化建设等。

主要栏目:知识服务,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文献研究,古籍论坛,数字图书馆,图书馆建设,数据挖掘,情报分析与研究,资源建设,信息标准,学科建设,中医医院信息管理,教学园地,专题论坛,综述。

本刊开通在线投稿,欢迎大家踊跃来稿。

投稿网址http://tsqb.cintcm.com 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电话:(010)64014411-3211 邮编:100700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编辑部

R698+.1

A

1006-3250(2015)03-0365-03

2014-11-22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20131042)

△指导老师

王 全(1986-),男,河南周口人,医学硕士,从事中医药治疗泌尿男科疾病的临床与研究。

猜你喜欢

食疗方不育症精液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为什么男性不育症患者越来越多
食疗处方调治优势在临床推广的实践与体会
输精时精液的保管
男性不育症不用愁,科学家研发出新型治疗方法
6款食疗方,防治乳腺疾病
为什么男性不育症患者越来越多
精液味道判断男人健康状态
中医保健食疗方 预防高血压高血脂
男子精索静脉曲张所致的不育症